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EO 國際財經科技前沿觀察
文章數
175
追蹤數
5,666
已付費
3,866
追蹤專題
付費閱讀
文章列表
專題介紹
公開文章
實用工具
公司研究
產業觀察
投資動態
科技趨勢
宏觀經濟
文章列表
專題介紹
公開文章
實用工具
公司研究
產業觀察
投資動態
科技趨勢
宏觀經濟
置頂文章
投資動態
13F科技股大買家,不約而同大賣同一支大型權值股
Q3的13F可以顯示出大型機構投資者在高利率的環境下,分別選擇加減碼哪些重要的公司?
IEObserve 國際經濟觀察
2023-11-15
15
Q2股市逼近新高,13F的機構們在買進還是賣出?
Q2時美國股市科技股持續大漲接近新高,像是巴菲特波克夏等大型機構是在買進還是賣出?科技股的大買家們又有什麼動作?
IEObserve 國際經濟觀察
2023-08-15
16
13F報告,機構甩賣潮繼續,但有些成長股已經無貨可倒
本季的13F報告繼續幫大家整理一些有在關注的機構投資動向,市場的賣壓持續,Q2大部分機構逢低的加碼幅度不明顯,知名的機構還是在甩賣知名的成長股,但有些公司因為被大倒貨清倉,之後可能也賣無可賣。
IEObserve 國際經濟觀察
2022-08-14
11
巴菲特看好石油股,該跟嗎?先看看股神過去的能源股戰績
巴菲特的波克夏在最近幾季大買能源股,包含OXY西方石油以及CVX雪佛龍。開始有人在說,價值投資至上的股神都買了,而且巴菲特都長期持有應該可以跟,或許我們可以看看巴菲特過去的能源股真實戰績,還有他到底有沒有長期持有能源股。
IEObserve 國際經濟觀察
2022-06-29
15
抗經濟衰退概念股有哪些?折扣零售店的逆勢崛起
聯準會為了壓制通膨的強力升息循環開啟,越來越多人在討論可能來到的經濟衰退。雖然經濟衰退不一定會到來,但從Google Trend來看已經到了疫情前的水平,在面對衰退時,通常哪些部門會表現比較好,資金也會先往那些部門流過去,流向這些類股背後的邏輯又是什麼呢?
IEObserve 國際經濟觀察
2022-05-30
16
現金是垃圾,股票更垃圾,垃圾中低估的黃金怎麼找
高通膨的環境下,現金貶值的速度很快。但股票下跌的速度卻更快,持有的資產縮水比通膨更嚴重。但長期來看,持有資產的報酬仍然相對比較抗通膨,關鍵還是在你買在什麼價位,預期的報酬就會有差異。 整體股市如果是在逆風下降的趨勢,有一些方法辨識哪些公司真的估值回調到了合理的區間,或是對未來能有更高的預期報酬。
IEObserve 國際經濟觀察
2022-05-29
27
股市跌夠了沒?幾個可以觀察的估值與宏觀市場指標
股市和基本面像是狗和主人,牛市時股價跑得很快,大家樂觀的情緒推升購買意願,股價超越基本面呈現過熱狀態,熊市時又因為市場的恐慌預期會超賣,股價大幅下挫,這篇幫大家整理幾個可以判斷市場或個股是否落底或過熱的指標。 股市的均值回歸 長線到底便宜了嗎? Source: Gurufocus 中長線的指標
IEObserve 國際經濟觀察
2022-05-13
24
股市殺完沒?免費工具右側選股的使用方法
之前在 好用投資工具網站分享 這篇文章有介紹我比較常用的幾個免費工具,我跟大家分享一下我自己觀察市場使用的方式。
IEObserve 國際經濟觀察
2022-03-19
36
13F報告機構趨避風險中,抄底還是先賣?哪些公司信仰更強
本季的13F報告幫大家整理一些有在關注的機構投資動向,市場在新的一年開始有比較顯著的回檔,成長股尤其慘烈,可以看看一些知名的機構在去年第四季的操作,觀察下大家是否有類似的動作,同時看哪些公司是這些機構有長期信仰越跌越買的(當然也可能看錯越虧越大)。 (文章中的圖表是該機構的投資組合百分比)
IEObserve 國際經濟觀察
2022-02-15
31
2022 經濟預測:疫情驅動的通膨趨緩,升息環境下的資產變化
2022年經濟會怎麼變化,高通膨和升息環境是股市末日嗎?
IEObserve 國際經濟觀察
2021-12-31
46
Fed轉鷹加速Taper,Omicron影響不明,就業弱於預期,成長股崩潰
本週美國聯準會Powell出席國會聽證會時,提到供應鏈中斷導致的通膨有進一步上升的風險,因為”transitory”暫時這個詞過於模糊誤導,所以以後不用了。但聯準會仍預期通膨將持續到2022年中才會回落。目前家戶已經明顯感受通膨的影響,聯準會將會使用工具確保更高的通膨不會持續下去。隨著通膨和經濟成長
IEObserve 國際經濟觀察
2021-12-04
37
加密貨幣低風險入門:為什麼你看壞泡沫也可以來剪羊毛
幣圈風險和機會都非常多,但對新手最友善的,還是能對標現實世界的模式。經過一段時間的研究,我大概總結出一個對台灣人來說最簡單迅速低成本的路徑,讓你開始相對低風險的嘗試幣圈的投資方法(不過這些不是投資建議,算是我自己研究的心得分享)。
IEObserve 國際經濟觀察
2021-11-25
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