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與人的關係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圖為華盛頓公園中pk chess的老人與小孩。
我們如何愛上一座城市?

當我們因為不同的理由停留在一座城市裡,會在心底留下那座城市的記憶,記憶形塑了我,也形塑了城市,從此不覺得陌生,或是從此不想再踏入。
How can we connect to a city?
When we stay in a city for any reason, we will take away some memories of it. The memories give us a familiar feeling, that affects our opinions of the city. Maybe we want to stay forever or not come back anymore.
「想念的人是一座城市情感的錨點」。
The people we loved are the anchors in the city. As a result, they make us feel belonging to the city. Apart from friends, repetitive scenes are also an another reason that make us feel comfortable.
For instance, I went to Union square several times. I can tell you what shop is on the corner and the easiest way to get there. It’s not only about you belonging to the city, but also the city owns you.
我們的城市印象取決於情感的依歸。
人與重複的景物最能讓人產生熟悉感,
儘管我才去同個地點幾次,
但熟悉哪個轉角有喜歡的小店,
哪班地鐵可以輕鬆抵達目的地,
漸漸就開始覺得自己屬於這座城市,
這座城市也屬於自己。
The reason we love one city is that we have several anchors in a specific city. Some people’s anchors are with food memories, like some fascinating coffee shops, delicious snacks, and where they would used to go to.
Likewise, some people's anchors are with hobby memories, like someplace they like exercising or going shopping in.
我們會愛上自己所居住的城市
也是因為有些錨點存在
除了所愛的人為主線是一種外,
以食物記憶為主線是另一種:或許是幾間咖啡館、好吃的特定食物、習慣的小店,
也可能是以消磨時間的方式為主線:喜歡去的地方,愛逛愛踩的點,常休閒運動的地方,
----
One day, we may die in a city.
I hope we can have another anchor which is not belonging to this world, because the biggest wish of human beings is to belong to somewhere.
That keeps us calm in the present.
有一天,我們也會在一座城市死去,
但願我們在這個世界以外,也有錨點,
人最大的願望,就是有所歸依吧!
--
The photo I took in Washington Park, New York City. The young boy was playing chess with an old man.
圖為華盛頓公園中pk chess的老人與小孩。
    2會員
    5Content count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密室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屬靈旅程,並且我們內心的渴求塑造了自我獨特的旅程。 按照羅馬所言「 體貼肉體的就是死,體貼聖靈的乃是生命、平安。」,直接按著字面意思,基督徒會誤以為在實際操作上要剋己苦修,戰勝身體的私
    人生本來就是一場旅程, 在不同階段轉換, 從一群人到另一群人, 從一處地方到另一處地方。 即使我們很留戀人生某個時刻, 也無法永遠停留,無論它多麼好。
    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屬靈旅程,並且我們內心的渴求塑造了自我獨特的旅程。 按照羅馬所言「 體貼肉體的就是死,體貼聖靈的乃是生命、平安。」,直接按著字面意思,基督徒會誤以為在實際操作上要剋己苦修,戰勝身體的私
    人生本來就是一場旅程, 在不同階段轉換, 從一群人到另一群人, 從一處地方到另一處地方。 即使我們很留戀人生某個時刻, 也無法永遠停留,無論它多麼好。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重點摘要: 1.9 月降息 2 碼、進一步暗示年內還有 50 bp 降息 2.SEP 上修失業率預期,但快速的降息速率將有助失業率觸頂 3.未來幾個月經濟數據將繼續轉弱,經濟復甦的時點或是 1Q25 季底附近
    Thumbnail
    近期的「貼文發佈流程 & 版型大更新」功能大家使用了嗎? 新版式整體視覺上「更加凸顯圖片」,為了搭配這次的更新,我們推出首次貼文策展 ❤️ 使用貼文功能並完成這次的指定任務,還有機會獲得富士即可拍,讓你的美好回憶都可以用即可拍珍藏!
    Thumbnail
    從古城中心到現代大都會,城市如何主宰人類的命運? 第一本從古今對照角度探索城市出現以來6000年演化的專書 從美索不達米亞、羅馬、奈良、築地到曼哈頓,重返最接近遠古的那一刻 《槍炮、病菌與鋼鐵》作者賈德•戴蒙盛讚 「莫妮卡•史密斯是最有資格寫這本書的人!
    Thumbnail
    建築硬體的必然生命週期,以及當整個區域因邊緣化而沒落,往往在硬體聚落成為廢墟前,其中活性網絡關係在沒有來得及開始就在不可見的狀態中成為另一種廢墟,這是「穿孔」最容易被檢驗的接近於敗壞的第一個意涵。
    Thumbnail
    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常常,一般,都是標準的對抗。 人的意識,會去訂標準,而每個人的標準都不同,所以人與人之間的相處,常常是在處理不同的標準,而人喜歡順著自己的標準行事,所以喜歡權力,喜歡別人順從自己的標準。 如果每個人都這樣堅持,怎麼辦? 爭辯,對抗,妥協? 人間的故事就是在演這齣戲。 人,常常,一
    Thumbnail
    若可以在不久的未來,看見散落各地的「會上錯菜的餐廳」、「會上錯飲料的咖啡店」等接納病友服務的工作場,對生活不便者多一些包容與同理心,面對他們可能會犯的錯誤與困難,放下成見與指責,重新認識自己與他人的新關係—這些小事,當然也沒關係了!
