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歲死亡法案,通過》 後,為了國家,請去死吧!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人口老齡化是世界性的趨勢,跟據世界衛生組織在2019年發表的全球健康統計報告中,全球人口平均壽命為72歲,有長壽國之稱的日本繼續蟬聯榜首,男女性平均壽命預期為80.5歲和86.8歲,少子化的社會現象更加速日本人口老化,長遠對企業和國家經濟造成壓力。作家垣谷美雨筆下的《七十歲死亡法案,通過》 虛構了一個獨特的死亡法案去描寫老齡化帶來的社會問題,死亡法案規定每個日本公民都必須在七十歲生日後的三十天內執行安樂死,除皇室成員之外,所有人都必死無疑,此舉成為重振國家經濟最有力的方法,所以「為了國家,請去死吧!」法案執行在即,婆婆、兒女、媳婦、孫子都各有打算,法案雖然只是小說下的虛構情節,書中各人的心路歷程卻是活生生的現實寫照。
在應對養老問題上,英美國家提倡以「在地老化」概念照顧老年人,此概念有去機構化的意義,長者在熟悉和長久區住的環境、社區和生活圈子中老去,加拿大更演繹為「在家老化」(Aging at Home)觀念。清邁的Baan Kamlangchay安老院和荷蘭霍格韋克的失智老人村便是沿用此概念的好例子,有別於一般護老院舍,荷蘭當地打造了老年人熟悉的社區,工作人員扮演超市員工和社區不同角色,在看顧老人同時也讓老年人有自主獨立的生活。
然而美好的事例少之又少,家庭少子化的社會現象加劇了人口老化,在日本就有超過600萬名的長者需要長期看顧,日本雖然也有跟隨去機構化的潮流,由2000年開始引入介護保險制度,以全民納保型的社會保險,增進國民的醫療保健和社會福利,只是在地老化的居家服務和日照中心卻面臨人手長期短缺、床位不足的問題,對於一些不良於行或長期需要臥床的長者,若等不到床位,居家式的看顧便變成出路,也導致家人下班後還要繼續接手照顧長者的情況。
日本《中日新聞》報導過一名獨生女獨自照顧母親的案例, 75歲高齡的母親患有認知障礙,女兒每日出門上班前必須先照料好母親的起居,她在長期照護的疲憊下無奈選擇將母親送入療養院,卻因為擱下母親的罪惡感,而不敢去參加公司聚會和應酬,最終遭到同事冷言冷語對待,這樣的情況持續了將近 9 年,直到無法應公司要求外派到其他地方,被迫選擇辭職。過去十年間,日本因為照顧家人而被迫離職的人數每年至少有10萬人,「介護離職」的趨勢對很多企業營運造成不少影響,國家經濟也會陷入惡性循環。
經常在家看顧沒有行動力的長者,亦令不少子女媳婦被逼捨棄自己的私人生活,演變成各種犯罪。《福島民報》曾報導過,2017年不堪家庭照護的折磨而虐待受照護者的個案達260宗。日本是少數不會提供現金補貼或照顧津貼的國家之一,國內也有婦女團體反對現金給付,部分的原因是因為現金津貼會導致婦女被綁在家中照顧老人成為常態,因而不能外出工作甚至影響正常社交生活。
《七十歲死亡法案,通過》中的媳婦東洋子正是其中一員,因為全職家庭主婦的身分,丈夫認定她負責看顧長期臥床母親是理所當然的事,身為打工族的丈夫更認為看顧工作不比職場壓力,東洋子長期處於婆婆苛刻對待和睡眠不足的精神折磨,身邊的丈夫和兒女卻不肯分擔,正正是很多家庭主婦的寫照。另一方面婆婆痛恨自己連大小事也需要假手於人,凡事只能靠沒有血緣關係的媳婦,親生子女卻對自己虛情假意,感到自己只是社會和家庭的負累,孤立無援,由此將情緒發洩在媳婦身上,其實突顯了婆婆不想孤獨死去的事實。
