釀專題|爸媽,要不要和我看電影?

2019/09/19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看完電影吃鬥牛士,是小時候最喜歡的家庭活動。不過,牛排是爸爸愛吃,我期待的是餐後冰淇淋。電影也是爸爸選的,一般都是乒乒砰砰的動作片。因此除了米老鼠們,警匪槍戰與殭屍(童年很流行香港的殭屍片)都算是我的電影啟蒙。
青春期開始住校,週末打個電話就不回家吃飯,看電影成了與朋友專屬的活動。印象中最後一次和爸爸去電影院,是看《鐵達尼號》。那時被新聞報成「會看很多遍」的電影,於是我看完一遍後,又拽著老爸看第二遍。爸爸對愛情文藝片一點興趣都沒有,當成災難片看完後,一直想跟我說以前跑船的故事。從小聽過五千八百遍的我,繼續沈溺在傑克與蘿絲的初戀遺憾中。那時只覺得凱特.溫斯蕾美得像雕像,根本不懂演技怎麼看。二十年後她會成為我最愛的女演員之一。
大場面是爸爸選電影的必要條件。感人肺腑與叫得出名字的大明星,是媽媽的挑片準則。然而上了大學之後,每天泡二輪片影院,被全世界東南西北的影片衝撞幾年後,別說和家人看電影,連聊電影的機會都越來越少。
《小太陽的願望》劇照/IMDb
《小太陽的願望》
爸爸後來去上海工作,每年我和媽媽會去探親。那次在當地 DVD 店裡發現《小太陽的願望》,立馬買回去在工房裡逼著他們一起看。我說,這就是我想寫出來的電影,高級幽默,悲喜交錯,包準讓你們哭哭又笑笑。結果我媽一下跑去切水果拿冰淇淋,跑廁所兩次,每次都呼喚著不用暫停我馬上回來。我爸扯著嗓門叫快點,電視機裡奧莉弗努力跳著兒童版的脫衣舞,我燃起一股無名火。我媽端著水果出來,瞥見他們全家上台共舞的最後一個畫面,立刻追上劇情還外加評論說,啊,鄧九雲小時候也喜歡跳扭扭舞。
那時想跟爸媽分享這部電影的最主要原因,或許是希望他們能更了解家人間「夢想」與「支持」的作用力。然而當時的我並不清楚這些,氣嘟嘟地看完後只覺得失望,甚至把他們投射帶入,與電影裡的父母比較起來(入戲之深啊)。那時只渴望在追求戲劇的道路上,有能夠伴舞的爸爸媽媽,最好還能一起上台。或是至少能乖乖當個稱職的觀眾,忍著嘴饞尿急,專心把戲看完。
此時回頭看,這種期盼的確是有些超過了。他們不過想週末輕鬆看個電影,沒想過當觀眾還要檢討自己父母角色是否稱職。
《原罪犯》海報/IMDb
《原罪犯》與《金子》
後來在上海待的時間,我都自己看電影,沒拍戲的時候一天可以看上兩三部。有次逛到《原罪犯》的 DVD,又忍不住跟爸爸說這部韓國片超級厲害。爸爸看了海報,腦袋立馬判斷是動作片,毫不猶豫就接受了。我又趁機找了復仇三部曲系列的《親切的金子》,他看了看封面就放下,原來李英愛不是老爸的菜。
最後他是用「什麼鬼電影」來評論,語帶責備地念著怎麼喜歡這種變態的電影。其實《原罪犯》是我哥推薦的,我跟他說被爸爸罵變態,他說怎麼會有女兒推薦爸爸看暗示到亂倫的片。真是一語點醒夢中人。曾幾何時,看電影不再只是被動觀賞,也不輕易自我投射帶入進角色,而是以相對「遠」的創作角度來觀看電影。因為大學讀韓文系,看了許多韓國電影,特別鍾愛像朴贊郁這類的導演,善於挖掘人性的黑暗層次,同時也扒開了自己某種獵奇心態。隨著時間,獵奇慢慢純化成好奇,開啟了對日韓類型片的視野。
《令人討厭松子的一生》是另一部讓我喜愛到又忘卻考量父母品味的電影。據說有人中途睡著了,最後也沒看完。他們問這部電影到底在說什麼,我說:愛啊。看一個渴望愛的女人,怎麼被擠到世界完蛋的邊緣。他們不置可否,結論是不喜歡日本片。這倒不意外,畢竟他們甚至也不太吃日本料理。而且超現實的表現手法,本來就比較極端,不熟悉的人一下就被視覺衝擊給震歪了。花花綠綠與誇張的表演,對爸媽來說實在太滿了。
《情弓》海報/IMDb
《情弓》