    Thumbnail
    無論你是科技擁抱者、或是科技陰謀論者,看完今年的Google I/O都必須承認:這一切人工智慧科技已經滲透到你生活的大小事之中。無論你喜不喜歡。但至少開發者與使用者雙方都必須做到「心存善念、要說實話、注重細節」。
    Thumbnail
    伯尼.西格爾一九八六年出版了《愛的醫療奇蹟》這本書,二○一九年再次閱讀,還是發人省思。作者伯尼主張「引導病人傾聽自己的需求,誠實面對自己的情緒與自我接納,可以促進身體健康。」貫串本書的宗旨是,有「愛」的關懷與照顧,可以超越許多既有的框架和界線,也因此出現許多「例外的病人」,超乎想像的「神蹟」。
    Thumbnail
    <p>《感情世界》沒有給我們對於愛情斬釘截鐵的剖析,在冷靜的敘事中,作者讓我們將情感移駕至城市構成的懸疑與神祕。我除了羨慕敘述者能夠成為一名彷彿毫無後顧之憂的旅人,在不同的街角闖蕩,我更羨慕她那幾乎不帶贅字與多餘情感的口吻:簡潔、沉穩、精準,不帶批判也沒有濫情。</p>
    Thumbnail
    重點摘要: 1.9 月降息 2 碼、進一步暗示年內還有 50 bp 降息 2.SEP 上修失業率預期,但快速的降息速率將有助失業率觸頂 3.未來幾個月經濟數據將繼續轉弱,經濟復甦的時點或是 1Q25 季底附近
    Thumbnail
    近期的「貼文發佈流程 & 版型大更新」功能大家使用了嗎? 新版式整體視覺上「更加凸顯圖片」,為了搭配這次的更新,我們推出首次貼文策展 ❤️ 使用貼文功能並完成這次的指定任務,還有機會獲得富士即可拍,讓你的美好回憶都可以用即可拍珍藏!
    Thumbnail
    從古城中心到現代大都會,城市如何主宰人類的命運? 第一本從古今對照角度探索城市出現以來6000年演化的專書 從美索不達米亞、羅馬、奈良、築地到曼哈頓,重返最接近遠古的那一刻 《槍炮、病菌與鋼鐵》作者賈德•戴蒙盛讚 「莫妮卡•史密斯是最有資格寫這本書的人!
    Thumbnail
    建築硬體的必然生命週期,以及當整個區域因邊緣化而沒落,往往在硬體聚落成為廢墟前,其中活性網絡關係在沒有來得及開始就在不可見的狀態中成為另一種廢墟,這是「穿孔」最容易被檢驗的接近於敗壞的第一個意涵。
    Thumbnail
    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常常,一般,都是標準的對抗。 人的意識,會去訂標準,而每個人的標準都不同,所以人與人之間的相處,常常是在處理不同的標準,而人喜歡順著自己的標準行事,所以喜歡權力,喜歡別人順從自己的標準。 如果每個人都這樣堅持,怎麼辦? 爭辯,對抗,妥協? 人間的故事就是在演這齣戲。 人,常常,一
    Thumbnail
    若可以在不久的未來,看見散落各地的「會上錯菜的餐廳」、「會上錯飲料的咖啡店」等接納病友服務的工作場,對生活不便者多一些包容與同理心,面對他們可能會犯的錯誤與困難,放下成見與指責,重新認識自己與他人的新關係—這些小事,當然也沒關係了!
    Thumbnail
    無論你是科技擁抱者、或是科技陰謀論者,看完今年的Google I/O都必須承認:這一切人工智慧科技已經滲透到你生活的大小事之中。無論你喜不喜歡。但至少開發者與使用者雙方都必須做到「心存善念、要說實話、注重細節」。
    Thumbnail
    伯尼.西格爾一九八六年出版了《愛的醫療奇蹟》這本書,二○一九年再次閱讀,還是發人省思。作者伯尼主張「引導病人傾聽自己的需求,誠實面對自己的情緒與自我接納,可以促進身體健康。」貫串本書的宗旨是,有「愛」的關懷與照顧,可以超越許多既有的框架和界線,也因此出現許多「例外的病人」,超乎想像的「神蹟」。
    Thumbnail
    <p>《感情世界》沒有給我們對於愛情斬釘截鐵的剖析,在冷靜的敘事中,作者讓我們將情感移駕至城市構成的懸疑與神祕。我除了羨慕敘述者能夠成為一名彷彿毫無後顧之憂的旅人,在不同的街角闖蕩,我更羨慕她那幾乎不帶贅字與多餘情感的口吻:簡潔、沉穩、精準,不帶批判也沒有濫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