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大眾都應該了解的音樂史 (上)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上週到台北流行音樂中心看了《唱 我們的歌 流行音樂故事展》,原以為只是一個單純的展覽,卻在這個展裡看到了未來科技策展的方向,更重要的是這個展清楚地表現了台灣流行音樂的發展。
入場前隨拍(作者拍攝)
展覽內容分為12個展區,由14位引言人陪著你看展,還有111 首歌曲帶你沉浸在音樂的世界,1326件展品,每一件都代表著時代的痕跡,不管你是一般民眾還是相關領域研究者或從業人員,只要你是台灣人──
這個展絕對不會讓人覺得深奧難解,因為你我的生活裡本就有音樂。

入場前工作人員會給你一副耳機與導覽機,還有一個配有RFID的手環,可以用手環進行「展品尋寶」,在回家後透過手環的編號,連上app查看展品的詳細資訊,而你如果覺得導覽機是各大博物館都會有的那種播放機,那你就錯了,北流的導覽機本身會自動感應你所在的場域,給予正確的場域導覽,也就是說,你不需要手動切換內容,只需要用耳朵慢慢聆聽,聲音內容與其說是導覽,不如說是許多音樂人陪你逛展,親切的口吻搭配生動的描述,還有歌曲當作逛展的背景音樂,這一個半小時你絕對不會捨得把耳機拿下來。
展覽內容在一開始,我們必須了解到──
台灣的流行音樂史與社會變遷是密不可分的,音樂是紀錄創作當下社會景況的文化活化石,每個時代有每個時代的歌曲。
1932年,台灣第一首流行歌曲〈桃花泣血記〉伴著同名電影誕生了,該曲由詹天馬作詞,由當時的流行歌手純純演唱,每句七字,一段四句,共十段的工整歌詞,以四句聯式的反覆旋律唱出。
台北圓環展區(作者拍攝)
至此開始,台灣的流行音樂史開始書寫,在展覽裡,帶大家回顧從〈桃花泣血記〉以降,1930-1960年代,耳熟能詳的音樂工作者如鄧雨賢、許石、記露霞等人的作品,也是台灣早期流行歌曲的樣貌,包括鄧雨賢的〈雨夜花〉、〈望春風〉;許石的〈南都之夜〉、〈鑼聲若響〉、〈安平追想曲〉等,這些歌曲最大的特色在於,歌曲有很大一部分是從民間歌謠採集或是具有民謠曲式,歌詞反映出當時平民的生活景況和內心的哀愁。
而音樂載體也從原本日治時期開始有的「歌仔本」,到「曲盤」,包括早期(1957年前)只能單面錄製4分鐘的「78轉蟲膠唱片」到1957年,「33轉10吋塑膠唱片」誕生,也就是目前廣泛稱的黑膠唱片(但不一定都是黑色),這時的塑膠唱片一面可以錄17分鐘,兩面加起來可以錄製34分鐘,以一首歌4分鐘來計算,兩面大約可以錄製8首歌,也訂定最早一張專輯含有8首歌的規格,而在1967年後,因音樂產業發展迅速,更大的12吋塑膠唱片引進台灣,也成為市面上最多的塑膠黑膠唱片。

時代電器行(作者拍攝)
再來便從電影歌曲的流行切入1960年代後的音樂歌曲,如〈梅花〉(1976)、〈搭錯車〉(1983)、〈七匹狼〉(1989)等,當中參與的音樂人包括劉家昌、侯德健、李壽全、蘇芮等,電影和流行歌成了密不可分的好兄弟。穿過電影歌曲展區,來到一節區間號火車的車廂內,座位是傳統的靠窗對坐座位(面對面坐著的那種),這時耳機裡傳來羅大佑的聲音,訴說著1980、1990年代年輕人離開家鄉到都市打拼的榮景,當時的歌曲包括羅大佑的〈火車〉、林強的〈向前走〉等都唱出了遊子離家的心境。
火車火車(作者拍攝)
於此同時,1970年代開始,民歌運動也悄悄的開始醞釀、成形,而民歌的前身可以追溯到許石在1940年代就開始進行「民歌採集」,在1964年,史惟亮和許常惠發起「民歌採集運動」,如同周朝的「采風」、漢代的「樂府」一般,這些當時音樂界的菁英份子走進鄉間尋找民謠,最為人所知的如恆春陳達的〈思想起〉、〈草螟弄雞公〉等,被視為民歌運動的養分。
