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閱讀」-期待值的落差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會考剛結束,開始有些新聞平台報導有關「會考寫作」或是「會考作文」的新聞,不禁讓我想起,先前我在一些有關閱讀的社團,看到家長希望「培養小孩閱讀的興趣」。

希望小孩子擁有閱讀的興趣,好提昇他們將來的語文能力,這種期盼,過去我也是有的,不過,期盼歸期盼,事實並不一定是那麼一回事。

曾經我也買了書,尤其是套書,希望小孩最好能夠從頭到尾,從第一本到第二十四本,甚至一百本,每本都看完,但事實上,有看一半就不錯,能看2/3機率就少了點。我也碰過有小孩子把家裡所有書都看完,媽媽不得不再買書的。

也就是,這個「希望」是有期待值的。

在親子閱讀的狀況之下,要明白「家長希望小孩透過讀書培養閱讀的興趣」,跟「小孩真正有興趣喜歡看書」完全是兩回事。

當「家長希望小孩透過讀書培養閱讀的興趣」,可能就會買很多書,或是陪著看書,小孩對閱讀是有興趣的,但家長要求他對閱讀的期望值是更高的。小孩可能只看一本書的其中一半,但家長希望他全看完。

在這種情況下,對閱讀的興趣和熱情,有時候會因為家長對孩童閱讀的期待過多,結果反而被澆息。或是家長期待孩童看的書,跟孩童自己想看的書完全不同,對於閱讀的對峙就出來了。

(在這種情況下,我如果是小孩,本來一件很有興趣的事,一直被嫌棄,為了不讓家長念,我可能就選擇不看。(天生反骨?))

閱讀是件開心的事,在「希望小孩透過讀書培養閱讀的興趣」,也「不要扼殺小孩對讀書的興趣」。

閱讀可以培養、可以誘導、可以潛移默化,為了提升「分數」而帶著半迫性的閱讀,只會讓小孩離閱讀更遠。

「閱讀」是長久的事,不是說會考結束之後,就不用再理會了,讓它自然而然流入生命。不是為了考試,而是讓孩子們在長大之後,能夠因為閱讀而有思考及邏輯歸納等能力,成為一個擁有自己想法的人,比較是我想表達的重點。


