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獨裁」?民主的常態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近年,有人認為當今政府讓台灣成為「不自由的民主」 (illiberal democracy) ,亦有人指控政府走向威權獨裁。綜觀各類大小事件,這類的指控多半為「政府以打假新聞之名,限制言論自由」、「追殺持不同意見的市井小民,卻放任政治人物、官員散播假訊息」、「政府派任政治鮮明人物進入所謂的獨立機關」等。這些指控是否支持台灣民主倒退的論點?
美國前民主黨眾議員、 2020 民主黨總統初選參選人圖爾西・加巴德 (Tulsi Gabbard) 在本月初舉行的西部保守派峰會 (Western Conservative Summit) 中提到,憲法所賦予人民的各種自由,但這些自由,包含言論自由正面臨威脅,而這個威脅正是來自政府。政府為了鞏固自己的權利,用意識形態來分裂人民,用言論審查的手段要讓人民禁聲。政治人物雖然嘴巴說出漂亮的話,說要捍衛國家民主及人民的根本自由,但實際上只在乎自己的權力。
通篇演講若搬到台灣,撇去關於上帝、槍枝問題等內容,對部分來台灣人來說應能感同身受,其所指出的問題跟台灣部分人的感受似乎不謀而合。當然,有人會指出,這是由於當今是民主黨執政,整場活動只是保守派為選舉的政治攻擊。雙方的說法都有些道理。
權力導致腐敗,民主國家的出現只不過是希望能夠透過一套完善的制度設計,讓希望獲得權力的人可以公平、正面競爭,並提升國家社會福祉。然而,國家的機構都是由「人」所掌控,有「人」的涉入就不可能完全屏棄所有主觀意識。世界上有所謂的「獨立機關」嗎?美國作為世界民主的楷模,那美國最高法院應該算是獨立機關,可以不受政治干擾獨立行使職權吧?那為何每次提名大法官兩黨都殺得你死我活,參議院投票幾乎都是兩黨壁壘分明,在近幾天墮胎權的議題鬧得沸沸揚揚?歐美國家政府都沒有對公共媒體動歪腦筋?英國首相強森不僅和 BBC 對上,最近還想把另外一個公共電視台 Channel 4 私有化呢。
當然,我們不能說政治上的人物全是人心狗吠的傢伙,但就像一個遊戲的規則設計,總得要能防範最卑鄙的小人,但當今世界的所有民主體制顯然沒有任何一個達到這樣的設計。
民主國家的原則立意良善,但實際執行看起來卻像是政治人物的政治權力鬥爭。當權者運用自己的權力,為自己的形象擦脂抹粉,任用同黨人物來擴張自己的力量範圍,全力打壓任何對自己的不利言論。在野黨挾持民怨,千方百計要爭取下次掌權的機會。民主的本質仍是權力鬥爭,這也就是善良純樸、按照遊戲規則人難以進入政治圈,卑鄙小人更會利用體制來贏得最後的勝利。
民主當然勝過專制體制,民主至少還有立意良善的設計,像是權力制衡,只是執行起來不如預期的效果罷了。而由於民主的本質仍是權力鬥爭,從台灣到美國,這些威權的陰影只不能算是民主的常態,而在台灣會如此顯著,是因為國內勢力不均。現今英、美,政治制衡勢力大多維持均勢,執政黨、在野黨及整體社會監督力量多勢均力敵。在美國,《經濟學人》戲稱執政黨在期中選舉輸給在野黨更已經成為「物理定律」,拜登政府今年看來也許免不了落入這樣的命運。反觀一些被點名為「不自由民主」的國家,如匈牙利、菲律賓甚至是台灣,國內都面臨政治制衡勢力不均的情況,待民眾運用智慧,讓各方爭奪全力的人馬勢均力敵,不能夠恣意妄為,非得戰戰兢兢,才有奪權的機會。
民主國家不該妄自菲薄,但也不該妄尊自大。
圖片來源: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QIqQDNLNfc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2會員
9Content count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Alvin Lin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美國民主黨的總統初選正如火如荼地進行,目前僅剩前副總統拜登(Jo Biden),和現任佛蒙特州參議員桑德斯(Bernie Sanders)仍在選戰中競逐。而在網路媒體的留言板當中經常可以看到有個詞彙頻繁出現:Red-baiting。
