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於自己的模樣
簡單生活的核心,是學會忠於自己。
大家都懂的道理,沒錯,知易行難,最需要的是勇氣。因為忠於自己,意味著你可能會與眾不同,可能會被誤解,甚至可能會孤單。
我曾經害怕這些,害怕別人看穿我真實的模樣,害怕他們發現我其實不喜歡熱鬧的聚會、不喜歡追逐潮流,所以我曾試著在別人眼裡用盡力氣獲得認同感,當然結果是加倍奉還,常常要花更多力氣修復自己。
我可能忘記,把自己腦袋的想法裝到別人眼光裡是世界上最困難的事情其中之一。
誤打誤撞撞出一條好路,既然被許多人當成是異類,我開始誠實地面對自己,原本那些內心恐懼也慢慢消失了。
改變生活方式,我搬到南部的小鎮,租了一間小小的公寓,離圖書館只有十分鐘的路程,離市場也不遠。
每天早上起床後先運動,簡單盥洗後步行到市場,挑選新鮮食材,回家下廚。
我不再為了省錢而買廉價的食材,因為我知道,真正的節約不是犧牲健康,而是選擇品質。
我也在衣櫃裡做了一次大整理,把那些「跟團買」的衣服捐了出去,只留下真正適合我的幾件。我發現,當我穿上自己喜歡的衣服,內心有一種踏實的輕鬆。那不是因為衣服多昂貴,而是因為它們代表了我自己的選擇。
自由的起點:不盲從的勇氣
我想,理財也好,生活也好,最重要的不是擁有多少,而是你選擇了多少屬於自己的東西。
財務自由的目標,不是為了堆積財富,而是為了讓自己有更多的選擇權,去過真正想過的生活。
對我來說,這意味著每年有一兩個月的斷網時光,去台東的海邊聽浪聲、去阿里山的森林裡呼吸清新的空氣,起初手總有習慣性「想滑」的動作,慢慢的手機存在感降低很多。
我開始學會說「不」。當朋友找我吃消夜,我會微笑地拒絕說:「我已經刷牙準備休息。」朋友們問要不要去網紅店而我只是想靜靜待在家裡時,簡單說抱歉下次好了。
這些小小的拒絕,讓我感到前所未有的自由。因為我不再被別人的期待綁架,我開始為自己而活。
簡單就是自由
早晨的咖啡吸收了些室溫,不再那麼溫熱,我闔上書,望著窗外的樹影。
簡單生活,並不是什麼都不擁有,而是只擁有真正重要的東西。它是一種篩選的能力,一種不盲從的勇氣,一種忠於自己的堅持。
當我不再為了他人期待而妥協,不再被傳統媒體的餵食填滿,我開始看見自己的模樣——一個不完美、但真實的自己。
我想起那本《松浦彌太郎的100個基本》裡說的:
「生活不需要太多東西,只需要你真正愛的東西。」
我想,這就是所追求的自由人生– 一個由自己選擇的生活,一個由自己書寫的故事。
在一次的打工換宿問了餐廳老闆:「你覺得做什麼最難?」她還來不及撥開因為汗水黏在額頭的瀏海,便不假思索回了那句「做自己!」
一邊裝盤一邊說「這不是學什麼廣告台詞喔,最簡單的事情往往最難,自在地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