    84會員
    276Content count
    提供新手創作經驗分享。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梅洛琳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像臉書、IG,或是Threads等,這些可以迅速獲得反饋的社群平台,為了快速輸出、交流,所以講重點;和所謂的部落格,像是痞客邦、方格子、UDN等平台,在閱讀或寫作時,不論是作者還是讀者,都能夠好好吸收、消化、整理內容,這類的平台非常適合長文章。從寫作的角度上來看,我覺得兩者中間差距在「沉澱」。
    早期,在我出紙本書的年代,已經開始有人在講電子書的事情了,不過當時的我並沒有很在意。一來,對它不夠熟悉;再來,當時網路還是撥接的年代,誰會在網路上看書?我心底打很大的問號。隔了這麼多年,隨著網路的躍升、軟硬體設備的改善,加上各家平台興起,「電子書」不再只是網路上看的書,還有閱讀器的誕生。
    以前聽說一句話:「當作家賺不了錢,會餓死的。」實際做過之後,我的經驗與想法是,當作家還是可以賺錢,只是賺多賺少,以及怎麼賺?如果抱著以前的想法與心態,沒辦法應付現在的趨勢。
    當我們用文字在跟其他人溝通時,最基本就是要暢通,不然語意不通之外,還有可能造成誤解,如果沒有加強文字的功力,沒有好好把意思完整的表達出來,對於自己的形象也是一種傷害吧?
    辦了場《國文老師還沒教的小說課》新書分享會,當天來的人聽我說書,我也趁這個機會把自己重新介紹一遍,像從以前的筆名「洛琳」到「梅洛琳」,外人看起來可能覺得都一樣,但在我的寫作生涯上是有差異的。  已經習慣出
    這兩天整理一下之前出版的書的封面,從早期的言情小說,到愛情小說,再從童書到靈異,後來又有機會出版電影小說、戰爭小說,穿越小說也參與過了。早期在編撰童書或小知識、小百科等書,也沒想過該為參與的書籍留下封面,等到後來才想起,很多書也忘了書名了……
    像臉書、IG,或是Threads等,這些可以迅速獲得反饋的社群平台,為了快速輸出、交流,所以講重點;和所謂的部落格,像是痞客邦、方格子、UDN等平台,在閱讀或寫作時,不論是作者還是讀者,都能夠好好吸收、消化、整理內容,這類的平台非常適合長文章。從寫作的角度上來看,我覺得兩者中間差距在「沉澱」。
    早期,在我出紙本書的年代,已經開始有人在講電子書的事情了,不過當時的我並沒有很在意。一來,對它不夠熟悉;再來,當時網路還是撥接的年代,誰會在網路上看書?我心底打很大的問號。隔了這麼多年,隨著網路的躍升、軟硬體設備的改善,加上各家平台興起,「電子書」不再只是網路上看的書,還有閱讀器的誕生。
    以前聽說一句話:「當作家賺不了錢,會餓死的。」實際做過之後,我的經驗與想法是,當作家還是可以賺錢,只是賺多賺少,以及怎麼賺?如果抱著以前的想法與心態,沒辦法應付現在的趨勢。
    當我們用文字在跟其他人溝通時,最基本就是要暢通,不然語意不通之外,還有可能造成誤解,如果沒有加強文字的功力,沒有好好把意思完整的表達出來,對於自己的形象也是一種傷害吧?
    辦了場《國文老師還沒教的小說課》新書分享會,當天來的人聽我說書,我也趁這個機會把自己重新介紹一遍,像從以前的筆名「洛琳」到「梅洛琳」,外人看起來可能覺得都一樣,但在我的寫作生涯上是有差異的。  已經習慣出
    這兩天整理一下之前出版的書的封面,從早期的言情小說,到愛情小說,再從童書到靈異,後來又有機會出版電影小說、戰爭小說,穿越小說也參與過了。早期在編撰童書或小知識、小百科等書,也沒想過該為參與的書籍留下封面,等到後來才想起,很多書也忘了書名了……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重點摘要: 1.9 月降息 2 碼、進一步暗示年內還有 50 bp 降息 2.SEP 上修失業率預期,但快速的降息速率將有助失業率觸頂 3.未來幾個月經濟數據將繼續轉弱,經濟復甦的時點或是 1Q25 季底附近
    Thumbnail
    近期的「貼文發佈流程 & 版型大更新」功能大家使用了嗎? 新版式整體視覺上「更加凸顯圖片」,為了搭配這次的更新,我們推出首次貼文策展 ❤️ 使用貼文功能並完成這次的指定任務,還有機會獲得富士即可拍,讓你的美好回憶都可以用即可拍珍藏!
    Thumbnail
    例如你對歷史很有興趣,就該買些歷史書去讀,讀到需要觸類旁通,才去翻其他書籍。 不過一般人也不要覺得這很專業,像筆者還沒確認自己的興趣前,人文社會學科的書幾乎無所不買,慢慢累積後,有些書就比較少買,興趣終究會堆出一些專業,之後圍繞著想要知道的範圍即可。
    Thumbnail
    多讀書會讓人生更精彩,聽來很心靈雞湯,而上周說這可以避免票亂投,好像又很政治。 嗯,民主國家的一切都很政治,你不理政治,就是讓糟糕的人來統治,所以民主政治又稱責任政治--人民自己負責的政治。
    Thumbnail
    筆者為何覺得,抱持著目的去閱讀,不見得是好事?因為閱讀的過程,本身就極具意義。 但這樣說,好像讓人有一種,閱讀就是浪費時間的行為,畢竟沒有目標。嗯,或許換一個方式說,若一切生不帶來死不帶去,那我們努力為了權勢富貴,不也是虛的?
    Thumbnail
    人為何要閱讀? 這算大哉問,不同年紀的想法不同,不同職業的看法不同,不同目標的用處也不同,很多的同與不同。 筆者的想法,倒沒有那麼複雜