「孤獨死」是近年日本很觸目的老人問題,有老人死後甚至要化為白骨才被人發現,傳媒不斷報道最後逼使政府開始調查及支援被社會孤立的長者。對老年人來說,光靠年金在居住和醫療成本都十分昂貴的日本捱過人生的最後幾十年,很可能意味着蝸居一室,省吃儉用的淒涼晚景,有很多老人為了逃避這種命運,選擇到生活指數較低的東南亞國家過晚年生活,泰國、柬埔寨和馬來西亞都是日本長者養老的熱門地方。然而跨國養老卻陷阱重重,很多老人就算居住泰國達二十年也不懂當地語言,被移民仲介騙財、被當地人騙婚甚至乎殺害的事例也出現過。雖說以日本的年金在泰國花費確實是能過上不錯的生活,然而現實是很多在異國養老的長者家人都棄親人於不顧,很多老人在外地花光了積蓄,臨終前想回到家鄉卻負債累累,有的付不起醫療費,甚至連延長退休簽證的幾千泰銖手續費都付不起,更買不起回國的機票,最終也只能孤獨地病死異鄉。
因此應付老齡化社會問題,福利支援等都是治標不治本的政策,家人的關心支持,鼓勵仍然有活動能力的長者以不同方式退而不休,才能使他們身心健康,不會有成為社會負累的感覺。日本有一套義工服務制度,市民可以透過做義工,以小時分卷形式,做一小時義工儲一分「點數」,點數可以留作自用或轉贈他人換取社區服務。有在城市打工的年輕人,假日做義工幫附近行動不便的老人購物、打掃和與他們聊天,他便可以把儲下的義工點數轉到鄉下的父母名下,讓他們換取社區服務和支援,也有中、老年人趁有氣力時候「以老護老」,為更老的長輩服務,儲下的點數便留待自己將來再沒有行動力時使用。這樣社區互助的方法,確實是可以解決到很多老人心理質素差的問題,就如書中提到老人們都在流傳的一個地下法案流言,只要繼續做無償義工貢獻社會,便可擺脫七十歲安樂死的命運。
2會員
7Content count
家住二十樓洋樓,養番狗,面對東邊海,左青龍,東海入財,絕頂福宅。我一不斟茶遞水,二不洗衫掃地,三不鋪床摺被。東西不用我買,飯不用我做。民間疾苦看不到,人間煙火吃不到。這些所為高尚生活我厭了,唯有親身感受人間甜酸苦辣五味雜陳,可怒也!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凱彤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二十一世紀全球化發展,地球村概念無疑是一把雙刃刀,善的面向利用資訊科技普及和人口流動優勢,加速國與國溝通和發展,是歷史上最進步的力量,然而若沒有妥善管理,在政治因素與國家利益大前題底下,全球治理將會是一大障礙, 對人類發展甚至乎性命將帶來災難性威脅。
二十一世紀全球化發展,地球村概念無疑是一把雙刃刀,善的面向利用資訊科技普及和人口流動優勢,加速國與國溝通和發展,是歷史上最進步的力量,然而若沒有妥善管理,在政治因素與國家利益大前題底下,全球治理將會是一大障礙, 對人類發展甚至乎性命將帶來災難性威脅。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重點摘要: 1.9 月降息 2 碼、進一步暗示年內還有 50 bp 降息 2.SEP 上修失業率預期,但快速的降息速率將有助失業率觸頂 3.未來幾個月經濟數據將繼續轉弱,經濟復甦的時點或是 1Q25 季底附近
Thumbnail
近期的「貼文發佈流程 & 版型大更新」功能大家使用了嗎? 新版式整體視覺上「更加凸顯圖片」,為了搭配這次的更新,我們推出首次貼文策展 ❤️ 使用貼文功能並完成這次的指定任務,還有機會獲得富士即可拍,讓你的美好回憶都可以用即可拍珍藏!
