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筆:疫情,跟社交距離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台灣中央疫情指揮中心日前公布了「社交距離注意事項」,除了勸導人們避免非必要的聚集,也建議人與人之間保持室內1.5公尺,室外1公尺的距離。當然,這不是台灣特有的防疫措施,在其他國家,也有類似的政策勸導。再一次讓我深刻地感覺到,關於距離的議題。

太遠

因為傳染的途徑不明,所以即使大部分的人並不是(還不是?)病患,卻在病毒的陰影之下,我們紛紛地產生了一種需要防備他人的意識。我聽到不少周遭的朋友,在搭乘捷運的時候,即使有空的座位,也因為擔心與他人的距離太近仍然選擇站立。或者,在搭乘電梯的時候,有意識的拉開與旁邊的人的空間。
除了怕被人傳染,有些人也害怕自己傳染給別人。
例如我。
我不知道我是不是唯一一個最近一有一些身體不舒服,就會開始疑神疑鬼的人。我不只一天懷疑自己可能已經得病(目前已經持續懷疑60天),也產生了一種「萬一我得病,我絕對不能傳染給別人」的自我意識。所以,我開始盡量地遠離親友,如果萬不得已必須參加活動或是聚會,我也會帶著十萬份的抱歉前往。除非必要,我盡量少講話。活動結束後的幾天,也仍然掛心聚會成員的安全。
這絕對已經接近妄想。
是嗎?
我意識到這是一種在目前失控環境下,試圖獲得控制感的努力。在試圖拉開距離的底下,是我們對於病毒不可知的擔心。
「拉開距離」,意思代表了我們預設了他人跟自我的不同。「我」是有病的,「你」是健康的,反之亦然。在疫情的一開始,對於不同的區分是簡單粗暴的。「武漢人」相對於「湖北省的其它人」、「那些中國人」相對於「台灣人」。這樣的區分並沒有因為疫情的發展而變得更細緻,主要是因為對於病毒我們至今仍掌握的太少。於是,區分就繼續延續下去了。「那些從中國回來的台灣人」相對於「一直在台灣的台灣人」、「那些在新北市的人」相對於「其它非新北市的台灣人」、「外籍人士」相對於「台灣人」。在不斷地切分之下,群體終究會成為一個個原子化的個體。
有時候我覺得,除了死亡、肺部纖維化,這個病毒帶來最廣泛的影響就是人與人之間的分化。
不能怪人性,我們天生就會區分「我們」跟「他們」,這是我們生存的本能之一。基於防疫角度,在個人層次上的減少接觸也是必要的。然而,在同一個社會裡面,基於恐懼的區分「我們」跟「他們」,進而互相攻訐,這就如同自體免疫系統在攻擊自身的組織,最終會帶來整體的衰落。

