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系列文章結合 2025 年 IBM、MIT與 Gartner 對於企業導入 AI 的觀察與實際數據,與台灣AI Agent 服務商 EgentHub 的實際服務經驗,協助探討企業在導入 AI 時,從想法到落地的階段難點,並擺脫對通用型工具的迷思。
同步閱讀:《從IBM、MIT、Gartner觀點看AI 企業導入02|三個導入的關鍵階段》
同步閱讀:《從IBM、MIT、Gartner觀點看AI 企業導入03|「買」比「建」更有效》
(2025年11月11日更新)許多企業主或高階主管,近幾年的感受或許充滿矛盾,一方面,AI 的新聞鋪天蓋地,從 ChatGPT 到各式各樣的生成式 AI 工具,似乎已無所不在;另一方面卻又發現,雖然許多員工在個人工作上或多或少地使用了這些工具,但對於公司整體的營收或成本結構,卻似乎沒有帶來任何可衡量的實質影響,這種「雷聲大,雨點小」的現象,正是當前企業導入 AI 的普遍困境。
在麻省理工學院(MIT)NANDA 計畫2025年的研究報告中,更是一針見血地指出了這個「生成式 AI 鴻溝」(GenAI Divide)的殘酷現實:儘管企業投入了數百億美元的資金,但竟有高達 95% 的企業級 AI 解決方案,其投資回報為零。這不禁讓我們反思,這股 AI 熱潮究竟只是一場集體的「瞎忙」,還是我們遺漏了釋放其真正價值的關鍵鑰匙?

「省時間≠省成本」的價值陷阱
要理解為何會出現 GenAI Divide,我們首先必須釐清一個重要觀念:單純的生產力提升,並不等同於可衡量的商業價值。
根據 Gartner (顧能公司)2025年的調查,高達 74% 的財務長滿意於 AI 節省了時間,IBM 的報告也顯示 66% 的領導者看到了生產力提升,然而這些企業主卻仍在苦苦追尋投資回報。這清晰地揭示了「有感」與「有價」之間的巨大鴻溝,高階主管們感受到了效率的提升,卻無法將其轉化為財報上的實質收益,問題的根源在於生產力流失(productivity leakage)。
當 AI 工具幫助個別員工提高效率時,例如讓撰寫報告的時間從兩小時縮短為一小時,這些省下來的時間如果沒有被重新導向能創造新價值的任務上,就無法形成實際的成本節約或營收增加。換句話說,如果沒有伴隨著根本性的業務流程改造,個人的效率提升終究只是「藍色貨幣」,永遠無法存入公司的銀行帳戶。
那麼,究竟什麼樣的 AI 應用,才能真正為企業帶來真正的價值呢呢?
從「工具使用」到「流程改造」
對許多企業現階段而言,面臨的挑戰是如何從「單純地發放 AI 工具給員工」,轉變為「將 AI 深度整合進核心營運流程」,從而捕獲真正的價值。MIT 與 Gartner 的報告都點出,通用型的工具之所以停滯不前,正是因為它們無法與企業獨特的流程無縫接軌;MIT 的數據顯示,雖然有 80% 的組織曾探索過 ChatGPT 等工具,但最終只有 5% 的客製化企業 AI 工具能成功上線,其餘的都因為過於發散、無法適應實際工作流程而失敗。
從台灣的專業 AI Agent 服務商 Egent Hub 的實際服務經驗亦可發現,企業真正的瓶頸往往不在於缺乏 AI 技術,而是沒有釐清 AI 該進入哪裡。多數公司在導入初期,傾向將焦點放在工具導入與應用場景的想像,例如建立聊天機器人、撰寫文件、協助客服等,但忽略了前期的流程診斷與任務拆解。Egent Hub 在協助企業落地 AI 專案時,通常會先進行需求訪談,協助終端使用者進行一輪流程盤點,從部門目標、資訊流向到人員決策節點,逐一識別哪些環節存在高頻、重複或可規範化的任務,並據此設計 AI Agent 的接入方式,讓 AI 成為融入工作流程中的「協作者」。
因此,企業的第一步,必須是心態上的轉變,從提供工具轉向流程再造。Gartner 的研究更強調,導入 AI 所需的變革管理(change management)投入,可能高達專案本身執行時間的 100% 到 200%。這意味著,真正的挑戰不在技術本身,而在於組織整體的適應與變革。這也正是 EgentHub 的理念核心:企業的目標不應只是成為第三方 AI 工具的消費者,而是要建立屬於自己的 AI 標準作業流程(AI SOP),將 AI 策略的主導權掌握在自己手中。
您的 AI 投資,正在為誰創造價值?
總結來說,當前 AI 工具的廣泛應用,已然劃開了一道生成式 AI 鴻溝。縱使允許員工使用AI工具的企業已然在AI 企業導入的路上邁出一步,但真正的商業價值並非來自於員工個人生產力的零星提升,而是對於核心業務流程的深刻轉型。MIT 報告中那高達 95% 的企業 AI 專案失敗率,無疑是對所有領導者的一記警鐘,敦促我們重新審視自己的 AI 策略。因此,在您簽下下一張 AI 採購單前,請先問自己:這項投資,最終是在建立屬於我們自己的核心能力,還是在花錢訓練員工使用別人的產品?
專業的 AI Agent 服務商 Egent Hub 除了擁有市面上最易上手的企業級 AI Agent 管理平台外,更致力於透過專業的顧問服務,協助企業員工能自主梳理工作流程、並自建 AI Agent 進行人機協作,成為企業在 AI 導入的節點,由內而外地建立真正可持續的智能化基礎。這套方法至今讓Egenthub服務了100+的企業,並累計建構了3000+的AI Agent,是AI 企業導入的最佳選擇。
在下一篇文章中,我們將深入探討三階導入策略,協助您判斷企業的 AI 藍圖正處於哪個階段,又該如何升級。
繼續閱讀:《從IBM、MIT、Gartner觀點看AI 企業導入02|三個導入的關鍵階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