我媽的金基德初體驗完全是個意外。那天她在家閒閒沒事,翻我的 DVD,一看到有「情」字就以為是愛情文藝片,立馬放來看。隔天她說,那部電影真奇怪,一開始看都不知道在演什麼,但就會一直想看下去,然後就這樣看完了,也說不上來是什麼感覺,就滿好看的。這跟我第一次看金基德的經驗很類似,那時我剛到韓國,韓文很差,每天在家都開著電視做自己的事。有天轉到一部電影,就從中間莫名認真看了起來,講述一個女人離開自己的男友,去整形後變成另一個人。男人很傷心失去摯愛,女人以全新的身份再去找他,陪他度過情傷。後來當男人開始愛上整形後的女人時,女人開始覺得痛苦,質疑男人不愛原本的自己了。記得電影台詞不多,我因為能完全看懂劇情而感到興奮,也覺得人物設定簡單又有力道。過了好幾年,我才知道那是金基德的電影《時間》。
於是金基德在我心中是獨特的。能讓外國人在完全沒有字幕的情況下,以及愛看好萊塢愛情文藝片的媽媽,不知不覺被抓進他的世界,看完還能充滿餘韻。他的表現手法,已深掘到某個層次,超越文化與語言,直達共通的人性面。可惜我媽後來就忘了這個難得的觀影經驗,錯過成為文青媽媽的大好機會。
《真愛每一天》劇照/IMDb
一起看電影
前不久《駭客任務》修復版上映,迫不急待去朝聖。小時候看的記憶是丁點不剩,嚴格說來根本沒看懂吧。導演華卓斯基姐妹的靈感來源是布希亞,而布希亞的脈絡裡又充滿了莊子思維。二十年後的現在,亞馬遜森林大火燃燒了數週,西伯利亞的鹿角成了火炬,電影裡那句「人類是地球的病毒」更顯精準諷刺。人生的設定,必須有痛苦的存在,人類才能逼自己醒來。這種覺醒的過程,活得越老越有感觸。等到第四集上映後,我應該能成功誘拐爸爸跟我一起去看,然後依然不死心解釋為什麼這是一部「拍給知識份子的動作片」,讓他想像這令他失望的世界可能不過全都是投射而已。
至於媽媽,我倒是很想跟她看《真愛每一天》。每次坐飛機,只要看到這部電影,我一定會重看,然後等著男主角最後回去找爸爸時開始哭。這絕對是我喜愛電影裡面最雅俗共賞的,而且包準我媽會忘記嘴饞也放棄跑廁所,而我也甘願陪她痛哭流涕。親人間的珍惜與不捨,這電影都幫我說清楚了。
“We’re all travelling through time together every day of our lives. All we can do is do our best relish this remarkable ride ”

【釀電影】2019 年 9、10 月號
【跟爸媽說一個秘密】專題
我媽媽一個人去看電影 by 張亦絢
投石 by 許亞歷
父親的崩解 by 趙剛
Frances Ha,以及結局 by 蕭詒徽
世界上沒有誰會需要誰到最後一秒鐘 by 吳曉樂
「戴洛維夫人說她自己要出門買花」──所有的母親,《時時刻刻》 by 神神
爸媽,要不要和我看電影? by 鄧九雲
平凡與不凡 by 陳茻
愛的傷痕死不了人的;使我們死的,是愛本身 by 高橋醫生
無法取消的指定席──我的家庭劇院 by 賴俊儒
【釀特務】專欄
午夜八厘米:電影與台北酒店業的奇幻接觸 by 有鑫酒店經紀
剃刀理論拍《返校》,導演徐漢強留下最必要的,其他都割掉! by 雀雀
【釀影評】專欄
《下半場》:你的人生值得奮力一搏 by 黃瑞祥
《返校》:學校的陰森,是因為政治的恐怖 by 朱宥勳
而你甚至無法自由地回憶──談《返校》中的記憶危機 by 黃以曦
《星際救援》:我的目標不是星辰大海,而是終結孤單 by 甜寒
《小丑》:你笑,全世界不跟著你笑 by 甜寒
釀電影除了臉書粉絲專頁,最近也設立了 IG 帳號,以及 Line@ 帳號,不同平台會以不同方式經營、露出,並提供不一樣的優惠活動,請大家記得追蹤鎖定!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4.6K會員
1.7K內容數
我們知道影癡如你,要的不只是「N分鐘看完一部電影」。《釀電影》有最精心慢釀的深度電影專題,一解你挑剔的味蕾。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