Thumbnail
一直以來,日本的小說都很深得我心,除了書寫較貼近現實,還會反應社會問題。接下來,統統要說的這本書,跟之前介紹的《我適合當人嗎?》,都是藉由虛構故事點出當前日本社會的問題。
Thumbnail
我對梅爾維爾的認識,就是從一份天性使然的沉默開始。一種等待事物臨至的安靜,一種盡在不言的生存法則,屬於摸清命運底細的預知者。他們並非不死,而是死亡完整地鑲嵌於他們的人生。
Thumbnail
這是一本關於罪行與死刑背後的報導文學。   SEVEN DAYS TO LIVE 他和另外八十七名男性與一位女性,一同踏入那個房—而且,那些人全都沒有活著走出來。 某天瀏覽網頁時,深深被這句文案吸引,儘管這只是文中的一小塊拼圖。   罪與罰,是這本書環繞的核心議題。  作者實際走訪位於美國德州的死
Thumbnail
P.210:我整人都被痛楚與乾渴占據,沒辦法注意到身邊的一切奇妙事物,乾渴已經把我的覺知能力全都吸光,讓我陷入遲鈍呆滯的狀態。 P.212:你們對自己屈服於痛苦、乾渴和炎熱感到生氣,當你們賦予痛苦和乾渴掌控你們的力量時,你們只經歷到了乾渴,沒有別的,那股力量使你們跟萬物斷絕了聯繫,走起路來像行屍走
Thumbnail
特掃隊長。2016。時報文化。莊雅琇譯。 書籍封面 推薦給:想探討死亡議題的人 沒想到還有這種書,非常特別。人死後會化成水…這大概是讓我記得細胞內液多於細胞外液的好方法,死後細胞膜不再維持,細胞內液也流出……用這種例子會不會太驚悚?!XD 作者可以從二十幾歲做這件事到四十幾歲,真是太強了!有時去公廁
Thumbnail
「死」是人類無法承受的重量,觸及後,只有消失? 「死」是一種不可逆轉、無可避免的狀態,有如時間流逝,就等於屬於我們的過去而一一死去,留下來的只有聲音與片段,大概就像電影一樣,在腦海中重播。但你永遠無法再一次握著他的手,感受死者生前的溫度,是永恆的失去。
Thumbnail
七十歲死亡法案通過,垣谷美雪。 您的餘生還有幾年?長壽對於人類來說,真的是幸福的嗎? 在馬飼野總理的強硬推動之下,七十歲死亡法案正式獲得通過,兩年後開始實行。
Thumbnail
重點摘要: 1.9 月降息 2 碼、進一步暗示年內還有 50 bp 降息 2.SEP 上修失業率預期,但快速的降息速率將有助失業率觸頂 3.未來幾個月經濟數據將繼續轉弱,經濟復甦的時點或是 1Q25 季底附近
Thumbnail
近期的「貼文發佈流程 & 版型大更新」功能大家使用了嗎? 新版式整體視覺上「更加凸顯圖片」,為了搭配這次的更新,我們推出首次貼文策展 ❤️ 使用貼文功能並完成這次的指定任務,還有機會獲得富士即可拍,讓你的美好回憶都可以用即可拍珍藏!
Thumbnail
一直以來,日本的小說都很深得我心,除了書寫較貼近現實,還會反應社會問題。接下來,統統要說的這本書,跟之前介紹的《我適合當人嗎?》,都是藉由虛構故事點出當前日本社會的問題。
Thumbnail
我對梅爾維爾的認識,就是從一份天性使然的沉默開始。一種等待事物臨至的安靜,一種盡在不言的生存法則,屬於摸清命運底細的預知者。他們並非不死,而是死亡完整地鑲嵌於他們的人生。
Thumbnail
這是一本關於罪行與死刑背後的報導文學。   SEVEN DAYS TO LIVE 他和另外八十七名男性與一位女性,一同踏入那個房—而且,那些人全都沒有活著走出來。 某天瀏覽網頁時,深深被這句文案吸引,儘管這只是文中的一小塊拼圖。   罪與罰,是這本書環繞的核心議題。  作者實際走訪位於美國德州的死
Thumbnail
P.210:我整人都被痛楚與乾渴占據,沒辦法注意到身邊的一切奇妙事物,乾渴已經把我的覺知能力全都吸光,讓我陷入遲鈍呆滯的狀態。 P.212:你們對自己屈服於痛苦、乾渴和炎熱感到生氣,當你們賦予痛苦和乾渴掌控你們的力量時,你們只經歷到了乾渴,沒有別的,那股力量使你們跟萬物斷絕了聯繫,走起路來像行屍走
Thumbnail
特掃隊長。2016。時報文化。莊雅琇譯。 書籍封面 推薦給:想探討死亡議題的人 沒想到還有這種書,非常特別。人死後會化成水…這大概是讓我記得細胞內液多於細胞外液的好方法,死後細胞膜不再維持,細胞內液也流出……用這種例子會不會太驚悚?!XD 作者可以從二十幾歲做這件事到四十幾歲,真是太強了!有時去公廁
Thumbnail
「死」是人類無法承受的重量,觸及後,只有消失? 「死」是一種不可逆轉、無可避免的狀態,有如時間流逝,就等於屬於我們的過去而一一死去,留下來的只有聲音與片段,大概就像電影一樣,在腦海中重播。但你永遠無法再一次握著他的手,感受死者生前的溫度,是永恆的失去。
Thumbnail
七十歲死亡法案通過,垣谷美雪。 您的餘生還有幾年?長壽對於人類來說,真的是幸福的嗎? 在馬飼野總理的強硬推動之下,七十歲死亡法案正式獲得通過,兩年後開始實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