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根據這段對話,誰的做法或說法最恰當?
黃醫師的眼科診所開業,親友們登門慶賀。君翰帶來一方寫著「杏林之光」的匾額,聊表心意。思涵見狀馬上說:「如果寫『近悅遠來』更好。」 偉同則說:「可是,我覺得『眾望所歸』更恰當。」最後嘉恩才說:「其實,『桃李芬芳』才是最合適的選擇。」
- 杏林之光:用於祝賀人醫院開業的賀辭。杏林,醫學界的代稱,相傳三國吳人董奉隱居廬山,為人治病不收分文,僅要求病重者痊癒後,植杏樹五株,病微者一株,數年後的杏樹十餘萬株,蔚然成林。
- 近悅遠來:使近處的人心悅誠服,遠方的人願意前來歸附。形容政治清明,德澤風行。
- 眾望所歸:深得眾人擁護、愛戴。
- 桃李芬芳:用於對教育界或教育人士的褒揚題辭。形容所培育的後學表現傑出,人才輩出。
8. 下列關於故事中人物的敘述,何者最恰當?
陸公嘗於市遇一佳硯,議價未定。既還邸,使門人往,以一金易歸。門 人持硯歸,公訝其不類。門人堅證其是。公曰:「向觀硯有鴝鵒眼,今何無之?」答曰:「吾嫌其微凸,路遇石工,令磨而平之。」公大惋惜。
翻譯:陸公曾在集市上遇到一方極佳的硯台,正在討論價格,尚未成交。回到住所後,他派門人前去,用一錠金子買回來。門人帶硯回來時,陸公驚訝地發現它與之前所見不太相同。門人堅稱就是那一方。陸公說:「剛才我看到這硯上有『鴝鵒眼』(一種端溪硯石。石上斑紋呈圓點狀,大小像鴝鵒鳥的眼睛,故稱為「鴝鵒眼」。),怎麼現在卻沒有了?」門人回答說:「我嫌那個地方稍微凸出,路上遇到石匠,就叫他磨平了。」陸公非常惋惜。
12. 下列選項「」中的字,何組讀音相同?
(A) 悲傷哽「咽」ㄧㄝˋ/食不下「咽」ㄧㄢˋ
咽
- (1)ㄧㄢ 咽喉
- (2) ㄧㄢˋ a.吞嚥。同「嚥」。 b.突然停住不說。如:說到這裡,猛然咽住。
- (3) ㄧㄝˋ 聲音悲淒滯塞。如:「嗚咽」、「哽咽」。
(B) 悶不「吭」ㄎㄥ聲:發出聲音/引「吭」ㄏㄤˊ高歌:咽喉、喉嚨。
(C) 語帶「禪」ㄔㄢˊ機:與佛家有關的。/「禪」ㄕㄢˋ讓政治:帝王讓位或傳位。
(D) 「撒」ㄙㄚ謊成習:施展、表現/恃寵「撒」ㄙㄚ嬌:施展、表現
10. 「名不可以倖取也。天下之事,固有外似而中實不然者。倖其似而竊其名,非 不可以欺一時,然他日人即其似而求其真,則情現實吐,無不立敗。」下列 何者最能與這段文字的意旨相呼應?
翻譯:名聲不能僥倖而獲得。天下的事情,本來就有外表看起來一樣、實際內容卻不同的情況。僥倖地因為表面相似而偷取其名,雖然暫時可以騙過一時的人,但將來別人若因其相似而追求其真實內涵,事情的真相一旦顯現,就無不徹底敗露。
14. 「修身以為弓,矯思以為矢,立義以為的,定而後發,發必中矣。」句中「矯」 字的意義,與下列何者最接近?
- (A) 「矯」世勵俗:糾正、匡正
- (B) 「矯」若遊龍:強健
- (C) 「矯」捷身手:強健
- (D) 「矯」託天命:稱、假託。
句意大概是:修養自身就像拉弓,矯正(調整)思維就像搭箭,立下正義的目標為靶子,定準之後再發箭,就一定能命中目標。
15. 下列文句中的成語,何者使用最恰當?
