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就像感情,最痛的不是賠錢,而是捨不得放下。
我第一次投資的成績單,慘不忍睹。
「8 年, -24.17%。」

—
那段時間,我像個逃犯。
買在高點後,裝死三年,不敢打開 APP,甚至連帳號密碼都快忘了。
心裡總想著:「等漲回去就好了吧?」
後來,我鼓起勇氣,想加碼攤平。
打開帳戶才發現,除了錢不夠,還有勇氣不夠。
那不叫投資,像是賭徒式地加碼。
最後,我學乖了,改做定期定額。
告訴自己:「這是一場馬拉松,不是短跑。」
沒想到,計畫才剛上路,因為成分股調整,讓我被迫中斷。
這 8 年,三種做法,三次打臉。
最慘的劇本,我一個不漏,全走過。
那種「明明錯了,卻不肯放手」的痛,我比任何人都清楚。
—
「你以為青春不用錢?」
沉沒成本要放下,時間也是成本。
2015 年,我在 92.1買進。
2023 年,我選擇在37.1出清。
你可能會問,難道沒有股利嗎?
有,但就算把這 8 年的股利算進去,年化報酬率還是只有 -2.91%。
這張成績單告訴我一個殘酷的事實
我不是在投資
我用青春在跟市場冷戰,最後連利息都輸。
等待不是免費的。
它會吃掉你的時間
吃掉你的資金,
最後,連心情也一起拖垮。
投資三要素:本金、時間、報酬率。
拖得越久,三者都在流血。
更殘酷的是對比
繼續抱著,只多賺 2,105 元。
換到新標的,多賺 16,576 元。
數字告訴我:這不是投資,這是浪費。
—
投資不是賭局。
回首這場鬧劇,這 8 年,我學到:
1. 我在賭運氣,而不是算機會成本。
新手運會背叛你。靠運氣贏來的,也憑實力輸回去。
只盯著報酬率,卻忘了時間與資金的機會成本。
這場輸贏的關鍵,從來不在市場,而在願不願意放下。
2. 我在學會死抱,而不是學會取捨。
我曾經以為,死守不放是種美德,是種堅持。
但後來我才明白,這不過是內心的「不甘心」在作祟。
成長,就是學會取捨。
3. 我在被專家思維綁架,而不是想著如何贏這場投資。
投資不是來證明我是專家,而是學會如何當個贏家。
我以為驗證自己預期的正確性,比什麼都重要。
但當專家,就是會想驗證我的預期是對的,可能忽略這預期是不理性的。
輸了8年青春和錢
—
如果有什麼我想告訴過去的自己,大概是:
1.別用運氣決定投資,還是要多學習多研究。
2.永遠要有能重新再來的勇氣, 大不了再來一次
3.別只看股利, 把時間成本也算進去。
這 8 年,我雖然賠掉的是錢,但贏到了寶貴的教訓。
希望你也能從我的故事中,學會如何當個贏家。
-----------------------------------
我是雜學生,這是我的人生筆記。
各種跌跌撞撞的嘗試,希望對你有幫助。
peac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