太近

有人開玩笑,在限制聚會跟減少人際接觸的勸導下,赫然發現這些勸導對自己的生活毫無衝擊,才理解到底自己平常就已經跟社會人群有多麼疏離。
比隔離更難受的,或許是明明不親近的人,必須得被綁在一起吧。
應該有不少人在這段時間裡,不得不長時間的待在家裡,簡直就像是一個延長了的農曆新年。隨著距離的拉近,許多關係上的議題也會跟著浮現。
很多時候,關係得維持的下去,是因為彼此之間有許多空間。對於有些人來說,在關係中能夠保有一定的主體性跟孤獨的空間,是必要的。這樣的空間不是單純物理上的,而是心理上能夠保有主體性的程度。
例如,我能不能夠有一些屬於我自己的時間而不需要擔心對方沒有被陪到?我能不能夠在對方不高興時,仍然堅持我自已的立場?我可不可以說我想講的話,不需要擔心因此破壞了關係?我可不可以喜歡我喜歡的,即使你不喜歡?反之亦然。
這樣的心理能力,在心理治療中常被稱為分化,或者有些人會說叫做情緒界線。分得清我是我,你是你了,那麼才有靠近的可能。在你我都混在一起的時候,只是物理上的靠近,卻不能夠帶來真正的親密。
真正的親密關乎於選擇,是在你是你,我是我的前提下,我仍然願意走向你,而你仍然願意花出時間給我。
而分的清楚你跟我,是需要培養的一種心理能力。很多人不能夠分清楚你我,是因為情緒上處於一種共生的狀態。我個人更願意這樣去理解,要分清楚你是你,我是我,是人的生命中一個巨大的失落。在那一刻起,你意識到你真正的是「一個人」。沒有人有義務或者有能力承擔你的人生,你完全是你自己的主人。
多麼可怕,但幸運的是,當分的清你我,我們才能心懷感激地相遇跟靠近。
0會員
5Content count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Nick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是關於發現自己,好的壞的,開心的傷心的,美麗的醜陋的。 是關於認出這些自己身上的東西,不管那是天生的還是別人帶給你的。 是關於承認他們的存在,是關於承認自己的起心動念,是關於承認--不管它們怎麼來的,現在都是自己的一部分。而自己,對自己身上所有的東西負責。 是關於允許他們有一方存在的空間,是關於即使
是關於發現自己,好的壞的,開心的傷心的,美麗的醜陋的。 是關於認出這些自己身上的東西,不管那是天生的還是別人帶給你的。 是關於承認他們的存在,是關於承認自己的起心動念,是關於承認--不管它們怎麼來的,現在都是自己的一部分。而自己,對自己身上所有的東西負責。 是關於允許他們有一方存在的空間,是關於即使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重點摘要: 1.9 月降息 2 碼、進一步暗示年內還有 50 bp 降息 2.SEP 上修失業率預期,但快速的降息速率將有助失業率觸頂 3.未來幾個月經濟數據將繼續轉弱,經濟復甦的時點或是 1Q25 季底附近
Thumbnail
近期的「貼文發佈流程 & 版型大更新」功能大家使用了嗎? 新版式整體視覺上「更加凸顯圖片」,為了搭配這次的更新,我們推出首次貼文策展 ❤️ 使用貼文功能並完成這次的指定任務,還有機會獲得富士即可拍,讓你的美好回憶都可以用即可拍珍藏!
Thumbnail
自己已是66歲的老人:也拿到區公所給予的老人交通卡。進入疫情三級後,自己只能,每週陪伴太太去市場,當買菜的挑夫,瞬間,感覺自己好像沒有什麼太大的用處。然四年前,因為母親90歲衰老與妻子帕症的照護,開始學習科學平衡+按摩調理後,沒想到可在自封中藉虛擬+實境,自助助人喔!
應該很多人在家上班吧? 也有很多人可能因為疫情而強制停業 或許是興趣使然以及真的閒得發慌 從4月開始就研究股票到至今 從不懂K線,均線,價量,三大法人,融資卷,KD,布林通道... 好多好多都是我最近這幾個月下來硬吃硬記每天研究下來學會的名詞 跟朋友間的談話也漸漸變成,你覺得哪支股票不錯,均線上揚
Thumbnail
2021春季日劇《打扮的戀愛是有理由的》,由高顏值的橫濱流星及川口春奈擔綱主演,講述一段價值觀南轅北轍但仍舊相愛的浪漫愛情喜劇;其中橫濱流星在等川口春奈化妝時,做了這款貓王三明治!相當簡單你我都可以輕鬆做到!一起來看看吧!
Thumbnail
為了抵禦疫情下的亂七八糟觀念,講話都不自主的嚴厲起來......
Thumbnail
如果在寒冷的冬夜裡,能夠吃到三兩串燒牛舌、酒盗芝士,來一壺暖呼呼的燗酒,再以一客炙燒牛肉烏冬作結,那是多麼幸福的事。可惜此刻香港正受疫情之苦,晚市冰封、二人限座,不知幸福是否仍然在不遠處?
Thumbnail
感到壓力、孤立和恐懼本來就是藥物使用的風險因子,且許多讓他們保持戒癮狀態(清醒)的社會結構,在疾病大流行的期間可能都會消失。當人們失去支持系統、結構性的生活及人際關係時,可能會轉而使用藥物來緩解他們的壓力、焦慮和孤獨感。
Thumbnail
因為工作性質經常在發呆想事情待命的關係,所有不適都以放大鏡倍數方式讓我每分每秒感受著,也不方便在工作中配合我的忽冷忽熱去加減衣服,真是很大挑戰的靜心。
Thumbnail
重點摘要: 1.9 月降息 2 碼、進一步暗示年內還有 50 bp 降息 2.SEP 上修失業率預期,但快速的降息速率將有助失業率觸頂 3.未來幾個月經濟數據將繼續轉弱,經濟復甦的時點或是 1Q25 季底附近
Thumbnail
近期的「貼文發佈流程 & 版型大更新」功能大家使用了嗎? 新版式整體視覺上「更加凸顯圖片」,為了搭配這次的更新,我們推出首次貼文策展 ❤️ 使用貼文功能並完成這次的指定任務,還有機會獲得富士即可拍,讓你的美好回憶都可以用即可拍珍藏!
Thumbnail
自己已是66歲的老人:也拿到區公所給予的老人交通卡。進入疫情三級後,自己只能,每週陪伴太太去市場,當買菜的挑夫,瞬間,感覺自己好像沒有什麼太大的用處。然四年前,因為母親90歲衰老與妻子帕症的照護,開始學習科學平衡+按摩調理後,沒想到可在自封中藉虛擬+實境,自助助人喔!
應該很多人在家上班吧? 也有很多人可能因為疫情而強制停業 或許是興趣使然以及真的閒得發慌 從4月開始就研究股票到至今 從不懂K線,均線,價量,三大法人,融資卷,KD,布林通道... 好多好多都是我最近這幾個月下來硬吃硬記每天研究下來學會的名詞 跟朋友間的談話也漸漸變成,你覺得哪支股票不錯,均線上揚
Thumbnail
2021春季日劇《打扮的戀愛是有理由的》,由高顏值的橫濱流星及川口春奈擔綱主演,講述一段價值觀南轅北轍但仍舊相愛的浪漫愛情喜劇;其中橫濱流星在等川口春奈化妝時,做了這款貓王三明治!相當簡單你我都可以輕鬆做到!一起來看看吧!
Thumbnail
為了抵禦疫情下的亂七八糟觀念,講話都不自主的嚴厲起來......
Thumbnail
如果在寒冷的冬夜裡,能夠吃到三兩串燒牛舌、酒盗芝士,來一壺暖呼呼的燗酒,再以一客炙燒牛肉烏冬作結,那是多麼幸福的事。可惜此刻香港正受疫情之苦,晚市冰封、二人限座,不知幸福是否仍然在不遠處?
Thumbnail
感到壓力、孤立和恐懼本來就是藥物使用的風險因子,且許多讓他們保持戒癮狀態(清醒)的社會結構,在疾病大流行的期間可能都會消失。當人們失去支持系統、結構性的生活及人際關係時,可能會轉而使用藥物來緩解他們的壓力、焦慮和孤獨感。
Thumbnail
因為工作性質經常在發呆想事情待命的關係,所有不適都以放大鏡倍數方式讓我每分每秒感受著,也不方便在工作中配合我的忽冷忽熱去加減衣服,真是很大挑戰的靜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