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史小齋
文章數
246
追蹤數
18
已付費
NaN
追蹤專題
贊助作者
文章列表
專題介紹
坐困愁城
隨想錄
名言雋語
日本戰國史
政治哲學淺論
歐陸哲學
新亞書院與當代新儒家
紅樓夢研究
文章列表
專題介紹
坐困愁城
隨想錄
名言雋語
日本戰國史
政治哲學淺論
歐陸哲學
新亞書院與當代新儒家
紅樓夢研究
新亞書院與當代新儒家
胡適駁倒了牟宗三嗎?- 就正於劉保禧教授
台灣東吳大學的劉保禧教授近年著力研究胡適,關於他的獨見創獲,筆者所知不多,僅從幾個網上媒體的報導及文章中略知一二。今試就所見,略作批判,因劉氏主要透過比較牟宗三哲學以突顯胡適哲學,藉對劉氏的話的批判,對了解胡、牟二人分歧當有助益。 (一) 在<胡適的反主體性之路 - 從語言改革說起>,劉氏說: 牟宗
汶俊 (筆名:無言)
2020-12-30
3
從<中庸新義>爭議和對《紅樓夢》的評價看錢穆與當代新儒家之歧異
有關錢穆與當代新儒家的分歧,可以從<中庸新義>爭議和對《紅樓夢》的評價兩件事上窺見出。 概言之,錢穆「天資太高,個性太強,成見太深」,「常作直感地、片段地、望文生義的判定」,不論對《中庸》的解釋還是《紅樓夢》評價皆然。當代新儒家則傾向對文本作「分析性的關聯性的把握」,較能體貼原作者心意,作同情的理解
汶俊 (筆名:無言)
2020-09-21
2
當代新儒家的論敵:殷海光與《自由中國》
欲論當代新儒家,不得不提《民主評論》。而要了解《民主評論》,又不可不提《自由中國》。 李淑珍<自由主義、新儒家與一九五○年代台灣自由民主運動:從徐復觀的視角出發>提到: 一九五○年代的台灣自由民主運動由外省知識份子主導,外拒大陸共產極權統治,內抗島內國民黨威權體制。這場運動固然以《自由中國》為核心,
汶俊 (筆名:無言)
2020-09-09
3
錢穆拒簽<為中國文化敬告世界人士宣言>的原因
錢穆拒絕聯署<為中國文化敬告世界人士宣言 - 我們對中國學術研究及中國文化與世界文化前途之共同認識>,計其原因,約有下列四個。 一、反對用宣言方式表述對中國文化的看法,以免樹立門戶壁壘 他致信徐復觀時說: 君勱先生意欲對中國文化態度發一宣言,私意此事似無甚意義。學術研究,貴在沉潛縝密,又貴相互間各有
汶俊 (筆名:無言)
2020-09-09
0
當代新儒家的誤解與偏見
細讀<為中國文化敬告世界人士宣言 – 我們對中國學術研究及中國文化與世界文化前途之共同認識>,當代新儒家論心性之學、論中國文化的人文教傾向,可謂精微。然而,一進入談民主、科學的建立乃至中國近代史的發展,則不時存有誤解及偏見。這些誤解及偏見至今在香港仍有一定影響力,值得仔細檢視。 良知坎陷的迷思 <宣
汶俊 (筆名:無言)
2020-09-09
0
當代新儒家思想概述
1958 年 1 月,唐君毅、張君勱、牟宗三、徐復觀四人聯署發表<中國文化與世界>宣言,宣言後改稱<為中國文化敬告世界人士宣言:我們對中國學術研究及中國文化與世界文化前途之共同認識>,發表於《民主評論》,可視為當代新儒家思想之綱要。 根據編者案語,寫作緣起如下: 此宣言之緣起,初是由張君勱先生去年春
汶俊 (筆名:無言)
2020-09-09
0
當代新儒家系譜初探
新亞書院被稱為當代新儒家的重鎮。究竟什麼是當代新儒家? 當代新儒家,又稱現代新儒家,專指反對新文化運動以來「全盤西化」思潮,堅信中國本土固有的儒家文化和人文思想存有永恆的價值,謀求發展中國文化和社會現代化的一個學術思想流派。 一般來說,當代新儒家的第一代為:熊十力、梁漱溟、馬一浮,被稱為「三聖」。第
汶俊 (筆名:無言)
2020-09-09
2
新亞精神從墮落到消亡
新亞掛旗風波,從一個方面看,港府歷經雙十暴動,加上大量親國民黨難民及地下組織在港,中共又在深圳河以北,基於維持香港穩定及平衡國共在港勢力,抑制與中華民國有關係的新亞書院實屬無可厚非。更何況,掛青天白日滿地紅旗、以雙十節為校慶,太政治敏感,要求其更改,亦未見不妥。 可是,從另一方面看,青天白日滿地紅旗
汶俊 (筆名:無言)
2020-09-07
2
掛旗風波
新亞書院一直以雙十節為校慶,校內也會懸掛青天白日滿地紅旗,然而1960 年開始,在港府施壓下,掛旗不再,校慶亦改在9月28日孔子誕辰。 錢穆曾解釋為何要以雙十節為校慶,他說: 我堅定信仰中國文化有價值,它決不會使我們無價值。同時,我還堅信我們必將重回大陸,這一信念從那裏得來?乃是從我一輩子努力在要求
汶俊 (筆名:無言)
2020-09-07
0
新亞精神
要了解新亞精神,最好是細味新亞校歌、學規與校訓。 I. 新亞校歌 新亞校歌由錢穆作詞,黃友棣作曲。歌詞全文如下: 山巖巖,海深深,地博厚,天高明,人之尊,心之靈,廣大出胸襟,悠久見生成。 珍重珍重,這是我新亞精神。 珍重珍重,這是我新亞精神。 十萬里上下四方,俯仰錦繡;五千載今來古往,一片光明。
汶俊 (筆名:無言)
2020-09-07
0
新亞書院
二戰結束後,國共爆發全面內戰,時局動盪,不少學人南來香港辦學。1949年,大陸易手,錢穆、唐君毅、張丕介等在香港成立「亞洲文商專科夜校」,租用九龍偉晴街華南中學三課室在夜間上課,後來改名「亞洲文商學院」,1950年3月在教育司署立案為日校,改名「新亞書院」,租用九龍深水埗桂林街六十一、六十三、六十五
汶俊 (筆名:無言)
2020-09-07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