佈局數位新台幣,應從關鍵技術開始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中國大陸推行數位人民幣DCEP(Digital Currency Electronic Payment) 已箭在弦上,各國政府亦對此多有研究著墨。論者有謂台灣不該發行數位新台幣以免被視為美中大國博弈的棋子,然而數位主權貨幣具有打破金流障礙、健全物聯網產業、提升數位主權、增強貨幣地位及利於政策推行等重要功能,當前政府高舉科技興國旗幟,當然不能因噎廢食。
該怎麼做?一言以敝之,靜水深流,將DCEP的關鍵技術拆分,各個專研,以待大用。舉例而言,雙離線支付技術彰顯了數位人民幣的M0性格,然而我們卻還沒看到其具體運作的成果,雙離線需考量安全性與線上帳本的同步問題,以避免潛在的「多重花費」風險。當前學界提出的解法,一則透過可信執行環境(TEE, Trusted Execution Environment)的應用;一則透過和實名制手機綁定的銀行客戶端模式;另外亦有基於區塊鏈及非對稱加密技術離線支付的應用等不一而足,而觀察中國人民銀行近期申請的專利則可看出其透過標準統一晶片建立離線支付體系的端倪。
統一的晶片模式要求所有支付節點都要安裝晶片,成本較大,可能是該方法尚未受到採用的原因。但透過近場通訊等手段,以IC卡、SIM卡、eSE卡,或所謂薄膜SIM卡作為載體的物理隔離晶片技術,在台灣卻是具有諸多專利的強項,且此一方法還能透過與智慧合約技術的結合,解決交易雙方的信任問題,以及訊息流和資金流同步的問題,這個優勢能夠大幅度簡化傳統金融機構間複雜的交易流程。
再舉一例,於匿名性方面,為實現 DCEP 有限匿名要求,一筆交易可能要同時將訊息傳送營運機構和央行,且所傳送的內容還有所不同,這在設計上非常複雜,且有成本過高的隱憂。就此而言,台灣著重研究基於區塊鏈技術的去中心化數位身份DID(Decentralized ID)即具有重要價值,DID有去中心化、自主可控、可信的數據交換等優勢,是網路的一種全新分散式數位身份。台灣將能提供DID與監理機制之間的相互競合與折衝的空間,而非自始就自上而下的強監管,就此亦應鼓勵相關產業投入研究。
中國大陸早在 2014 年即提出進行法定數位貨幣研發的計畫,並於2017 年於央行成立數位貨幣研究所,短短數年,已達到即將全境發行的成就,一鳴驚人。政府相關單位應當認真分析其關鍵技術,並以台灣的科技、研發優勢深耕、活化產業,方能站穩數位貨幣的戰略高點,於科技興國一役再下一城。
    7會員
    23Content count
    平常Jason許毓仁的所思所想,針對科技創新、金融科技與國際事務的一些想法分享。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許毓仁 Jason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過去人類野心勃勃了好幾次,1992年的《聯合國氣候變遷綱要公約》因欠缺約束力實際上沒什麼顯著作用。大國的退出與某些國家的表面工夫,都其實揭示了政府參與之外,民間企業的力量與科技發展勢必要更發揮影響力,才能更加確保地球的未來。
    人才匯聚所帶來的大好機會,台灣必須把握住,並藉此鋪設讓未來可以成長的土壤。 因為疫情,許多原本在海外工作的台灣青年都返回了台灣,其中一大部分就此離職回到台灣找尋新的機會,而各大五星級飯店也都多了不少「包月」甚至「包季」房客。這會是候鳥過境嗎?
    近期有許多針對「數位發展部」的討論,大家近期的反應來反思,我們為何需要一個這樣的政府部門?「網路無國界」思維之下,要如何做到政府涉入的「邊界」在哪裡?我們打算用甚麼樣的基礎建設跟法律思維去做規劃,打算走企業自治的加州模式、政府管制的歐洲模式,還是網路主權思維的中國模式?
    「生命最重要的課題是用心體驗生命。」 我在泛黃的筆記本上找到這一句話,那是高中英文老師在畢業前送給我的一句話。我高中讀的是高雄的左營高中,當時不算是個前段的好學校,校風卻頗為開放,學校也大膽啓用年輕的新老師。我的英文老師張敬祥先生,是一個有著四方臉,大眼睛,身材結實,充滿熱情的老師。
    新冠肺炎的到來警示人類現在正面臨全球危機,影響著我們的日常生活、商業、教育、醫療保健、經濟和交通運輸,並且最重要的是改變了我們對未來的看法。不可預測性、不確定性和焦慮似乎已成為常態。
    Here I write down my personal ethos in hope that I remain true to my value and belief.
    過去人類野心勃勃了好幾次,1992年的《聯合國氣候變遷綱要公約》因欠缺約束力實際上沒什麼顯著作用。大國的退出與某些國家的表面工夫,都其實揭示了政府參與之外,民間企業的力量與科技發展勢必要更發揮影響力,才能更加確保地球的未來。
    人才匯聚所帶來的大好機會,台灣必須把握住,並藉此鋪設讓未來可以成長的土壤。 因為疫情,許多原本在海外工作的台灣青年都返回了台灣,其中一大部分就此離職回到台灣找尋新的機會,而各大五星級飯店也都多了不少「包月」甚至「包季」房客。這會是候鳥過境嗎?
    近期有許多針對「數位發展部」的討論,大家近期的反應來反思,我們為何需要一個這樣的政府部門?「網路無國界」思維之下,要如何做到政府涉入的「邊界」在哪裡?我們打算用甚麼樣的基礎建設跟法律思維去做規劃,打算走企業自治的加州模式、政府管制的歐洲模式,還是網路主權思維的中國模式?
