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電影的狀態 State of Cinema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六月底比利時電影網站 #Sabzian(這名字取自阿巴斯的《特寫鏡頭》中的角色)刊登了阿薩雅斯一篇名為”State of Cinema 2020 Cinema in the Present Tense”的長篇文章,談及當下「電影」的現狀。這原本是籌備以久的專題,原訂三月時舉行作者朗讀的活動但因疫情而取消,所以這篇文章並不是針對電影院關閉的現狀,而是導演長久以來對電影的觀察寫作而成。原文是法文,同時翻譯成荷蘭文和英文,並有作者朗讀的Youtube影片上線。
阿薩雅斯八零年代時曾為電影筆記的影評人,而後轉成電影導演,所以他的觀點結合了學術理論的研究以及實務拍攝的經驗。我本人沒有理論基礎,所以沒法分析或評論文章的內容,頂多當做指引和參考,原本想看後續有沒有其他人的討論,但除了零星的連結轉貼之外,中英文網路世界都沒有看到任何討論,可能是我誤會了什麼。也許是討論發生在我沒看到的圈子(畢竟是非常小眾的內容),或是媒體在當下電影業混亂慘況中無暇關心缺乏新聞價值的觀點,當然也有可能這篇文章根本不值一讀。
當時把這篇文章仔細讀了一遍,做了一點摘要,簡短分享於此。個人粗略的理解,基本上文章主旨是反對政治化,反對商業化,反對學術僵固,追求影像美學的思考探索和實作上的問題與倫理,最後號召某種迷影的抵抗運動。只是不知道會不會有人想說:「OK Boomer」。
原版英文文章連結:
阿薩雅斯本人朗讀影片,長度約50分鐘:
個人簡略摘要筆記:
這篇談電影的現狀,這裏的電影(Cinema)指的是電影做為一種藝術形式的思考與創作,從理論、觀賞到創作、討論形成的一種電影熱愛(Chinephila)的整體,或是翻成迷影。文章從巴贊和電影筆記派所形塑的迷影文化談起,描述了電影和視覺藝術之間的關係與矛盾,實驗電影和敘事電影的對立與互相滲透,作者理論的成功與疑問。
作者認為,電影理論一但學術化、規範化,就再也沒有新的東西產生。如今迷影已經來到該面對失敗的時候。
而來到當代,阿薩雅斯舉了David Hockney的著作來陳述繪畫和攝影應該共同置入影像的歷史脈絡,而電影做為移動的影像,對於如何表現世界與探索感知應該是更逼近影像美學所追尋的答案,這些追問卻在當代電影理論中缺席。
而又是什麼理論主導了今日的電影對話?他認為是社會學(所謂政治)和社群主義。政治不必然會產生好電影,甚至虛構電影本來就不是處理這些問題的最好形式,其簡化、模糊、戲劇化、一般化的傾向產生更多的是危險和傷害。並不是否定政治電影,只是他不認為那是思考當今或未來電影藝術的好方向。
接著提到了好萊塢,包括大家都很熟悉的網路串流化、系列電影,大銀幕上自由電影的空間正日益縮減,目前只剩下獨立電影以小規模發行成為唯一的可能。作者選擇成為拍電影的人,是因為電影是最後一個可以和社會產生共鳴的藝術,但這些屬於電影的一切都處在危機之中。
文章最後談到現今電影需要的理論是什麼?作者認為來自於藝術實作中碰到的問題所產生的論述。理論寫作要和藝術家對話,揭露作品,成為觀眾的代理。在此他特別提出兩個領域的問題:「無意識」和「倫理」
「無意識」一個是佛洛伊德式的,表達創作者透過無意識的運作來創作,而不是僵化的規則。一個是榮格式的,電影就是群體的無意識,當下社會正在做的夢,透露世界狀態的線索。