    以前讀書有目的,現在發現閱讀是一種自我療癒,也可以說是為了找答案吧! 人生有太多無解的事,縱然我是個有信仰的人,可以歸因於天主的安排,但如何去適應或面對這些安排,卻不是一件很有自信的事情。 可不可以,找出一個答案面對? 雖然工作上常常面對輔導或與他人分享、解析事情,但對於自己的情緒和感觸,卻是
    Thumbnail
    閱讀的能力,並不是與生俱來的,我們透過書籍將人類幾千年文明記載,使知識與感受突破空間与距離得以保存。 也因此閱讀需要不斷地練習,才能趨於成熟,就如同要破譯晦澀難解的暗碼,需要具備足夠的背景知識與工具,偶爾還需要一點奇蹟般的心有所感。
    過往 年輕時,喜歡看成功學的心靈雞湯,在生活、學業或工作每遇問題總喜歡從書中找答案來分析,但周遭這樣的朋友少,分析台灣人大多是早期中國沿海移民,具島國性格,好從實作經驗學習,雖然不管看書或是實作,都能求得知識,但巴菲特的合夥人蒙格曾說:「如果能吸取別人的經驗,就不用自己再痛一次」,那時一直無法確定看
    Thumbnail
    從前看書,只會想著得到知識。如今看書,也會想著取得知識,但我更渴望在過程中能否進行反思,以及得到喘息的機會。
    Thumbnail
    約莫一個月前,我開始參加了人生第一場讀書會,每週都會分享一本書, 也可以聽聽別人怎麼說。 有一次被問到「大家都怎麼閱讀」 我覺得是很棒的問題~ 當然,如何閱讀這件事本身沒有標準答案,我也嘗試過許多方法, 以下是我自己的閱讀方式,提供給大家參考: 【1.同時看很多本書】 自從用了電子書閱讀器,看書時間
    Thumbnail
    這個月在博客來網路書店買書的時候,看了一些博客來網路上的書評,有一些沒有什麼參考價值,更像是因為自己買了不滿意內容的書,留下不想自我負責的發牢騷抱怨而已,感覺對於作者和出版社,這也是一種傷害了吧。 我個人選擇閱讀的書籍種類、想要買什麼書之前,都會先做功課,從前除了在逛實體書店翻閱之外,在網路書店看到
    Thumbnail
    重點摘要: 1.9 月降息 2 碼、進一步暗示年內還有 50 bp 降息 2.SEP 上修失業率預期,但快速的降息速率將有助失業率觸頂 3.未來幾個月經濟數據將繼續轉弱,經濟復甦的時點或是 1Q25 季底附近
    Thumbnail
    近期的「貼文發佈流程 & 版型大更新」功能大家使用了嗎? 新版式整體視覺上「更加凸顯圖片」,為了搭配這次的更新,我們推出首次貼文策展 ❤️ 使用貼文功能並完成這次的指定任務,還有機會獲得富士即可拍,讓你的美好回憶都可以用即可拍珍藏!
    Thumbnail
    例如你對歷史很有興趣,就該買些歷史書去讀,讀到需要觸類旁通,才去翻其他書籍。 不過一般人也不要覺得這很專業,像筆者還沒確認自己的興趣前,人文社會學科的書幾乎無所不買,慢慢累積後,有些書就比較少買,興趣終究會堆出一些專業,之後圍繞著想要知道的範圍即可。
    Thumbnail
    多讀書會讓人生更精彩,聽來很心靈雞湯,而上周說這可以避免票亂投,好像又很政治。 嗯,民主國家的一切都很政治,你不理政治,就是讓糟糕的人來統治,所以民主政治又稱責任政治--人民自己負責的政治。
    Thumbnail
    筆者為何覺得,抱持著目的去閱讀,不見得是好事?因為閱讀的過程,本身就極具意義。 但這樣說,好像讓人有一種,閱讀就是浪費時間的行為,畢竟沒有目標。嗯,或許換一個方式說,若一切生不帶來死不帶去,那我們努力為了權勢富貴,不也是虛的?
    Thumbnail
    人為何要閱讀? 這算大哉問,不同年紀的想法不同,不同職業的看法不同,不同目標的用處也不同,很多的同與不同。 筆者的想法,倒沒有那麼複雜
    以前讀書有目的,現在發現閱讀是一種自我療癒,也可以說是為了找答案吧! 人生有太多無解的事,縱然我是個有信仰的人,可以歸因於天主的安排,但如何去適應或面對這些安排,卻不是一件很有自信的事情。 可不可以,找出一個答案面對? 雖然工作上常常面對輔導或與他人分享、解析事情,但對於自己的情緒和感觸,卻是
    Thumbnail
    閱讀的能力,並不是與生俱來的,我們透過書籍將人類幾千年文明記載,使知識與感受突破空間与距離得以保存。 也因此閱讀需要不斷地練習,才能趨於成熟,就如同要破譯晦澀難解的暗碼,需要具備足夠的背景知識與工具,偶爾還需要一點奇蹟般的心有所感。
    過往 年輕時,喜歡看成功學的心靈雞湯,在生活、學業或工作每遇問題總喜歡從書中找答案來分析,但周遭這樣的朋友少,分析台灣人大多是早期中國沿海移民,具島國性格,好從實作經驗學習,雖然不管看書或是實作,都能求得知識,但巴菲特的合夥人蒙格曾說:「如果能吸取別人的經驗,就不用自己再痛一次」,那時一直無法確定看
    Thumbnail
    從前看書,只會想著得到知識。如今看書,也會想著取得知識,但我更渴望在過程中能否進行反思,以及得到喘息的機會。
    Thumbnail
    約莫一個月前,我開始參加了人生第一場讀書會,每週都會分享一本書, 也可以聽聽別人怎麼說。 有一次被問到「大家都怎麼閱讀」 我覺得是很棒的問題~ 當然,如何閱讀這件事本身沒有標準答案,我也嘗試過許多方法, 以下是我自己的閱讀方式,提供給大家參考: 【1.同時看很多本書】 自從用了電子書閱讀器,看書時間
    Thumbnail
    這個月在博客來網路書店買書的時候,看了一些博客來網路上的書評,有一些沒有什麼參考價值,更像是因為自己買了不滿意內容的書,留下不想自我負責的發牢騷抱怨而已,感覺對於作者和出版社,這也是一種傷害了吧。 我個人選擇閱讀的書籍種類、想要買什麼書之前,都會先做功課,從前除了在逛實體書店翻閱之外,在網路書店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