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春節後香港受到前所未有的SARS襲擊,學校停課,百業蕭條,每日新增死亡個案,人人自危!旅客自然卻步,2003年4月的來港旅客人次急遽下跌差不多65%,5月份繼續錄得約68%的下跌幅度,旅遊業受到前所未有的重大打擊。 由於飛機是其中一種較易傳播病毒的交通工具,當時的航空交通量亦出現差不多幅度的下跌,譬如2003年4月的香港國際機場乘客人次年度跌幅為69%,5月份為80%! 然而,SARS來如風亦去如風,三個月後基本上已失去蹤影,旅客人數重拾升軌,在2005年4-6月期間更出現2.4倍、4倍和1.7倍的升幅。 事隔十七年,再有COVID-19的病毒襲擊全球,香港位處國際交通中心,航空交通量自然首當其衝,若比較SARS與COVID-19對香港國際機場乘客量的影響, 雖然同樣出現斷崖式的下跌 (圖1),但幅度反未及SARS當年深,當然由於現時只有2月份數字,而疫情仍在加劇,似有第二波的傳入個案正在上升,未知3月份的數據會否破17年前紀錄,有待觀察。 圖1 香港國際機場乘客人數年度變化。資料來源:機管局 (2017年1月至2020年2月的乘客人數年度變化:藍色線;2000年1月至2003年6月的年度變化:橙色線)。https://www.hongkongairport.com/en/the-airport/hkia-at-a-glance/fact-figures.page 航空交通尚有海外香港居民會乘坐回港,有些海外學生更是被逼馬上歸來,飛機乘客量仍有一定需求;但來港的旅客人數則全屬境外非香港居民,旅遊不竟只是消閒活動,一般不會貼錢買風險,加上有紅色旅遊警示,即使夠膽來港都不一定可以前往。圖2比較SARS時期與COVID-19時期的來港旅客人數年度變化,今次COVID-19對旅客人數的影響明顯比SARS為高,17年前只曾出現旅客人數下跌不足7成便迅速回升,但最新公布2020年2月份的來港旅客人數已急跌96%!跌至只剩199,000人,前所未見,亦難以打破,因為下跌的極限為100%。然而,估計3月份的旅客人數仍然低企,因為疫症此時正在全球擴散,幅員比2月時更廣,疫情更嚴重,跌幅會否進一步觸及極限,真是天曉得! 圖2 香港旅客人數年度變化。資料來源:旅發局。 香港兩次受到新型冠狀病毒侵襲,反映地區安全問題出了嚴重隱患,而且情況不受本地能力限制,並非財政政策或者本地立法可以解決,因此疫症極有可能繼續經常發生,因此香港政府有必要考慮長遠經濟發展政策,應避免過度依賴旅遊業作為香港的經濟支柱之一,更必須警惕切勿過度依賴單一經濟體的旅客來源,以增加旅遊業的抗疫能力和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