圖片來源 thetimes.co.uk 嗯,首先,那個「有人」包含我本人,但我知道每週固定收看半個小時英國議會質詢的大有人在。英國前首相大衛.卡麥隆在最後一次質詢的時候有感而發地分享,有次,他在美國和當時的紐約市長彭博走在路上,有個人見到他跟他說:「嘿,大衛!我超愛你『首相質詢時間』的節目!」
Photo:The New York Times 美國媒體公開表示支持(Endorsement)總統候選人是項悠久的傳統,最廣為人知的有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從1860年開始公開支持特定總統候選人(首屆支持共和黨的林肯,1956年後都支持民主黨候選人)。 
作為音樂歌舞片迷,今年適逢音樂劇《貓》三十八周年,導演湯姆.霍伯(Tom Hooper)所改編拍攝的電影《貓》當然不容錯過。只是這部改作在未上映前就因「奇特」的半人半貓的視覺美學而被網友批評的體無完膚,上映後影評評價也普遍不佳,首周英、美上映周末票房也僅約三億美元。
  長久以來,主流媒體運用其能夠廣泛影響大眾的優勢,試圖利用對自己有利、或偏好的論述來主導社會輿論。這在過去有相當的作用,因為大眾傳播媒體是少數能夠將言論傳播的工具。而大眾長期對媒體有不切實際的幻想,認為媒體是替人民監督政府的「第四權」,所以一直對媒體有較高的信任。然而,現實的情況是言論長期被媒體壟
美國民主黨的總統初選正如火如荼地進行,目前僅剩前副總統拜登(Jo Biden),和現任佛蒙特州參議員桑德斯(Bernie Sanders)仍在選戰中競逐。而在網路媒體的留言板當中經常可以看到有個詞彙頻繁出現:Red-baiting。
圖片來源 thetimes.co.uk 嗯,首先,那個「有人」包含我本人,但我知道每週固定收看半個小時英國議會質詢的大有人在。英國前首相大衛.卡麥隆在最後一次質詢的時候有感而發地分享,有次,他在美國和當時的紐約市長彭博走在路上,有個人見到他跟他說:「嘿,大衛!我超愛你『首相質詢時間』的節目!」
Photo:The New York Times 美國媒體公開表示支持(Endorsement)總統候選人是項悠久的傳統,最廣為人知的有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從1860年開始公開支持特定總統候選人(首屆支持共和黨的林肯,1956年後都支持民主黨候選人)。 
作為音樂歌舞片迷,今年適逢音樂劇《貓》三十八周年,導演湯姆.霍伯(Tom Hooper)所改編拍攝的電影《貓》當然不容錯過。只是這部改作在未上映前就因「奇特」的半人半貓的視覺美學而被網友批評的體無完膚,上映後影評評價也普遍不佳,首周英、美上映周末票房也僅約三億美元。
  長久以來,主流媒體運用其能夠廣泛影響大眾的優勢,試圖利用對自己有利、或偏好的論述來主導社會輿論。這在過去有相當的作用,因為大眾傳播媒體是少數能夠將言論傳播的工具。而大眾長期對媒體有不切實際的幻想,認為媒體是替人民監督政府的「第四權」,所以一直對媒體有較高的信任。然而,現實的情況是言論長期被媒體壟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1.加權指數與櫃買指數 週五的加權指數在非農就業數據開出來後,雖稍微低於預期,但指數仍向上噴出,在美股開盤後於21500形成一個爆量假突破後急轉直下,就一路收至最低。 台股方面走勢需觀察週一在斷頭潮出現後,週二或週三開始有無買單進場支撐,在沒有明確的反轉訊號形成前,小夥伴盡量不要貿然抄底,或是追空
Thumbnail
近期的「貼文發佈流程 & 版型大更新」功能大家使用了嗎? 新版式整體視覺上「更加凸顯圖片」,為了搭配這次的更新,我們推出首次貼文策展 ❤️ 使用貼文功能並完成這次的指定任務,還有機會獲得富士即可拍,讓你的美好回憶都可以用即可拍珍藏!
Thumbnail
為甚麼李永達和單仲偕無資格悼念六四死難者?因為他們支持領匯上市,死不悔改!領匯上市如何抵觸六四死難者的民主觀?為甚麼李永達和單仲偕敢於背叛六四死難者支持領匯,可能他們和中共一樣對民主不信任!
Thumbnail
由1995年出生的南雅琅,父母是經歷過南韓民主化的世代,自己則因為世越號等近年來發生在南韓的重大事件,而感受到多次衝擊;但父母對於政治的不同立場,卻讓她感到迷惘、混亂,同樣是至親、同樣「愛國」卻截然不同的路線,而她又該如何選擇自己的方向?
