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记:2020.08
生活需要仪式感,人生需要神圣感,信仰生活更需要仪式感和神圣感。
上帝拯救了以色列民出埃及,要求他们守安息日,过逾越节逾越节、住棚节和五旬等节庆。
并尽数规定了这些日子当守的条例,使得长期被苦役被奴化,自尊自信尽丧的以色列民在悲苦的生活中找寻一种仪式感;
在旷野中,上帝让摩西找以色列人中最顶尖的能工巧匠按照“天上的缩影”建立了神圣的帐幕,使得众民在参与帐幕的建造中,在无论细节还是整体外观上充分的认识到了主宰以色列命运的上帝的神圣感与庄严感;
在祭祀与敬拜方面,上帝要求以色列人严格按照所指示的每一个细微步骤严格遵行,使得族人在此过程中学会心甘情愿的,认真严谨的遵守每一条规定。
在平日的生活中,十诫的颁布标志着希伯来民族一个文明时代的到来,以色列民被上帝拣选要成为世上“祭司”,至今保持着传统信仰生活的犹太教,要求与世俗生活隔离,分别为圣,依旧过着充满仪式感与神圣感的信仰生活。
当然,对信仰而言,实质核心是信心而并非形式化的表现。神看中的是用心灵诚实的敬拜和甘心乐意的奉献。信心是首位的。所以守着没有爱心和信心的律法的法利赛人被耶稣问责和“革命”,所以黑暗中世纪的天主教垄断被新教改革所“革命”。
在新约时代,耶稣的到来终结了旧约时代的“帐幕祭祀时代”。我们不用再守安息日条例,连同那些赎罪祭、平安祭等祭祀与条例都不再需要。似乎只有领圣餐和受洗的仪式到今天依然保留遵守。
可是,这也意味着,我们的信仰生活不再需要仪式感和神圣感了吗?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把自己的生日、婚礼、葬礼等日子都赋予一道“程序”,每年的春节、中秋节等节日我们都会因为不同节日赋予的内涵作出相应的行为例如回家团圆、烛光晚餐。当取得成功的那一刻我们会希望拍照留念,并且好好庆祝一番。当失败沮丧的时候,我们会专门找一个地方和方法发泄一番。当我们到正式场合的时候我们会精心打扮一番正装出席。
居家生活中一束美丽的鲜花可以让我们感受到生活的艺术,一杯香醇的茶香或咖啡可以让我们感到生活的质量,一首优美的歌曲可以让我们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日常生活尚且如此,更何况是信仰生活呢~
饭前祷告、周日礼拜、敬拜赞美可以让我们的信仰生活过上仪式感。
读经学习、彼此代祷、认罪忏悔可以让我们的信仰生活获得神圣感。
哪怕是在清晨沐浴更衣后泡上一杯咖啡开始的灵修也可以使得我们的信仰生活既有仪式感又有神圣感。
仪式感的生活可以带来生活的愉悦,神圣感的人生可以带来人生的意义。
仪式感可以让我们对在意的事情,怀有敬畏心理,它能唤醒我们对生活的尊重。他为每一个普通的日子和动作,标定它背后的精神内涵。
《小王子》中有这样一小段故事。
小王子驯养狐狸后,第二天又去看它。
“你每天最好相同时间来。”狐狸说,
小王子问:“为什么?”
