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別「心累」:從完美主義到多巴胺充電術,找回穩定的能量與動力

更新 發佈閱讀 5 分鐘



💡 專欄導讀:妳的「心很累」,其實是系統在傳遞訊號 親愛的妳,是不是也常常覺得自己像個沒電的手機:明明沒有故障,但就是開機很慢,什麼事都不想動? 妳會不會懷疑自己是不是意志力太低?其實,這真的不是妳的問題!妳的大腦裡有個很重要的「小幫手」——多巴胺系統,它可能只是「功能疲乏」或「電力透支」了! 多巴胺不是用來讓妳瘋狂嗨的,它是讓妳產生「我想試試看」的那個火花。當它穩定工作,妳就有動力去洗碗、去寫報告、去跟朋友約會。⁸ 今天的目標很簡單:幫妳的大腦「重新充電」,讓它穩定發光。

一、🧠 妳的「完美」習慣,如何把妳卡在起點?

拖延,其實是妳在保護自己不要「出錯」。妳的完美主義為妳的行動設置了過高的門檻。請看以下三個常見的思維陷阱:

1. 「預備狂」模式:非得完美,才能開始?

* 妳的心聲: 「我還沒買好新筆記本!」「等我把桌子收乾淨再說!」「我還沒看完全部資料!」 * 茉莉怎麼說: 妳把「開始」變成了一個盛大的儀式,但精力都花在準備上了。 * 💡 破解法:【最小行動原則 (MVA)】 * 怎麼做: 找到一個小到妳覺得「做了也不會有壓力」的步驟。目標是讓「啟動難度趨近於零」。 * 最關鍵是: 從小步驟開始,慢慢往上墊,而不是要求自己一步到位! * 例如: 處理大任務,妳今天就只做一個簡單的目標動作「打開檔案,打上日期」這件事。

2. 「巨石恐懼」:看見大目標就想逃跑

* 妳的心聲: 「天啊,這整個企劃書我要做到什麼時候?」「還是算了,明天再說吧。」 * 茉莉怎麼說: 妳的大腦看到一個巨大、難以處理的目標,會立刻啟動迴避反應。 * 💡 破解法:【限時專注技巧】 * 怎麼做: 不再管「任務有多大」,只管「時間有多長」。跟自己約定只專注 20-30 分 鐘,時間到就停。 * 重點是: 在這 20-30 分鐘裡,產出什麼都算數!妳是在訓練自己掌握時間,而不是被任務的體積嚇到。

3. 「拒絕粗糙」:不允許自己有缺點

* 妳的心聲: 「我寫出來的初稿不夠好!被別人看到會不會影響我的形象?」「算了,等我很有把握了再動筆。」 * 茉莉怎麼說: 妳對自己的要求太高,寧願「不開始」來維護自己的形象。 * 💡 破解法:【擁抱「底稿」】 * 怎麼做: 接受任何「第一次」的嘗試必然是初步的。告訴自己:「這只是測試版,它的目的就是提供一個可以修改的底稿。」 * 重點是: 欣賞妳「願意開始」的勇氣,這比一開始就完美更重要。

二、🔋 茉莉的「續航充電術」:幫妳穩住心裡的節奏

多巴胺最怕的就是大起大落!它不是用來「閃爍」的,它是用來「穩定發光」的。我們來學三招充電術:

1. 練習「低刺激」的慢活動(重設穩定性)

* 目標: 減少那些讓多巴胺瞬間飆高的活動,訓練它慢下來、穩定釋放。 * 怎麼做: 找回那些可以專心、但步調很慢的活動。 * 試試看: 專心地煮一餐飯、幫植物澆水、或是寫下今天讓妳開心的三件小事。 * 效果: 這些活動能讓多巴胺穩定地釋放,給妳內心一種持久的安穩感。

2. 啟動妳的「微型運動」(幫系統活化)

* 目標: 透過身體規律活動,給多巴胺系統一個健康的活化訊號。 * 怎麼做: 運動不用逼自己到極限!選擇中等強度、有節奏的活動。 * 試試看: 每天快走 15 分鐘、做一組簡單的深蹲,或是跟著音樂伸懶腰。 * 原則: 讓運動成為妳生活中的一個穩定節拍。