「倫理」並不是指創作者的道德問題,而是實作上碰到或大或小的問題與選擇,包括面對資金與市場的妥協與否。更重要的是身為導演的責任,幫助共同工作的群體更能專注地分享、理解在電影中追求的目標,同時為工作與生活多增加一點意義,而不是在商業化的產業中被異化,要反異化,他認為電影是反應社會的小宇宙,其中的倫理問題顯得更加重要。
最後結語,阿薩雅斯認為電影己經從曾經的烏托邦成為完美的反烏托邦,電影業以娛樂為名或是善意為由的粉飾,獻身於奉承最通俗的情感和最低級的空虛慾望。這就是為何今日拍電影必需要「抵抗」(against)電影,迷影人要學會保護與傳遞電影的火種。
(原2020/8/6 寫在臉書專頁
11會員
27Content count
有別於放在其他地方的觀影記錄或影評文字,這裏會試著放一些影片研究的筆記,做為個人學習與分享之用。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本文原寫於2017年九月,有別於原本常寫的印象式觀影感想評論,本文是少數較為仔細研究影像形式手法的心得筆記。這並不太是從電影理論切入,也不是從拍攝創作實務著手,更多是一位影迷試著用個人的角度去記述與把玩在電影中看到的東西,雖然各種未盡之處,但希望以此文做為未來專題寫作的出發點。
本文原寫於2017年九月,有別於原本常寫的印象式觀影感想評論,本文是少數較為仔細研究影像形式手法的心得筆記。這並不太是從電影理論切入,也不是從拍攝創作實務著手,更多是一位影迷試著用個人的角度去記述與把玩在電影中看到的東西,雖然各種未盡之處,但希望以此文做為未來專題寫作的出發點。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重點摘要: 1.9 月降息 2 碼、進一步暗示年內還有 50 bp 降息 2.SEP 上修失業率預期,但快速的降息速率將有助失業率觸頂 3.未來幾個月經濟數據將繼續轉弱,經濟復甦的時點或是 1Q25 季底附近
Thumbnail
近期的「貼文發佈流程 & 版型大更新」功能大家使用了嗎? 新版式整體視覺上「更加凸顯圖片」,為了搭配這次的更新,我們推出首次貼文策展 ❤️ 使用貼文功能並完成這次的指定任務,還有機會獲得富士即可拍,讓你的美好回憶都可以用即可拍珍藏!
Thumbnail
《Moments in between》是兩個人從相遇到離別的故事起承轉合,這是 NELL 首次嘗試為專輯設定明確的故事線與概念。成員們也推薦大家可以按照曲序完整聆聽專輯,或許更能感受 NELL 在十首作品裡,想敘述的每個瞬間與情緒。
Thumbnail
「我們不必一直自己忍受痛苦,並給別人造成痛苦。在我的個人生活,以及在之後和很多人一起的工作中,我學會了經歷創傷能教會我們很多智慧,能揭示那些因為創傷而讓我們所看不見的,我們存在的美。」——Dr. Gabor Mate
Thumbnail
圖片取材自網路 看到一位朋友寫了這部電影,便想著一定要來看看。關於變裝皇后的題材,最著名的電影當然是羅賓威廉斯主演的《鳥籠》,還有《沙漠妖姬》、連派翠克史威茲都曾演過一部《艷倒群雌》,還有《長靴妖姬》有電影版和舞台劇版。但這些大多主視角都在變裝皇后自身,很想看看同樣一個題材,用一個母親的角度來看會是
今年奧斯卡頒獎典禮已經結束超過半年,該頒獎典禮結束代表北美的頒獎季也正式告一段落。而奧斯卡適逢92年,最佳外語片也首次更名為最佳國際影片,表示突破語言的限制。而我也順著這股風潮在電影院、網飛(Netflix)、與Myvideo平台上看了不少電影,並有了不少感觸。而因為感觸很多,會將這些感觸分成好幾篇
Thumbnail
