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貿易談判失敗,美國總統宣佈9月1日起向3000億美元中國出口美國貨品加徵一成關稅,中方報復停買美國農產品,及即時令人民幣貶值,變相令中國貨減價,抵銷加稅影響,但美方今日宣佈把中國列為貨幣操縱國,兩國正式把貿易戰升級至貨幣戰爭,香港必定成為犧牲品! 本來,美中貿易長期出現逆差,根據國際貿易經濟學的邏輯,若貿易國的貨幣完全自由市場兌換,順差國應會出現貨幣升值,人民愈來愈有能力多購外國貨,自然能夠平衡貿易差距,但這一情況在中美貿易中一直沒有出現,反而三十年下來,貿易逆差不斷擴大,詳情可參考我在去年的撰文及短片[1]。 然而,中國今次的行動與經濟理論相反,在大幅順差的情況下,不但沒有增加匯率及增加購買美國貨,反而為了報復美國的關稅,下令停買美國農產品及推低人民幣貨幣匯率,令兩國的貿易逆差問題更難取得平衡。而香港作為中美之間最重要的轉口港,出入口生意必定進一步受到更嚴重的打擊,上一輪的貿易關稅已經令香港連續8個月出現負增長,最新2019年6月的香港出口總值下降了-9%,詳情可參考我在今年初的撰文[2];估計新一輪關稅將會令香港的出入口下跌幅度再增加約3%。 本來透過貨幣貶值,中國的出口貨可馬上變相減價,會令外國多買中國貨,抵銷加關稅的加價作用,但由於美方把中國列為貨幣操縱國,總統有權下令美資公司不准向貨幣操縱國買貨,令貨幣貶值也無法抵銷關稅,變相禁運!而香港奉行聯繫匯率,與美元掛勾,人民幣貶值令香港的出入口服務變貴,直接打擊香港的轉口業務,即使不是出入口美國的貨品,香港的服務同樣會貴,相信隨著貨幣戰爭升級,愈來愈多的貿易商人將會放棄香港,改用其他較平宜的港口。 貨幣貶值當然不止對貿易商有影響,反而對中國的外幣借貸人的影響最嚴重,包括各大中資銀行,過去由於大量借入美元債,貪美債息低,而且沒有額度限制,如今卻要用更多人民幣來支付這些美元的債息和還本,一旦經濟衰退,借貸人的收入不足,便會出現企業及銀行的破產倒閉潮,當年亞洲金融風暴(1997年7月)泰國的情況就大約如此發生;而香港是其中一處向中資企業和銀行放貸的地方,若借貸人無力向放貸人還款,變成壞帳,香港的放貸人將需撥備,影響業績。 而中國貨幣貶值對其他出口國的影響更大,當中國貨透過貨幣政策來減價,其他出口國為了競爭,不得不跟隨貨幣貶值,因而觸發全球貨幣戰爭,外幣貸款機構的破產風險將因而急升,風險由一國傳導致其他國家,當年亞洲金融風暴的源起據說就是因為1994年人民幣大幅貶值所致,大家可以參考圖1,不難發現人民幣在1994年突然大幅貶值,由大約6算升上8算,直至2005年,前後十年,形成一幅罕見的匯率90度角變化圖。 圖1 美元兌人民幣匯率圖。來源:https://www.nasdaq.com/article/cnh-vs-cny-differences-between-the-two-yuan-cm1022058 其他出口國如泰國和馬來西亞因而跟隨把貨幣大幅貶值,終於1997年引發亞洲金融風暴,這是張五常教授的理論。另一次人民幣與美元掛勾的時間正是國際金融風暴期間,圖1顯示2008年中至2010年間,美元兌人民幣又再次變成一條橫線,大約鎖定在7算以下,自此美元兌人民幣就未曾破7。 今次破7是十年來首次,若果跌勢持續,有可能影響資金流向,外資和中國內地市民或會把人民幣兌換成外幣,但由於中國有外幣管制,每日兌換額有限制,一旦出現兌換潮,中國可能進一步收緊兌換限制,因此中國內地和香港持有大量人民幣的居民或想把人民幣換成其他可抵抗貶值的資產,包括黃金、樓房、股票之類,加快走資潮。可惜,這時正值全球經濟衰退,樓價股市似在轉勢,全球多個城市已出現樓市股市向下,買樓買股保值的風險急升,如何是好?這幾天也許會有高人指點迷津。 參考: [1] 姚松炎 (2018) 美中貿易戰與人民幣匯率,方格,9月7日。https://vocus.cc/eyanalysispoliecon/5b91f82cfd89780001fff69d 短片:【EY學堂】中美貿易戰是非戰不可?|10分鐘學經濟|姚松炎 Edward Yiu。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c74f773Q6Y&t=19s [2] 姚松炎 (2019) 美中貿易戰對新加坡和香港經濟的影響,方格子,7月26日。https://vocus.cc/eyanalysispoliecon/5d3a8218fd89780001a99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