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人影評|《返校》:傷疤,該揭開或隱瞞?

2019/09/20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返校》(Detention) / 2019 / 台灣
《返校》電影海報。
揭開傷疤,隱隱作痛。
台灣新銳導演徐漢強首部劇情長片,改編自赤燭遊戲製作同名遊戲《返校》,並由王淨、曾敬驊、傅孟柏等人主演。劇情描述民國51年,寂寥而肅殺的時代。翠華中學方芮欣與輔導老師張明暉相戀。追求自由的張明暉,另與師生殷翠涵、魏仲廷等人組織讀書會,研讀禁書,雖為高壓校園帶來一線呼吸的空間,卻也冒著生死攸關的風險。一夜,方芮欣與魏仲廷在暴雨中的校園甦醒,卻發現校園從他們熟悉的世界剝離,在鬼魅橫行的異域,他們被迫面對可怖的真相……
(以下有雷)

新生代演員王淨飾演方芮欣,完美呈現該有的茫然、恐懼與敵意。
那是民國51年,白色恐怖已實施13年。從針對共產黨逐漸走向鞏固威權的恐怖統治,能將任何不順眼的人事冠上反叛名義。相對而言,也能利用權威達到任何事情。他們能將張老師畫中的《雨夜花》原曲,以非台灣籍作者而禁用改詞,成為鼓吹統治的政治歌曲,即便原作者從小在台灣生長,深愛著台灣。此思想延燒至整部電影,當你犯下一次過錯甚至沒錯,就再也見不到明日太陽。
方芮欣與魏仲廷在漆黑的學校甦醒,該如何找出真相且逃出?
保密防諜,人人有責。
電影開場,整齊劃一的腳步接連是施水環和權威壓制,高壓之下產生的帶入感無可批敵,在「國家殺人」發生之後,甚至足以令後頭的處決和槍斃習以為常。然而這血淋淋的內容毫不掩飾,感受到的卻是殘忍之外的淒慘悲痛。面對壓迫,有人背地尋光、有人訴諸宗教,有人與方芮欣相同,只是不想再失去。我們生而自由,不曾懷疑起自由的價值,也不曾了解為了自由,自己願意付出到什麼程度。本片撤底喚醒我們,以「人」的角度由小見大深至歷史。它不以批判作為重點,反倒以方芮欣的「抉擇」呈現高壓統治下的人們會如何反應,因而使情緒渲染程度大大加深。
新演員曾敬驊挺拔帥氣,演技
比起遊戲,電影節奏明顯快了些,原以為不足的,卻在後頭以情緒填滿。半夢半醒世界,以不同篇章執行的效果相當出色,不僅輕而易舉扣緊主題,那以奇幻交叉現實回憶的手法也十分流暢。形式上,各顯亮點而輔助內容,配樂震撼哀戚、攝影夾雜情緒、構圖致敬遊戲,唯一能質疑的,只有跳耀驚嚇的必要與否。演員各司其職,不同場面可見不同角色的展現發揮,印象深刻的名場面處處都是。最後那「政治壓迫」與「人性取捨」的衝突,在王淨表演之下顯而易見。另外,大家共同流淌出的「渴望自由」,隨著情節發展逐漸令人顫抖、喘不過氣,我們不再是被陰森的學校與氛圍統治,是打從心底的深入其境。
致敬遊戲畫面,加深情緒展現。
曾經的錯誤,是該承認改善,還是永遠埋藏?敏感的政治議題,在中國成禁用題材,在南韓卻年年可見。而台灣,時隔多年,終於再次呈現。《返校》是隱藏在夢境中的悲傷歷史,是台灣人都該了解的過往瘡痍。在「致自由」的主旨之中,圍繞著的是「忘記」還是「害怕想起」?無論答案何者,這部電影帶領著我們重回過往,接受且面對台灣寶島上曾經的疤痕。
你是忘記了,還是不願想起?
推薦指數 ☆9.1/10
台灣上映日期:2019.09.20
台灣代理片商:華納兄弟影業

成立的心得分享帳號,第一手文章、資訊都會搶先在這裡釋出,喜歡的歡迎垵下追蹤!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一篇文章,了解一位創作者的內心世界。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