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胖
文章數
42
追蹤數
21
已付費
NaN
追蹤專題
贊助作者
文章列表
專題介紹
正反書評
時評影評
本國研究
全球視野
史普文章
中國研究
社科研究
烏克蘭專題
文章列表
專題介紹
正反書評
時評影評
本國研究
全球視野
史普文章
中國研究
社科研究
烏克蘭專題
本國研究
戰後臺灣「民族思想改造工程」的歷史背景:中國民族主義與「邊疆」視野(四)
戰後有利於己的國際局勢,卻遇上邊疆民族獨立運動,造就了國府挾美國支持,進行鎮壓與懷柔多管並下的邊疆政策,針對有無武力等難易度,務實地調整政策。然而外蒙獨立、對同化政策的反彈、內戰失利、黨政當局內鬥、美國支持轉趨消極等因素,導致國府邊疆政策潰敗。這也是國府代管臺灣後,武力鎮壓台灣人的歷史背景。
黎胖
2020-04-19
2
戰後臺灣「民族思想改造工程」的歷史背景:中國民族主義與「邊疆」視野(三)
本篇將分析蔣介石在二戰後期,以其著作《中國之命運》描繪出的國內外戰後局勢規劃,以及國內民族政策的內容。地緣政治和民族同化為其主要考量,也反應了當時中國人對於非漢民族作法的基調。在未來美中協力架構下,也將成為中華民國對包含臺灣人在內的邊疆各民族,進行同化政策作法的邏輯。
黎胖
2020-04-12
4
戰後臺灣「民族思想改造工程」的歷史背景:中國民族主義與「邊疆」視野(二)
「邊界」與「邊疆」有何不同?認同「漢族=中華民族」的中國人又怎麼看待「邊疆」?國民黨政府在二戰前,對於這些區塊的統合是否成功?而他們希望對此做出怎樣的規劃?背後又是怎麼樣的思維運作?本篇將接續前篇,繼續對此進行解析。
黎胖
2020-04-11
4
戰後臺灣「民族思想改造工程」的歷史背景:中國民族主義與「邊疆」視野(一)
在中國轉型過程中,邊疆各族意欲脫離中國,而漢族企圖繼承大清帝國疆域、界定其領土邊界與取得邊疆戰略領土的野心,反對邊疆民族獨立與自治運動。依循此歷史脈絡,並結合戰後美中合作的國際框架背景,即能理解國府為何以血腥手段對待「邊疆」臺灣,及臺灣人反殖民、受民族自決浪潮形成的民族主義、其尋求民主自治的行動。
黎胖
2020-04-10
3
抵抗極權獨裁的民族記憶與民主再啟蒙──讀《臺灣最好的時刻,1977-1987》
《臺灣最好的時刻,1977-1987》是一本撰寫「臺灣民族歷史記憶」的記憶之書,也是一本摶成民族的史書。記錄並詮釋美麗島事件及其前後這段過去,不僅指出美麗島事件作為臺灣民主化的重要性與轉捩點,也記錄下了當時的民主運動參與者、台灣人民乃至於獨裁者和反對者的精神樣貌。
黎胖
2020-04-04
0
反叛蔣家「世襲專制」與「警察國家」的異議者吳國楨——讀《誰怕吳國楨》
「鈞座之病,則在自私。在大陸則只顧個人之政權,在臺灣則於苟安之後,又只圖傳權於子,愛權勝於愛國,愛子勝於愛民。因此遂走上一人控黨,一黨控政,以政治部控制軍隊,以特務控制人民之重大途徑」---吳國楨 蔣家在台灣創造了警察國家、世襲王朝,吳國楨因此反彈並離開台灣,沒想到隨後的事件,引發了巨大的波瀾...
黎胖
2020-02-29
0
美國政壇喧囂一時的「中國遊說團」
過往在美國政壇,曾有個橫跨各界,專門替中華民國政權爭取援助的「中國遊說團」。他們曾經引發過「誰丟失了中國」的巨大論爭,甚至是影響了美國的外交走向和美國國內的政治格局。究竟他們是誰?為何如此?他們採取過哪些行動?後來又怎麼了呢? 本文即探索這段塵封已久的中美關係史。
黎胖
2020-02-28
4
有「意外的國度」就有「意外的國父」嗎?──讀《意外的國父》的疑問與商榷
中國往往宣稱臺灣為其一省,因此在國際上對於臺灣充滿打壓,從強力買下邦交國、阻擋進入國際組織,乃至於海外各式細微的打壓和宣傳,往往引起國人的強烈不滿。然而,這些事背後的關鍵,實是臺灣/中華民國的「國家定位問題」,亦有論者指出此一「國家」有「國父」存在,本文將討論上述議題,並指出民主國家公民應有的看法。
黎胖
2020-02-28
4
「美中體制」秩序與戰後臺灣命運:讀《意外的國度》與《重構二二八》
本文藉由介紹林孝庭《意外的國度》和陳翠蓮《重構二二八》,分析戰後世界與東亞秩序變動、二二八事件到「中華民國臺灣化」與「臺灣中華民國化」的歷史根源及其演變,並試圖從歷史、當今的國內外現實當中,思考臺灣未來的方向。
黎胖
2020-02-28
6
戰後亞洲經濟成敗史──讀《成與敗:亞洲國家的經濟運作之道》
二戰後東亞各國經濟發展結果,為何會是東北亞的日、臺、韓成為經濟大國,而不是東南亞的菲、泰、馬、印尼?而中國為何能夠在之後又再次復甦?本書帶領大家穿越進入過往歷史,讓我們了解經濟發展為何有成功組與失敗組,並指出日後各國經濟轉型的瓶頸為何,供我們這些讀者進一步反思自己的國家狀況。
黎胖
2018-06-05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