Thumbnail
不論你是傳統藍綠支持者,是柯粉或柯黑,應該都可以感受到,台灣的民主政治確實出現了很大的變化。未來這幾年,白色會是不可或缺的力量。 該怎麼瞭解白色力量的崛起?為何年輕人拒絕藍綠?厭惡建制不是台灣特產,或許是民主國家的普遍現象!我們可以從水島治郎的《民粹時代》一書的考察裡,進行深入的思考。
Thumbnail
《哈勇家》以原住民社會及漢人帶來的選舉文化為核心,講述主角「哈勇」一家,因為家長巴尚決定參政,而引發天翻地覆的改變;儘管有不少素人演員,但卻也因此增添了紀錄片般的自然感,並且深刻地呈現了現代原住民家庭,所必須面對的衝擊與世代衝突。
Thumbnail
日前已有許多討論告誡著與網路緊密連結的使用者們,必須更意識到自我判斷能力,對任何消息保持質疑,以避免被有心人士操控。網路世界廣闊使用者的視野,卻也侷限使用者們彼此間的對話空間。
Thumbnail
8月15日,No. 227,#民主與獨裁本質上的差異,#如果有的話 我依然相信,人類本身的不完美,堅持追求完美的精神 明知不可為而為的浪漫
Thumbnail
瑞媒視角中蘋果日報是勇敢的,香港民眾最後一天的搶購也是公民道德勇氣的表現。瑞士媒體以民主視角,詳細描述黎智英26年來的起落,與香港今日面對獨裁的道德勇氣。 
Thumbnail
辯護之餘 #辯護之餘 致謝 MPlus|云閱讀 刊登本文:https://www.mplus.com.tw/article/3591?fbclid=IwAR2hHtlzyxAfvHr1uEMvLtvJ-Z6r_76rlo-9tMLjBudK2L6Ikzgl2QvTXMs ----------
Thumbnail
《大權在后:前第一夫人伊美黛》呈現菲律賓的政治世家,從獨裁、貪腐、戒嚴、乃至社會運動和民主化進程,最後敲響了民主選舉中獨裁勢力返還的警鐘,台灣觀眾很容易找到共鳴,將台灣歷史投射進電影敘事。可是,當我開始好奇並閱讀更多菲律賓的殖民歷史、經濟和社會問題,卻愈發看見兩者的不同,難以簡單類比。
Thumbnail
1.加權指數與櫃買指數 週五的加權指數在非農就業數據開出來後,雖稍微低於預期,但指數仍向上噴出,在美股開盤後於21500形成一個爆量假突破後急轉直下,就一路收至最低。 台股方面走勢需觀察週一在斷頭潮出現後,週二或週三開始有無買單進場支撐,在沒有明確的反轉訊號形成前,小夥伴盡量不要貿然抄底,或是追空
Thumbnail
近期的「貼文發佈流程 & 版型大更新」功能大家使用了嗎? 新版式整體視覺上「更加凸顯圖片」,為了搭配這次的更新,我們推出首次貼文策展 ❤️ 使用貼文功能並完成這次的指定任務,還有機會獲得富士即可拍,讓你的美好回憶都可以用即可拍珍藏!
Thumbnail
為甚麼李永達和單仲偕無資格悼念六四死難者?因為他們支持領匯上市,死不悔改!領匯上市如何抵觸六四死難者的民主觀?為甚麼李永達和單仲偕敢於背叛六四死難者支持領匯,可能他們和中共一樣對民主不信任!
Thumbnail
由1995年出生的南雅琅,父母是經歷過南韓民主化的世代,自己則因為世越號等近年來發生在南韓的重大事件,而感受到多次衝擊;但父母對於政治的不同立場,卻讓她感到迷惘、混亂,同樣是至親、同樣「愛國」卻截然不同的路線,而她又該如何選擇自己的方向?
Thumbnail
不論你是傳統藍綠支持者,是柯粉或柯黑,應該都可以感受到,台灣的民主政治確實出現了很大的變化。未來這幾年,白色會是不可或缺的力量。 該怎麼瞭解白色力量的崛起?為何年輕人拒絕藍綠?厭惡建制不是台灣特產,或許是民主國家的普遍現象!我們可以從水島治郎的《民粹時代》一書的考察裡,進行深入的思考。
Thumbnail
《哈勇家》以原住民社會及漢人帶來的選舉文化為核心,講述主角「哈勇」一家,因為家長巴尚決定參政,而引發天翻地覆的改變;儘管有不少素人演員,但卻也因此增添了紀錄片般的自然感,並且深刻地呈現了現代原住民家庭,所必須面對的衝擊與世代衝突。
Thumbnail
日前已有許多討論告誡著與網路緊密連結的使用者們,必須更意識到自我判斷能力,對任何消息保持質疑,以避免被有心人士操控。網路世界廣闊使用者的視野,卻也侷限使用者們彼此間的對話空間。
Thumbnail
8月15日,No. 227,#民主與獨裁本質上的差異,#如果有的話 我依然相信,人類本身的不完美,堅持追求完美的精神 明知不可為而為的浪漫
Thumbnail
瑞媒視角中蘋果日報是勇敢的,香港民眾最後一天的搶購也是公民道德勇氣的表現。瑞士媒體以民主視角,詳細描述黎智英26年來的起落,與香港今日面對獨裁的道德勇氣。 
Thumbnail
辯護之餘 #辯護之餘 致謝 MPlus|云閱讀 刊登本文:https://www.mplus.com.tw/article/3591?fbclid=IwAR2hHtlzyxAfvHr1uEMvLtvJ-Z6r_76rlo-9tMLjBudK2L6Ikzgl2QvTXMs ----------
Thumbnail
《大權在后:前第一夫人伊美黛》呈現菲律賓的政治世家,從獨裁、貪腐、戒嚴、乃至社會運動和民主化進程,最後敲響了民主選舉中獨裁勢力返還的警鐘,台灣觀眾很容易找到共鳴,將台灣歷史投射進電影敘事。可是,當我開始好奇並閱讀更多菲律賓的殖民歷史、經濟和社會問題,卻愈發看見兩者的不同,難以簡單類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