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嚴選
「媽媽從沒照顧過我,為什麼我要照顧她?」不被愛的女兒,從照護中長出翅膀吧

2020/07/23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我還未嫁,每個月薪水也不高,我的姊姊與弟弟都有各自的家庭,經過我們三姊弟討論後,我決定將工作辭掉,全職照顧母親,而我的姐姐與弟弟負責日常生活必需品的費用以及我的薪水。
台灣已邁進長照2.0的時代,不管是1.0或2.0,女兒或女性都是長照的固定班底,很多失智症患者傾向依賴家庭成員,通常是女兒或媳婦來照顧他們。在臨床觀察上,常看到因為家人生病,會有家庭成員必須犧牲,身兼照顧責任的職業婦女,最後都被迫離開全職或兼職工作,因在這社會價值觀下,照顧長輩大部份責任仍歸於女性。
雖然根據衛福部2007年到2019年的調查,我們看到65歲以上老人的照顧者,女性比例從70%降為61%,顯示男性照顧者的比例確實隨時代變遷而有所增加,但女性還是佔最大比例。
在診間的觀察,陪伴長輩進來的大多是女性,女兒、媳婦、孫女或是外籍看護,也可見男女性間與長輩互動的不同,男性多在旁邊看不發一語或多回答不知道,女性在過程中,較會跟長輩互動或幫忙發言,甚至會仔細聽評估的內容而竊笑,特別是在進行短期記憶的題目。

那天,筆者遇見一位年約50歲的婦女,在脫下口罩那一刻,她憂愁的表情道盡了生命的苦。
她說:
「照顧母親已經三年了,真的好累好累。母親變得不一樣了,她的個性變得容易發脾氣,總是認為我偷東西,有時還不准我碰她。我也開始變得暴躁易怒,有時還會想哭。姊姊總是怪我,為什麼要對母親發脾氣,她懂照顧的辛苦嗎?她以為只要付錢就沒她的事了。一想到如果母親走了,我的後半輩子怎麼辦?我的決定是對的嗎?」

「我還未嫁,每個月薪水也不高,而我的姊姊與弟弟都有各自的家庭,經過我們三姊弟討論後,我決定將工作辭掉,全職照顧母親,而我的姐姐與弟弟負責日常生活必需品的費用以及我的薪水。其實也不算是真正的討論,而是環境種種因素加上我賺的錢沒有他們多,覺得我好像應該要接下照顧母親這個重擔。」
每次見面,傾聽同理她的感受,當下減輕她的壓力感、舒緩情緒,但我們彼此都知道在離開這扇門後,她依舊會戴上口罩,繼續隱藏她那憂愁且無法抵抗的生命。
見面數次後,我們逐漸從照顧母親的話題,抱怨家人的不理解,轉而在爬梳她的生命歷程,逐漸從想脫離照顧苦境,轉而在照顧困境中如何生活,如何看見自己。
她總是習慣接受所有的要求,犧牲自己成就他人。小時候家裡經濟狀況不好,姊姊年紀跟她差12歲,很早就到外地工作了,因此從小就她跟弟弟相依為命,為了弟弟他犧牲了很多,讓弟弟能夠專心唸書。但現在照顧母親,有時候卻會出現這樣的想法:「媽媽從來沒照顧過我,為什麼我要照顧她?」現在她正重返童年的生命河流,再次經歷那個不被愛的小時候的自己。

「如果我不在這個家,這個家會不會瓦解?」

在這個家,她已經習慣當個「乖孩子」了。她很早就意識到自己不被愛,起碼跟弟弟相比是這樣。從小就一直在照顧父母或家人的需求,因為父母時常吵架,不時要照顧母親的情緒,緩和父親的暴躁脾氣,也知道母親對弟弟的期待,犧牲自己來讓弟弟安心念書,她透過不斷地做,來獲得關注,來維持家庭和諧。
長大了,有意或無意地對原生家庭的牽掛,因此在任何關係,她也總是扮演犧牲的角色,卻也不斷地將關係中的他人養成怪物,因此每段關係總是以罪人的姿態下台。在任何職業或場合的不順遂或對任何事情都沒有熱情,讓自己能夠繼續留在原生家庭中,照顧每個人。但是,如果父母相繼去世,兄弟姊妹有了自己的家庭,還剩什麼能支持她活下去?
建立在犧牲的自我價值感,總是想著如果我走了,這個家會瓦解該怎麼辦?「如果我走了」,這樣的罪惡感,讓她長不出獨立自主的翅膀,即使有了翅膀也不敢飛,因為飛出去,回來會找不到巢。但,巢總有一天會僅剩曾經不斷修補的痕跡。
照顧母親的歷程,正悄悄地為自己的翅膀長出新羽毛,最後,她是否已經勇敢地飛離巢了呢?

在診間,時常看到照顧長輩的通常是家中最不被愛的那個孩子。離得越遠,愛得越深,長輩總是誇讚住在國外的孩子念書念得高,認為每年過年都會回家一次的孩子最孝順。不斷抱怨為了照顧自己而放棄工作的孩子,抱怨孩子做事不勤快、限制自己的吃與外出......等等。這對實際照顧者來說,在照顧上是充滿矛盾複雜的情感,特別是過年期間兄弟姊妹都回來了,這種感覺會更加強烈且難以忍受。
生理的累、心裡的苦,在一年365天中,每天輪替著,照顧長輩是沒有休假日的,過年期間兄弟姊妹回家,難得休假,心裡的苦翻攪到你想躲也躲不開。
你也是家中不被愛的孩子嗎?您也是迫不得以要扛起照顧不那麼愛你的父母嗎?
換個視野看,也許開創屬於自己人生的時間正接近,重新爬梳不堪的過往,鍛鍊出不畏恐懼,勇敢的內在力量,讓自己不再為他人而活,也許照顧能再次形塑你,讓你找回存在的價值。

【心理 tips】太陽書/月亮書

每天書寫或繪畫,一件事情。太陽書是一件會引起開心、感動或傾向為正向的事情;月亮書則是一件會引起難過或傾向為負向的事情。
從想脫離照顧苦境,轉而在照顧困境中如何生活,如何看見自己。因為我們無法改變環境、無法改變她就是你母親的事實,但我們可以找到讓自己好一點的生活方式。這樣書寫、繪畫一段時間後,會有意想不到的療癒效果喔!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1.2K會員
158內容數
《聽聽心理說的話 PSYCHOLOGY LISTENING》 「人生不是有待解決的問題,而是等著被經驗的現實。」 心理非心裡,卻也說進您的心裡。這裡有一篇篇的生命經驗、心理治療的看見與心理學知識,轉換為療癒性的文字。當您看了,希望能讓您安住當下。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