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週第二次 USR 課程中,我們特別邀請了兩位在地青年藝術家擔任業師參與。課程的核心聚焦於「再利用」:一方面透過破舊紡紗器材進行砂紡,將原本破損的紗線重新轉化為新線材,賦予這些材料新的生命;另一方面,結合服飾設計與陳列,探索商業與永續議題的交會。

本班課程共準備了約 25 台紡織設備,並提供足量的廢棄紗料作為原料。在實際操作過程中,最大的挑戰在於掌握紡紗的力度:若施力不當,線材容易斷裂或難以形成穩定的紗線。課堂中由一位業師、一位授課教師以及導師共同協助,使教學進行更為順暢。課程結束後,我們安排學生撰寫問卷,並邀請 USR 教師、學生以及利害關係人——包括返鄉青年——一同填寫,作為後續檢討與改進的重要依據。
另一個班級則由另一位返鄉青年藝術家帶領。他先引導學生進行服裝設計繪圖,接著針對作品進行分享與討論;下一堂課則帶領學生將設計好的服裝進行陳列擺設,思考商品展示與商業陳列的相關議題。這堂課的效果相當理想,讓學生在實作中體驗「從設計到展示」的完整過程。

這兩個班級雖然都與紡織有關,但各自聚焦的方向不同:一個強調永續議題,另一個則著重於設計與商業思維。學生在面對不同主題時,投入度與興趣也有所差異。USR 課程的挑戰之一,在於當班級人數較多時,材料經常不足;若課程設計為兩人一組,學生之間需要具備一定的熟悉度,才能順利進行協作。此外,教師與業師在課程開始前,也必須花時間充分討論與規劃,才能使課程脈絡清晰、步驟明確,最終達成理想的學習效果。
在砂紡成品完成後,兩位學生進行了成果分享。他們表示,過程中非常感謝老師在遇到困難時及時提供協助,讓他們能夠順利完成作品。對於將舊紗線轉化為新線材的體驗,學生們認為十分新鮮且值得期待。最後,他們將製作出的線材延伸為兩條直線的呈現方式,更進一步強化了自己對於「先製作、再創造」的理解與想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