    「生命最重要的課題是用心體驗生命。」 我在泛黃的筆記本上找到這一句話,那是高中英文老師在畢業前送給我的一句話。我高中讀的是高雄的左營高中,當時不算是個前段的好學校,校風卻頗為開放,學校也大膽啓用年輕的新老師。我的英文老師張敬祥先生,是一個有著四方臉,大眼睛,身材結實,充滿熱情的老師。
    新冠肺炎的到來警示人類現在正面臨全球危機,影響著我們的日常生活、商業、教育、醫療保健、經濟和交通運輸,並且最重要的是改變了我們對未來的看法。不可預測性、不確定性和焦慮似乎已成為常態。
    Here I write down my personal ethos in hope that I remain true to my value and belief.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重點摘要: 1.9 月降息 2 碼、進一步暗示年內還有 50 bp 降息 2.SEP 上修失業率預期,但快速的降息速率將有助失業率觸頂 3.未來幾個月經濟數據將繼續轉弱,經濟復甦的時點或是 1Q25 季底附近
    Thumbnail
    近期的「貼文發佈流程 & 版型大更新」功能大家使用了嗎? 新版式整體視覺上「更加凸顯圖片」,為了搭配這次的更新,我們推出首次貼文策展 ❤️ 使用貼文功能並完成這次的指定任務,還有機會獲得富士即可拍,讓你的美好回憶都可以用即可拍珍藏!
    Thumbnail
            台積電是檔好股票,技術領先,產能滿載,連美國投資機構都在積極買入。但一靠近除權息季節,還是要思考佈局的問題。以每股600元作為計算基準,每股每季大約配2.5元,預估整年大概配10元。所以買進一張台積電60萬元,一年可以獲得1萬元的股息,殖利率不到百分之二
    Thumbnail
    科技專欄作家Daniel Newman在《福布斯》雜誌上發布了10大2020年的數位轉型新科技。無論是企業想要進行數位轉型,或是關心這一議題的朋友們,都可以看一下喔!
    Thumbnail
    臺北數位藝術節在松山文創園區的數場科技藝術講座,其中一場由藝術節策展人羅禾淋擔任講者。講者從一開始便拋出了幾個關鍵字,首先是──「人的極限」,並提到以機械取代人的身體性以及人類自詡萬物之靈,最後講到了我們一直關心的──AI對於人類的威脅以及生態性的想像,接著帶入重點:「科幻世界對於人體極限的反撲」。
    Thumbnail
    人工智慧始終還是「人工」,機器需要透過人類的訓練,像人類一樣經過學習才能夠進行反饋。但它與人不同的地方則是不會疲憊、可以不斷的進行學習,這也進而加快了應用的時間。而牽涉到聯想及整合的時候,它依舊無法取代人類;人類在聽音樂時產生的觀點,也是人工智慧無法想到的。
    Thumbnail
    經典的星戰機器人R2D2,11/22晚間現身松菸5號倉庫入口,歡迎大家蒞臨第十三屆臺北數位藝術節「超機體」開幕晚會!也呼應了本屆臺北數位藝術節以「超機體《Trans-robotics》」為主題,呈現許多機器人科技結合藝術創作的作品,來探索機器人、 人工智慧(AI)與人類之間的關係。
    Thumbnail
    重點摘要: 1.9 月降息 2 碼、進一步暗示年內還有 50 bp 降息 2.SEP 上修失業率預期,但快速的降息速率將有助失業率觸頂 3.未來幾個月經濟數據將繼續轉弱,經濟復甦的時點或是 1Q25 季底附近
    Thumbnail
    近期的「貼文發佈流程 & 版型大更新」功能大家使用了嗎? 新版式整體視覺上「更加凸顯圖片」,為了搭配這次的更新,我們推出首次貼文策展 ❤️ 使用貼文功能並完成這次的指定任務,還有機會獲得富士即可拍,讓你的美好回憶都可以用即可拍珍藏!
    Thumbnail
            台積電是檔好股票,技術領先,產能滿載,連美國投資機構都在積極買入。但一靠近除權息季節,還是要思考佈局的問題。以每股600元作為計算基準,每股每季大約配2.5元,預估整年大概配10元。所以買進一張台積電60萬元,一年可以獲得1萬元的股息,殖利率不到百分之二
    Thumbnail
    科技專欄作家Daniel Newman在《福布斯》雜誌上發布了10大2020年的數位轉型新科技。無論是企業想要進行數位轉型,或是關心這一議題的朋友們,都可以看一下喔!
    Thumbnail
    臺北數位藝術節在松山文創園區的數場科技藝術講座,其中一場由藝術節策展人羅禾淋擔任講者。講者從一開始便拋出了幾個關鍵字,首先是──「人的極限」,並提到以機械取代人的身體性以及人類自詡萬物之靈,最後講到了我們一直關心的──AI對於人類的威脅以及生態性的想像,接著帶入重點:「科幻世界對於人體極限的反撲」。
    Thumbnail
    人工智慧始終還是「人工」,機器需要透過人類的訓練,像人類一樣經過學習才能夠進行反饋。但它與人不同的地方則是不會疲憊、可以不斷的進行學習,這也進而加快了應用的時間。而牽涉到聯想及整合的時候,它依舊無法取代人類;人類在聽音樂時產生的觀點,也是人工智慧無法想到的。
    Thumbnail
    經典的星戰機器人R2D2,11/22晚間現身松菸5號倉庫入口,歡迎大家蒞臨第十三屆臺北數位藝術節「超機體」開幕晚會!也呼應了本屆臺北數位藝術節以「超機體《Trans-robotics》」為主題,呈現許多機器人科技結合藝術創作的作品,來探索機器人、 人工智慧(AI)與人類之間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