3. 顧好「能量基石」:睡飽吃好(基礎保養)

* 目標: 鞏固多巴胺生產和修復的「基地」。 * 睡個好覺: 睡眠是多巴胺系統的「維修黃金時間」。確保規律、充足的睡眠。 * 聰明吃五穀營養素: 多巴胺系統需要足夠的維生素 B 群和礦物質來維持神經功能。建議多攝取全穀雜糧(如糙米、燕麥、藜麥等),它們富含 B 群、膳食纖維及礦物質,能更好地滋養妳的能量系統。


結語:我們要做溫暖穩定的燈泡


親愛的,當妳覺得累了,請記得,妳不是不夠堅強。妳只是需要溫柔地照顧妳的內在系統。 允許自己「從小步驟開始,慢慢往上墊」,而不是等到萬事俱備。找回那個穩定發光的自己,妳就能持續照亮自己的生活!

【茉莉小提醒與免責聲明】:本文內容僅為心理健康知識分享與日常自我照護建議,不能替代專業的醫療診斷或心理諮詢。如果低落或提不起勁的狀況持續很久,並嚴重影響到日常生活,請一定要尋求專業醫師或心理師的協助喔!


#完美主義 #拖延掰掰 #多巴胺平衡 #自我照護 #生活充電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茉莉的茉莉學心誌沙龍
3會員
11內容數
嗨,我是葉茉莉,一位同時擁有護理師細膩觀察、企業高階管理實務洞察,以及青少年心輔志工助人熱忱的跨域實踐者。 我深信,人生的困境,答案就在潛意識裡。透過「茉莉學心誌」,我致力於將這些豐富的歷練與心理學知識,轉化為平易近人的內容,陪伴你探索內在、活出屬於自己的光芒。
2025/11/07
親子之間為何反應總是天差地別?探究孩子與你天生的「性格底色」,透過活潑、完美、力量、和平四種經典類型分析,讀懂孩子的內在需求,找出自身的教養盲點,學習以孩子能接受的方式溝通與愛,解鎖親子關係新篇章。
Thumbnail
2025/11/07
親子之間為何反應總是天差地別?探究孩子與你天生的「性格底色」,透過活潑、完美、力量、和平四種經典類型分析,讀懂孩子的內在需求,找出自身的教養盲點,學習以孩子能接受的方式溝通與愛,解鎖親子關係新篇章。
Thumbnail
2025/11/04
本文從心理學角度探討優秀卻感到焦慮的原因,解析「條件式自尊」如何讓我們將價值綁定於成就。透過拆解「修正迷思」、「社會比較」和「拒絕接納」三個心理陷阱,提供具體行動對策。並引導讀者從「成就驅動」轉向「感恩驅動」,透過「內在豐足盤點」練習,重新定義自我價值,實現無條件的自我欣賞,找到內在的力量與安穩。
Thumbnail
2025/11/04
本文從心理學角度探討優秀卻感到焦慮的原因,解析「條件式自尊」如何讓我們將價值綁定於成就。透過拆解「修正迷思」、「社會比較」和「拒絕接納」三個心理陷阱,提供具體行動對策。並引導讀者從「成就驅動」轉向「感恩驅動」,透過「內在豐足盤點」練習,重新定義自我價值,實現無條件的自我欣賞,找到內在的力量與安穩。
Thumbnail
2025/11/03
本文探討為何意志力改變習慣常失敗,從「分子記憶」的科學新視角切入,解釋細胞如何記住過去經驗,並提出透過「身體感受」、「接納」和「溫柔重複」來解讀身體語言、重寫細胞程式,與身體建立信任關係,最終達成身心合一的健康狀態。
Thumbnail
2025/11/03
本文探討為何意志力改變習慣常失敗,從「分子記憶」的科學新視角切入,解釋細胞如何記住過去經驗,並提出透過「身體感受」、「接納」和「溫柔重複」來解讀身體語言、重寫細胞程式,與身體建立信任關係,最終達成身心合一的健康狀態。
Thumbnail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