(A) 這艘郵輪車水馬龍,可搭載數千名遊客。
「車水馬龍」:門前車馬往來不絕。後用「車水馬龍」形容繁華熱鬧的景象。
(B) 他個性害羞,遇到陌生人時總是別開生面。
「別開生面」:原指重新描繪舊畫像,而使原已褪色的面貌變得鮮明、生動。後用「別開生面」比喻另外開創新的局面、風格、形式。
(C) 他為了得到好成績而因噎廢食,每晚都認真讀書。
「因噎廢食」:「因噎廢食」之「噎」,典源作「饐」。「饐」同「噎」。因為怕噎死,而不再吃東西。比喻曾經出過差錯,唯恐再錯而不去做該做的事。
(D) 這裡曾有許多珍藏,如今僅剩吉光片羽,令人唏噓。
「吉光片羽」:吉光,古代傳說中的神獸。吉光片羽指神獸的一毛。比喻殘餘僅見的文章或書畫等藝術珍品。
16. 某古典戲曲中有一段唱詞:「俺讀些稗官詞寄牢騷,對江山吃一斗苦松醪。 小鼓兒顫杖輕敲,寸板兒軟手頻搖。一字字臣忠子孝,一聲聲龍吟虎嘯。快舌 尖鋼刀出鞘,響喉嚨轟雷烈炮。呀!似這般冷嘲、熱挑,用不著筆抄、墨描,勸 英豪一盤錯帳速勾了。」據此判斷,唱詞中「俺」的職業最可能是下列何者?
醪:ㄌㄠˊ,混含渣滓的濁酒。
唱詞中有幾個線索:
「俺讀些稗官詞寄牢騷」——這表示「俺」閱讀一些民間或筆記文學(稗官野史)來抒發不滿、抱怨。
「對江山吃一斗苦松醪」——喝酒發牢騷,有文人、詩人的味道。
「小鼓兒顫杖輕敲,寸板兒軟手頻搖」——這是演唱的伴奏動作,「小鼓」和「寸板」是戲曲演唱中的樂器,尤其與說唱文學、評書或曲藝相關。
「一字字臣忠子孝,一聲聲龍吟虎嘯」——講究言辭氣勢、誇張聲腔,像評書、說唱表演的手法。
「快舌尖鋼刀出鞘,響喉嚨轟雷烈炮」——形容口才敏捷、語速快、聲音有力,典型說唱藝人的特徵。
「用不著筆抄、墨描,勸英豪一盤錯帳速勾了」——說明靠口頭表演就能影響人,不用寫字作文章。
綜合以上特徵:
- 注重口才、語速快、表演性強
- 使用「小鼓」和「寸板」伴奏
- 借助故事或稗官文學抒情、批評時事
- 不依賴書寫
這最符合說書人或曲藝藝人的職業,而不是普通文人或官員。
18. 「粥之既熟,水米成交,猶米之釀而為酒矣。慮其太厚而入水於粥,猶入水於酒 也,水入而酒成糟粕,其味尚可咀乎?故熬前挹水必限以數,使其勺不能增, 滴無可減。」根據這段文字,作者對於熬粥的看法,下列敘述何者最恰當?
翻譯:粥煮熟後,水和米已經充分融合,就像米發酵釀成酒一樣。如果擔心水太多而加水入粥,就好比在酒中加水一樣;酒加了水就會變成糟粕,它的味道還能咀嚼嗎?因此,在煮粥之前加水,一定要嚴格控制分量,勺子舀不到多的,滴水也不能減少。
19. 下列詞語「」中的注音寫成國字後,何者兩兩相同?
(A) 杞人「ㄧㄡ」「憂」天/養尊處「ㄧㄡ」「優」
杞人憂天:古時杞國有個人,因為擔心天會塌下來而憂慮不安。後用「杞人憂天」比喻缺乏根據且不必要的憂慮。
養尊處優:自處尊貴,生活優裕。
(B) 「ㄅㄢ」「斑」駁陸離/「ㄅㄢ」「斑」斕奪目
斑駁陸離:形容色彩雜亂不一。
斑斕奪目:形容色彩錯綜,光彩奪目。
(C) 自相「ㄇㄠˊ」「矛」盾/「ㄇㄠˊ」「茅」塞頓開
自相矛盾:比喻言語或行事前後無法呼應,互相牴觸。
茅塞頓開:比喻馬上開悟,忽然明白。
(D) 細嚼「ㄇㄢˋ」「慢」嚥/「ㄇㄢˋ」「漫」不經心
細嚼慢嚥:把食物嚼得細碎,再慢慢地吞下去。
漫不經心:隨隨便便,不加留意。
20. 「江南二月試羅衣,春盡燕山雪尚飛。應是子規啼不到,故鄉雖好不思歸。」 關於這首詩的分析,下列說明何者最恰當?