“比如,你下午四点来,那么从三点起,我就开始感到幸福。时间越临近,我就越感到幸福。我就发现了幸福的价值……所以应当有一定仪式。”
“仪式是什么?”小王子问。
“它就是使某一天与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时刻与其他时刻不同。”狐狸说。
而人生的神圣感可以让我们获得人生追求与生命意义的超越性。
诺瓦利斯在《基督世界或欧洲》一书中提及中世纪精神,如果要用一词来描述中世纪精神的基石,那就是神圣感:
“对生活在五百年前的人们来说,他们对一切事物的看法比我们要泾渭分明得多。痛苦与欢乐、忧患与幸福的差别是十分明显的。一切经历过的事情在他们心目中只意味着直接、绝对的欢乐与痛苦。每一件事情、每一个活动都通过庄严堂皇的形式来表达,并形成严肃的仪式。这些仪式并不局限在生死婚嫁这些已经神话的人生大事,其他诸如旅行、任务、访问等小事亦同样有着一整套完整的礼仪:祝福仪式、庆祝仪式及其他必须程序。”
如一评论写到:
“通过信仰,通过践行爱与宽恕,人们的生活获得神圣感。整个大地上洋溢着一种浪漫主义的宗教情怀。在向着彼岸世界,徐行于忏悔与救赎的道路上,人与宇宙万物,与神性达到了和谐。人的理性与非理性也在对上帝的虔诚崇拜中得到统一。人的现世生命的意义也在这种神圣性中得到解决。我们可以说,这种神圣性构造了中世纪人们一种非常独特的生活风格与观看世界的独特模式。
这种神圣感,自遥远的原始社会以来,便开始萌芽。在宗教气氛浓厚的中世纪更是得到了极致的发挥。对于丧失神圣感的现代生活,中世纪精神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鉴价值。因为中世纪能提供给现代生活神圣性的典范,使现代人找回久违的神圣感,找回超越于世俗生活本身的东西。人的生活毕竟不同于石头的生活。人有灵魂,有灵性,有着不断超越自身的本能与需求。只有在这种不断超越,不断向着更神圣的目标前进时,我们才能感受到生命的活力,感受到存在的意义。所以,对于迷失于世俗当中的现代生活而言,中世纪的神圣精神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典范。”
因此对个体而言,我想以上帝为核心追求的仪式感和神圣感无论何时何地都不会过时。耶稣尚且也欣然接受着一位妇人把一瓶及其贵重的香膏浇在他头;接受着玛丽亚抱着他的脚痛哭认罪悔改并用昂贵香膏抹他脚后用头发擦干。
对一个整体来说, 用社会学家郑夫先生的话说就是“一个没有神圣感的民族,不可能建立起真正的秩序。”
何光沪先生说:“一个民族一个社会,其存在需要最基本的秩序,法律当然是确立秩序的一种方法,但法律毕竟是外在的,它不可能管到社会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尤其在我们这个缺乏法治观念的国度里更是如此,民俗、习惯、道德的作用更显得重要,它们有一种无形的力量在发生作用。它们依靠的是人心,但是如前所说人心并不是完全靠得住的,对人心完全信任是容易出问题的,也是狂妄的,因为人毕竟是有缺陷的动物。这又涉及到宗教信仰问题,宗教信仰意味着对人性缺陷的承认,对道德动摇的警惕。换句话来说,仅仅靠道德是不够的,道德还必须建立在更加坚固的基础上,纯正的宗教可以提供一道更加坚固的保障。“
从“十诫”开始,以色列从此“有法可依”。这个历经深重苦难的民族是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都不敢小觑的。
从公元前(BC)11世纪在迦南地区建立以色列国开始,以色列经历了公元前10世纪的南北国分裂,并公元前722年、587年先后被亚述人与古巴比伦人灭国;重回故土建立圣殿后又被古罗马所征服,没有了国家的犹太民族散落世界各地2000多年以来一直保持着民族的延续性和纯洁性。在1948年建国后,一片弹丸之地屡屡创造了如此之多的奇迹。
这就是一个民族神圣感最好的诠释。犹太民族持守的神圣感告诉我们神圣感可以带来的强大力量。
而破坏仪式感和神圣感最好的方式,我想应该是:
从前如拜牛犊、青蛙、苍蝇之类今天都看起来“丑”到匪夷所思的偶像崇拜;
今天如声色犬马、功名利禄、阴谋诡计之流今天看起来“正能量”爆棚的偶像崇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