由隸書演變而來,逐漸脫去繁縟筆意,趨向端正與規矩。它承襲「古意」,卻又具備「法度」,典範人物敘述、源流考證與品評及代表作品
魏 ‧ 鍾繇(151–230)
源流:三國魏太傅,被尊為「正書之祖」。由隸書漸變為楷,奠定楷書初形。 特點:用筆含蓄而渾厚,結體端正謹嚴,雖仍帶隸意,但已具楷書規範。
品評:書中評「體勢方整,古意猶存」,是後世楷法的法源。
代表作品:〈宣示表〉、〈薦季直表〉、〈力命表〉(墨跡多為後世摹本)。
宋 ‧ 蕭思話(?–?)
身份:南朝宋大臣,文學出眾,兼擅正書。
源流:承鍾繇、王氏一脈,書法帶有文人雅氣。
特點:筆致清勁,結字端莊,有文士風度。
品評:書中讚其「骨力有餘,風格清潤」,雖非大宗,卻自具文氣。
代表作品:傳世作品極少,多見於碑刻零散字跡。
齊 ‧ 王僧虔(426–485)
身份:南齊大臣,著名書家、書學理論家。
源流:承鍾繇、二王之法。
特點:倡言「書貴瘦硬」,字體清勁俊逸,結體疏朗。
品評:書中推重其「品評書法,卓然成家」,其論書亦為後世取法。
代表作品:〈筆意贊〉(書學理論文)、部分墨跡散見。
隋 ‧ 薛道衡(540–609)
身份:隋代文士、詩人。
源流:承南朝清雅一路,風格過渡至唐初。
特點:正書端莊平和,結體嚴整,帶有文人氣質。
品評:書中評其「風神俊逸,不專以書名」,但能見其才士之風。
代表作品:〈為隋高祖碑〉(傳說有關),墨蹟留存極少。
褚遂良(596–658)
源流:初師歐陽詢、虞世南,並承王羲之之韻。
特點:書風修長清秀,用筆靈動,筋骨具備而又婉麗。
品評:書中推崇其「骨氣洞達,風神自舉」,為初唐楷法的重要典範。
代表作品:〈雁塔聖教序〉、〈孟法師碑〉。
顏真卿(709–785)
源流:初學褚遂良,後融會張旭之勢,自成「顏體」。
特點:字勢開闊,筆畫雄渾厚實,氣象宏大。
品評:書中稱其「骨鯁勁挺」,有忠義正氣,字品人品並重,是唐楷巔峰。
代表作品:〈顏勤禮碑〉、〈多寶塔碑〉、〈祭侄文稿〉。
徐浩(703–782)
源流:與顏真卿齊名,承襲初唐法度。
特點:楷書嚴整峭勁,結體謹嚴,略帶險峻。
品評:書格勁拔,不及顏、柳流傳之廣,但工力深厚。
代表作品:〈不空和尚碑〉、〈朱巨川告身〉。
元稹(779–831)
身份:著名詩人,非以書名世。
特點:書法清俊婉麗,富於文人氣質。
品評:字如其詩,雖非專業書家,卻自有書卷風神。
代表作品:傳世作品稀少,見於詩稿、題跋。
李商隱(813–858)
身份:晚唐詩人。
特點:擅小楷,筆致秀潤婉轉,含詩意。
品評:書法不以精絕見長,但風格清雅,與其詩才互相輝映。
代表作品:可信墨蹟極少,多見於文稿題跋。
柳公權(778–865)
源流:初宗顏真卿,後自創「柳體」。
特點:筆畫瘦勁挺拔,結體嚴謹森然,骨力勝於肉態。
品評:書中稱其「心正則筆正」,為晚唐楷書宗匠,與顏並稱「顏柳」。
代表作品:〈玄秘塔碑〉、〈神策軍碑〉。
從魏至隋的四人,映照了正書由「古拙」轉向「清雅」再趨「規範」,最終進入唐代的多樣與成熟。從褚的清秀、顏的雄渾,到柳的瘦勁,形成豐富的審美譜系。這也是唐楷能成為後世學習典範的原因。初唐:褚遂良承二王與歐、虞之風,開啟唐代正書的秀潤典範。 盛唐:顏真卿以雄渾厚重立高峰,徐浩峭勁嚴整,各展風貌。中晚唐:柳公權承顏而變,以瘦硬峭拔為特色,成為法度象徵。文人之書:元稹、李商隱以詩人身份入書,雖非專精,卻表現出「詩書一體」的文人氣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