翻譯:江南二月試穿新羅衣(絲質衣服),春天快結束了,而燕山那邊雪還在飄。大概是杜鵑(子規)還沒啼叫吧,所以即使故鄉再好,也不想回去。
本詩為七言絕句,依、飛、歸押韻,詩文最後說的是「遊子不想返鄉」,呼應題目為「閨怨」,說的是妻盼念遠在燕沒有歸來的丈夫,所做的自我解釋。
22. 「學者如取水,終日取而不能踰其量,故操瓢者止於瓢,操盎者止於盎;教者如分火,終日分而未嘗虧其體,故散為十燈而明自若,散為千燈而明自若。故善學者 ________,善教者________。」根據文意脈絡,畫線處依序填入下列何者最恰當?
翻譯:「學者如取水,終日取而不能踰其量,故操瓢者止於瓢,操盎者止於盎;教者如分火,終日分而未嘗虧其體,故散為十燈而明自若,散為千燈而明自若。
學習的人就像取水一樣,即使整天取水,也不能超過自己的容量,所以拿小瓢的人就只能停留在小瓢的容量,拿大盎的人就只能停留在大盎的容量。教學的人就像分火一樣,即使整天分給別人,也從未減損自身的火光,所以分成十盞燈也依然明亮,分成千盞燈仍然光亮如初。
(A) 不自隘其器/不自吝其光(B) 如逆水行舟/似雪中取火
(C) 宜自知其量/宜自晦其光(D) 無一時之患/有終身之憂
依前述語意,為學者應該知道自己可以學多少,教學的人則可以不吝分享,故選(A)。
39-40
請閱讀以下兩篇短文,並回答39~40題:
【甲】 文帝時,莢錢益多,輕,乃更鑄四銖錢,上鑄「半兩」字樣,民亦得自鑄 錢。故吳王就山鑄錢,富等天子,其後以此叛逆。又有大夫鄧通者,亦以鑄錢富甲天下。故吳、鄧氏錢布天下,而後乃生鑄錢之禁。 ―― 改寫自《史記.平準書》
翻譯:文帝時期,莢錢越來越多,而且質地輕薄,因此又鑄造了四銖錢,上面刻有「半兩」字樣。老百姓也能自行鑄錢。因此,吳王便在山中鑄錢,富有程度可與天子相比;後來因此被認為有叛逆之嫌。另外,有位大夫鄧通,也因鑄錢而富甲天下。於是,吳氏、鄧氏的錢幣流布全國,由此才產生了對私人鑄錢的禁止規定。
【乙】 漢文帝時,鄧通得賜蜀銅山,聽得鑄錢,形制文字重量,皆與天子四銖錢同。 時吳王亦有銅山鑄錢,故有吳錢,微重,形制文字,與天子錢不異。 ―― 改寫自《西京雜記》
翻譯:漢文帝時期,鄧通被賞賜了蜀地的銅山,並獲准鑄造錢幣,他鑄造的錢幣在形狀、文字和重量上,都與天子所鑄的四銖錢相同。當時吳王也擁有銅山來鑄錢,因此出現了「吳錢」,雖然稍微重一些,但在形狀和文字上與天子所鑄的錢幣沒有差別。
41-42
王起主文柄,欲以白敏中為狀元,病其與賀拔惎為友。惎有文而落拓。 乃密令門人申意,俾敏中與惎絕。門人復約敏中,具以告之。敏中曰:「皆如所 教。」既而惎果造門,左右欺以敏中他適,惎遲留不言而去。俄頃,敏中躍出, 連呼左右召惎,悉以實告,曰:「一第何患不致,奈輕負至交!」相與歡醉。門人睹之,大怒而去。懇告於起,且云不可必矣。起曰:「我原只得白敏中,今當更取賀拔惎矣。」 ―― 改寫自《唐摭言》
翻譯:宰相王起掌管文官的任用,打算錄取白敏中為狀元,但又擔心他與賀拔惎是朋友。賀拔惎雖有才華,卻生活放蕩不羈。於是王起暗中吩咐門人傳達他的意思,要白敏中與賀拔惎斷絕交往。門人又約見白敏中,將此事詳細告訴他。白敏中說:「都依照您教的行事。」
不久,賀拔惎果然前來拜訪,左右的人欺騙他說白敏中外出去了。賀拔惎遲疑停留片刻,沒有說話便離開。片刻之後,白敏中從屋裡奔出,叫左右去召賀拔惎,並把王起派人來訪的事如實告訴他。白敏中說:「憑我才學,何必擔心考不上功名,為何要因此辜負摯友!」兩人於是一起歡飲酩酊。
門人看見這情景,大怒而去,懇求王起說這事不可強求。王起說:「我原本只想錄取白敏中,如今更應該錄取賀拔惎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