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絢慧的療癒時光
文章數
157
追蹤數
1,645
已付費
1,109
追蹤專題
付費閱讀
文章列表
專題介紹
成為自己的內在英雄
自尊
人我關係
心理飢餓
焦慮與憂鬱
情感生活
戲如人生
蘇絢慧選書
文章列表
專題介紹
成為自己的內在英雄
自尊
人我關係
心理飢餓
焦慮與憂鬱
情感生活
戲如人生
蘇絢慧選書
情感生活
非理性認知如何煽動你的情緒?
非理性認知判斷和解讀是我們情緒消耗(無論是內耗或是被他人的情緒消耗)很常見的根本原因。主要是因為非理性認知判斷和解讀往往代表著與客觀事實差異很大,又因為它是來自於主觀經驗以及個人內在的資訊處理系統,因此當一個個體慣用非理性認知判斷和解讀時,就容易產生自我中心的偏執,與無法適度彈性調整的思維。
蘇絢慧
2023-09-06
17
大腦風暴—極端情緒
極端的情緒就像是極端氣候,當我們經歷時如臨狂風暴雨,被席捲、被侵襲,待風雨漸停,卻要面對浩劫過後的場面,面對災難後的慘況。 極端情緒也猶如一個私人暗房,往往理智離得遠遠的,不參入。而在這個猶如恐怖屋的情緒空間裡,挾持我們的自我為人質,要我們不要輕舉妄動。 有許多時候,極端情緒又像一個恐怖情人,要
蘇絢慧
2023-08-21
15
失靈的自我領導系統
我時常聽到有人反應,晚上無法入睡,覺得內在亂糟糟的,即使學習影片或書上教的方法做點自我書寫,但寫著寫著情緒卻越來越糟,腦內責備自己的聲音無法抑制的播放,越來越雜,也越來越嚴厲。書寫後,反而覺得更累,腦袋更亂,帶著自我貶低和否定的糟糕感覺,更難安眠,即使強迫自己要睡,也是帶著胸口一團淤積的感覺..
蘇絢慧
2023-08-03
29
焦慮,在提問:你在過什麼樣的人生?
活在現代,似乎很難遠離焦慮。根據統計,台灣平均每4個人就有1人為情緒而苦。每6個人就有一位需要透過藥物助眠,活在快速、充滿競爭壓力,且必須要不斷因應變化的現代社會,各行各業,在不同的社會角落及社會位置的人,恐怕很少不焦慮的。焦慮的形成,就生理和心理及社會層面,還有生活型態方面...
蘇絢慧
2023-07-19
17
相愛的基礎
「你有的是你自己的問題。你就是你的問題所在。只要一天不知道自己為什麼會犯錯,你就會一再重蹈覆轍。如果你改得掉這個問題,你就會變成另一個人。」~佛洛姆(聆聽的藝術) 這一段話,是佛洛姆談及人在關係裡,若不能意識、覺知自己的問題,就會重複地造成一樣的錯誤,產生一樣的結果,除非吧,他徹底的改變....
蘇絢慧
2023-06-18
22
《與自己合作》線上課程募集
🎋6月1日開始,14天的最佳優惠期 1. 從課程中,認識我們與內在小孩的關係 2. 了解為什麼我們有那麼龐大的情緒陰影和傷痕 3. 重新認可自己生為人的基本心理社會需求 4. 學習自我接納和愛的正向循環力量 5. 懂得自評與校準內在能量,適時調適與安頓
蘇絢慧
2023-05-31
14
停止無意識內耗,從身心覺察開始
消耗情感型的人,特徵是: 1. 他們的行為和思維很衝動,容易觸發強烈激動的情緒反應 2. 他們很容易防衛、時時不安因此需要時時安撫 3. 時時以自我為中心,以致人際關係是片面的.....
蘇絢慧
2023-04-28
28
別讓你的心靈有機會成為陷阱
Netflix 影片平台,播出韓國邪教組織所做的操弄人心的紀錄片,披露這些組織與那些自稱為「神」的「人」,做了什麼傷天害理的事情。然而更讓人感到不可思議和驚嚇的是,當中有許多離譜、匪夷所思、毫無客觀性的操弄與洗腦手法,為什麼會有那麼多人似乎沒有辨識力的沈迷,或是非常困難去破解那些似是而非的言行?
蘇絢慧
2023-03-31
21
一個成人的意義
許多人的痛苦,來自無法轉化爲成人的狀態處事,拒絕身為成人的事實,依舊眷戀孩子時期的「得」與「不得」。在孩提時代「得」的是被承擔、被決定、被命令,不需要透過自己摸索和思考,一切只需要「問」和「求」,似乎總能得到答案。無論是負面的答案或是正面的答案,都有人負責「給」或「告知」,然後在心中,感受那一份安全
蘇絢慧
2023-02-28
17
你被ghost了嗎?
你在關係中有被ghost的經驗嗎? 意思是社交上失蹤和消失。 《時代》雜誌評為「2017年度人物」心理學教授、戀愛專家Wendy Walsh認為:「There are different levels of ghosting」:有輕量級、中量級和重量級。
蘇絢慧
2023-02-07
41
修復式成長,從往內習得安全感開始
「依戀關係」是所有哺乳類動物都會進行的早年依附行為。小生命出生時,一定都要依靠、依附環境中的主要照顧者才能存活下來。一般情況是誕生時,就在我們身旁的母親。特殊情況下,可能必須仰賴其他出現的主要照顧者,來讓自己存活。如此也影響我們依戀關係的安全感品質...
蘇絢慧
2022-12-13
22
永恆的孩子
從生命發展的角度來說,全然需要母親,是生命頭幾年(特別前兩年)非常重要的需求。這頭兩年和母親的情感連結,奠定我們在這世上生存,能感覺到被滿足、被供應和被重視和愛。這頭幾年,母親是孩子生命的全部,慢慢才開始融入其他人的存在(包括父親),慢慢學會從和母親緊密的依存關係中,轉移一些注意力在其他人身上...
蘇絢慧
2022-11-30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