而當時在中國廣播公司主持節目的主持人陶曉清(馬世芳之母),更被譽為民歌的推手,根據1980年12月27日《晶報》,陶曉清1975年左右因為聽了楊弦的創作與演唱,認為民歌是需要被大眾聽見的音樂,也在那之後,她每天會以一個小時在廣播節目裡播放民歌(民謠),也跑遍許多酒吧、西餐廳,這也才發掘了如吳楚楚、朱介英等民歌手。同時在1970年代,台灣正面臨中美斷交的低迷氛圍,藉此,歌手們紛紛組成小團體要「唱自己的歌」,這句話則是1977年由楊弦、林雙澤陸續喊出,正式宣布民歌時期的到來。
(待續)
《晶報》陶曉清報導(作者拍攝)
※本文章內圖片皆為作者實際走訪拍攝,皆遵守展覽拍攝使用規則,不做商業使用,若轉用請註明展覽資訊,若侵權請來信告知。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7會員
11Content count
本專題是子寧就讀大學及研究所時,修習與臺灣流行音樂史相關及個人體驗相關文章,以個人觀點談論臺灣流行音樂史。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重點摘要: 1.9 月降息 2 碼、進一步暗示年內還有 50 bp 降息 2.SEP 上修失業率預期,但快速的降息速率將有助失業率觸頂 3.未來幾個月經濟數據將繼續轉弱,經濟復甦的時點或是 1Q25 季底附近
Thumbnail
近期的「貼文發佈流程 & 版型大更新」功能大家使用了嗎? 新版式整體視覺上「更加凸顯圖片」,為了搭配這次的更新,我們推出首次貼文策展 ❤️ 使用貼文功能並完成這次的指定任務,還有機會獲得富士即可拍,讓你的美好回憶都可以用即可拍珍藏!
Thumbnail
AI 教父黃仁勳昨晚在台灣大學舉辦演講,以下將整理黃仁勳演講重點、Rubin問世以及他所點名的60個企業及大學。
Thumbnail
2024年臺灣總統大選落幕,賴清德成功當選,但得票率未達半數,引發各方關注與討論。文章分析了選舉結果、影響因素以及社會對未來的期待與擔憂。
Thumbnail
如果你家有熱衷足球的女孩,讀完這篇你會少走很多冤枉路。 木蘭聯賽從發展至今,如果回頭檢視投入的資源與產出的效益,包括產出優秀球員教練隊職員裁判的數量、比賽強度帶來的商業價值、旅外數量等等,評估結果是符合大家的預期?還是錢都丟水裡,只能告訴自己「需要時間」?用幾個圖表分享這次世界盃給大家的新方向。
Thumbnail
【記者_許家源/雙北報導】 隨著「2021第31屆成都夏季世界大學運動會」即將在28日開幕,臺灣選手陸續出發飛往中國大陸成都參賽。為提供國民轉播資訊,體育署與多家電視台攜手直播賽事,讓國人跟隨中華隊輝煌榮耀之旅。 教育部體育署表示,慮及國內民眾觀賽權益,安排多平台轉播成都世大運。包括愛爾達電視取
Thumbnail
每當要介紹台灣時,除了地理位置、首都、語言、人口、特色小吃美食…,我還會介紹書法和茶道,也讓我體悟和反思,身為一位台灣人,究竟什麼才能代表台灣…
Thumbnail
很多人不知道從哪邊接收資訊,最後得到一個簡單的結論:「想去台灣科技業當PM」 這是一句非常模糊的話,如果用這樣的想法去找工作,不是面試機會無下文、不然就是進去後,現實與想像落差十分龐大。
Thumbnail
​ 首先說明:這篇不是寫食記,而是一篇關於食品業一家股票上市公司。此家就是德麥食品公司(英文名稱:THEMAG       FOOD      CPMPANY),這是一家致力於人類民以食為天以食品為本業,身為台灣最大烘焙原物料供應商,十足之戰戰兢兢經營的企業。身為讀者的你,看完本文後一定會覺得;德麥
Thumbnail
有一個疑問纏著我不放,而且對於這個疑問,力主「台灣漢人是由大多數閩粵移民後代構成」的論者,也沒有提出令我信服的說法,那就是:明清時期,大批閩粵人移民來台,不論合法移居還是非法偷渡,泉州、漳州、潮州,以及週邊的州府縣,為什麼沒有出現長年且大規模的經濟蕭條?