有一種電影第一次看感覺很怪,你問自己:「我是在看什麼?」 第二次看,第三次看,越看越好看。為什麼會這樣?因為導演比你先跑了一大段! 有一個導演專拍這種電影,他叫史丹利‧庫柏力克(Stanley Kubrick)。他一生中只拍過13部電影,部部是電影課堂上的教材。你看他的電影,抓不住他的風格,前一
Thumbnail
1971 (美) The Last Picture Show 最後的電影  片名:The Last Picture Show 最後的電影 片長:1小時58鐘 產地 :美國 語言: 英語 類型: 社會倫理 / 愛情 美國:1971年10月2日 香港:1974  導演:Peter Bo
Thumbnail
Florence Foster Jenkins(走音天后)是一部有趣的電影,本片是以真人真事改編的,但是全劇走向非常的同情女主角。
Thumbnail
重點摘要: 1.9 月降息 2 碼、進一步暗示年內還有 50 bp 降息 2.SEP 上修失業率預期,但快速的降息速率將有助失業率觸頂 3.未來幾個月經濟數據將繼續轉弱,經濟復甦的時點或是 1Q25 季底附近
Thumbnail
近期的「貼文發佈流程 & 版型大更新」功能大家使用了嗎? 新版式整體視覺上「更加凸顯圖片」,為了搭配這次的更新,我們推出首次貼文策展 ❤️ 使用貼文功能並完成這次的指定任務,還有機會獲得富士即可拍,讓你的美好回憶都可以用即可拍珍藏!
Thumbnail
《Moments in between》是兩個人從相遇到離別的故事起承轉合,這是 NELL 首次嘗試為專輯設定明確的故事線與概念。成員們也推薦大家可以按照曲序完整聆聽專輯,或許更能感受 NELL 在十首作品裡,想敘述的每個瞬間與情緒。
Thumbnail
「我們不必一直自己忍受痛苦,並給別人造成痛苦。在我的個人生活,以及在之後和很多人一起的工作中,我學會了經歷創傷能教會我們很多智慧,能揭示那些因為創傷而讓我們所看不見的,我們存在的美。」——Dr. Gabor Mate
Thumbnail
圖片取材自網路 看到一位朋友寫了這部電影,便想著一定要來看看。關於變裝皇后的題材,最著名的電影當然是羅賓威廉斯主演的《鳥籠》,還有《沙漠妖姬》、連派翠克史威茲都曾演過一部《艷倒群雌》,還有《長靴妖姬》有電影版和舞台劇版。但這些大多主視角都在變裝皇后自身,很想看看同樣一個題材,用一個母親的角度來看會是
今年奧斯卡頒獎典禮已經結束超過半年,該頒獎典禮結束代表北美的頒獎季也正式告一段落。而奧斯卡適逢92年,最佳外語片也首次更名為最佳國際影片,表示突破語言的限制。而我也順著這股風潮在電影院、網飛(Netflix)、與Myvideo平台上看了不少電影,並有了不少感觸。而因為感觸很多,會將這些感觸分成好幾篇
Thumbnail
有一種電影第一次看感覺很怪,你問自己:「我是在看什麼?」 第二次看,第三次看,越看越好看。為什麼會這樣?因為導演比你先跑了一大段! 有一個導演專拍這種電影,他叫史丹利‧庫柏力克(Stanley Kubrick)。他一生中只拍過13部電影,部部是電影課堂上的教材。你看他的電影,抓不住他的風格,前一
Thumbnail
1971 (美) The Last Picture Show 最後的電影  片名:The Last Picture Show 最後的電影 片長:1小時58鐘 產地 :美國 語言: 英語 類型: 社會倫理 / 愛情 美國:1971年10月2日 香港:1974  導演:Peter Bo
Thumbnail
Florence Foster Jenkins(走音天后)是一部有趣的電影,本片是以真人真事改編的,但是全劇走向非常的同情女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