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人影評|《小丑》:燃燒幻化寄生,慄舞超脫小丑。

2019/10/04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小丑》(Joker) / 2019 / 加拿大、美國
《小丑》電影海報。
世界殺死了聖人,世界催生了小丑。
漫改電影史上最高榮耀,第76屆威尼斯影展金獅獎《小丑》,由《醉後大丈夫》系列 Todd Phillips 執導,《雲端情人》 Joaquin Phoenix 再次交出生涯巔峰演出。故事獨立於 DC 電影宇宙,不以任何小丑相關作品進行改編。背景設定在 1981 年,生活陷入困境的脫口秀演員亞瑟走向崩潰,在高譚市展開犯罪和混亂行為,漸漸地成為令人恐懼的傳奇。
(以下有雷)

成為「小丑(Joker)」之前,他只是逗人歡笑的小丑(Clown)。
這是個寓言故事,關於同理心。電影以患者視角展開敘述,小丑或許是瘋狂的,亞瑟卻著實是悲憫、需要同理的。於是,文本自然成為不可靠的敘事者。片中著名台詞「我曾以為我的人生是一場悲劇,現在我發現,其實是一齣喜劇。」改編自卓别林,整部影片就以喜劇、悲劇及移情構成,也間接認定「當你如何看待世界,世界就會以何種樣貌呈現眼前。」這樣的矛盾衝突不僅存於亞瑟內心,也是造成這部電影如夢似幻的主要推手,更是導演不斷試探的:你是同情亞瑟,還是將他的掙扎當成喜劇看?
若你的夢不有趣,清醒不有趣;敲敲門,按下板機。
同受精神疾病煎熬的德國哲學家尼采曾說:「人要麼永不做夢,要麼夢得有趣;人也必須學會清醒:要麼永不清醒,要麼清醒得有趣。」世界曾賜予亞瑟一場夢,讓他以卑微的幸福作為人生價值,就如《幸福的拉札洛》中的拉札洛,遭受剝削卻以為那是認同。同樣的,時空轉換,人性依然,他們的眼中,世界成為一片混沌,再也無可信之事。最終亞瑟蛻變為小丑,在火焰中留下淚珠,這是實現,還是放任?若《天氣之子》的帆高能以「世界早已失控」作為拯救陽菜的理由,亞瑟是否也能以「荒誕萬惡的高譚」當成「行俠仗義」的正理?又若不成為小丑,他是否會淪於拉札洛,流下失望淚珠,遭受世界扼殺。
演員Joaquin Phoenix創造全新小丑形象,再成巔峰經典作。
他是單純的,他之成為小丑,是因為反彈,是因為虛無。亞瑟眼中的「小丑」被塑造為英雄,引領著中下階級成為「Clown」,卻沒想過身為「Joker」的自己在社會中依然是眾矢之的,無人同情、接納。不過靠著自欺欺人仍然做到,再次次的殺戮和顫慄舞步中解放自我。這媲美《燃燒烈愛》生存之舞的自我頗析,再次反映當時「飢餓者(little hunger)」與「飢渴者(great hunger)」的存在問題,也就是下層的迷茫反撲與上層的自在玩弄,再進一步則到《寄生上流》。無意識的舉動,不可分割的貧與富,明明無惡人,矛盾、意外、悲劇卻接連到來。若《燃燒烈愛》賦予了生命意義與世俗認定的取捨問題,《寄生上流》提出了貧富悲喜的善惡存疑,《小丑》則將貫徹自我看作解答,以創造信徒回覆前者,以移情作用解答後者。
小丑妝就如化學池,當亞瑟將它塗於口中,蛻變真正完成。
亞瑟打破既有概念,逐漸將人生一切價值及形式化作否定,進而創造自我認同和理念。不像過往小丑混亂、無法預知、作惡多端,而是如小丑職業本身的帶來歡笑走入癲狂。這摔進虛無主義,舞進積極虛無主義的亞瑟,不僅存於電影,也是現實存在的事實。談回電影文本,若要鑽牛角尖的質疑,作為不可靠的敘事者與傲氣狂妄的電影,即便形式完美,內容深刻無缺,太過容易預測而無失控點是感到遲鈍的部分(不過若獲得任何最佳劇本獎是實至名歸)。而最受爭論的道德問題,在我看來並非美化也非控訴, Todd Phillips 與 Joaquin Phoenix 的《小丑》是超脫的,只是在悲慘世界找出生命精彩罷了。
再也不在乎他人眼光,自我實現,是小丑的
推薦指數 ☆9.1/10
台灣上映日期:2019.10.03
台灣代理片商:華納兄弟影業

成立的心得分享帳號,第一手文章、資訊都會搶先在這裡釋出,喜歡的歡迎垵下追蹤!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一篇文章,了解一位創作者的內心世界。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