Thumbnail
沈建德的言行固然泛政治化,但批判他「台灣血統」、「台灣常識」這兩本書論點的人就理性客觀嗎?綜觀他們的言論,我認為並非如此!
Thumbnail
重點摘要: 1.9 月降息 2 碼、進一步暗示年內還有 50 bp 降息 2.SEP 上修失業率預期,但快速的降息速率將有助失業率觸頂 3.未來幾個月經濟數據將繼續轉弱,經濟復甦的時點或是 1Q25 季底附近
Thumbnail
近期的「貼文發佈流程 & 版型大更新」功能大家使用了嗎? 新版式整體視覺上「更加凸顯圖片」,為了搭配這次的更新,我們推出首次貼文策展 ❤️ 使用貼文功能並完成這次的指定任務,還有機會獲得富士即可拍,讓你的美好回憶都可以用即可拍珍藏!
Thumbnail
AI 教父黃仁勳昨晚在台灣大學舉辦演講,以下將整理黃仁勳演講重點、Rubin問世以及他所點名的60個企業及大學。
Thumbnail
2024年臺灣總統大選落幕,賴清德成功當選,但得票率未達半數,引發各方關注與討論。文章分析了選舉結果、影響因素以及社會對未來的期待與擔憂。
Thumbnail
如果你家有熱衷足球的女孩,讀完這篇你會少走很多冤枉路。 木蘭聯賽從發展至今,如果回頭檢視投入的資源與產出的效益,包括產出優秀球員教練隊職員裁判的數量、比賽強度帶來的商業價值、旅外數量等等,評估結果是符合大家的預期?還是錢都丟水裡,只能告訴自己「需要時間」?用幾個圖表分享這次世界盃給大家的新方向。
Thumbnail
【記者_許家源/雙北報導】 隨著「2021第31屆成都夏季世界大學運動會」即將在28日開幕,臺灣選手陸續出發飛往中國大陸成都參賽。為提供國民轉播資訊,體育署與多家電視台攜手直播賽事,讓國人跟隨中華隊輝煌榮耀之旅。 教育部體育署表示,慮及國內民眾觀賽權益,安排多平台轉播成都世大運。包括愛爾達電視取
Thumbnail
每當要介紹台灣時,除了地理位置、首都、語言、人口、特色小吃美食…,我還會介紹書法和茶道,也讓我體悟和反思,身為一位台灣人,究竟什麼才能代表台灣…
Thumbnail
很多人不知道從哪邊接收資訊,最後得到一個簡單的結論:「想去台灣科技業當PM」 這是一句非常模糊的話,如果用這樣的想法去找工作,不是面試機會無下文、不然就是進去後,現實與想像落差十分龐大。
Thumbnail
​ 首先說明:這篇不是寫食記,而是一篇關於食品業一家股票上市公司。此家就是德麥食品公司(英文名稱:THEMAG       FOOD      CPMPANY),這是一家致力於人類民以食為天以食品為本業,身為台灣最大烘焙原物料供應商,十足之戰戰兢兢經營的企業。身為讀者的你,看完本文後一定會覺得;德麥
Thumbnail
有一個疑問纏著我不放,而且對於這個疑問,力主「台灣漢人是由大多數閩粵移民後代構成」的論者,也沒有提出令我信服的說法,那就是:明清時期,大批閩粵人移民來台,不論合法移居還是非法偷渡,泉州、漳州、潮州,以及週邊的州府縣,為什麼沒有出現長年且大規模的經濟蕭條?
Thumbnail
沈建德的言行固然泛政治化,但批判他「台灣血統」、「台灣常識」這兩本書論點的人就理性客觀嗎?綜觀他們的言論,我認為並非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