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嚴選
【大學畢業,去當人家的褓姆?互惠生可以得到比你想像的更多】

2020/02/09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互惠生(“Au Pair‎”源於法語,意思是“平等的”和“互惠的”),這個概念在台灣不常見,猶記得自己當初在打工度假的書上讀到這個名詞時,一直無法想像這份工作的實際執行度:「加入計劃的青年與寄住家庭在一個互惠互利的關係上生活。 寄住家庭為互惠生提供一切生活所需,每月更會給予他們零用。 學生則為家庭照顧孩子做簡單的家務。
天性易與孩子相處的我,一直很想嘗試這份既可與孩子相處,又可至異國文化的工作環境,想不到,從想像到真實從事這份工作的經歷,幫助我提早思考了很多未來的人生道路。

加強語言能力→語言能力程度短時間內被逼著飆升

相較於金錢,Au pair賺到更多的是體驗當地異國家庭的生活、深度文化體驗。我選擇的是Live-in,先不說光是免費的食宿可以節省很多的固定開銷,而日與夜地緊密與當地家庭的交流,也帶來多量的語言刺激,這段痛苦時間的累積,卻也帶來大量的機會,密切觀察當地家庭群與文化圈,同時也因為深度地與家庭相處,當自己在日常中累積夠多的語言程度,就會有足夠的勇氣去主動融入環境,並且有足夠的底氣去深入思考,而不光只有把自己當作一個只在家庭裡的工作者這麼簡單。
我後來觀察到我與其他打工背包客最大的不同,就是因為這份工作快速地提升我的語言程度與文化融入度,讓我可以快速打入與澳洲當地人相處的圈子,當然副作用是會帶來強烈的文化衝突之感與思鄉之情。

文化衝突→教養觀念衝突→人生觀念轉變

在異國,我分別帶過澳洲都市與鄉村的孩子,當我第一次看到當地孩子的日常與遊玩,充分暴露在自然環境裡時,雖然感覺很健康但我真的快昏倒了。孩子可能在農場邊幫動物挖屍體的坑,邊照料動物的吃喝拉撒,即使無意間吃進毛、塵或是土壤,家長也不以為意,看得自小被教導要遵守乾淨整潔的我當時真的是膽戰心驚。
然而,直到回國後,無意之間接觸到自然療法、營養學,特別是接觸到「髒養」這本書之後,才發現原來我早就有機會親眼目睹書中所講的真實。鄉村的小孩,因為有機會夠“髒”,所以自身產生的抵抗力夠強,相較於都市成長的孩子,生病的機會的確更少,也引導我開始思考,自小被教導不敢觸碰大自然以免弄髒的規矩,真的是有益於自身的嗎?而參觀當地獨具特色的育幼院與文化機構,認識澳洲獨有的大自然與對待動物的價值觀,都開拓了從小生長在都市裡的我被限縮的眼界,也讓我反思對於自己未來的生育與教養選擇。

和小孩與家庭相處→自身開始思考關於情緒教育的重要性

Au pair的工作內容通常圍繞著寄宿家庭的小孩,長時間的相處,當Au pair可以提早看到因為人生選擇而走入家庭生活的不同生活,不論是嫁去國外的外籍新娘、單身家庭無依援的苦,即使是看似優渥高薪的雙薪家庭也有外人難以看到的教養問題,各個家庭每日生活背後的無奈,也促使回國之後的我開始思考自己未來想要擁有的家庭生活型態,進而開始台灣在這塊非主流領域上的個人品牌。

「身處異鄉,和新家庭有好的溝通與心靈上的連結很重要。」

從這點我也才發現東西方之間的家庭文化差異極大,我出身的台灣家庭主流傾向要求家庭成員間的團體順從、規範與自我壓抑,總讓我覺得卡卡的、有意見無法感覺被尊重。而我待過的澳洲西方家庭觀念則較偏向預防性溝通與平等,什麼都可以先拿出來討論讓彼此之間知道對方的想法,除了前期因為語言差異需要一些時間磨合溝通以外,有事可以分享別憋著的尊重溝通這點的共識,也可以減低成員之間的錯誤期待與對待,這點非常的符合我的想法,而最特別與有趣的是當彼此分享生活點滴與文化差異時,或是對於同樣事物卻有不同的看法時,是最精彩且值得回憶的火花。

外傭或台傭,關鍵不是名詞,是在於對自己選擇的自主權

承認吧,每個家庭其實都需要「The Help」。

普遍台灣社會或是長輩的觀念,去人家家裡做工=台傭的刻板印象,讓人對於互惠生的不了解,因此僅憑傳統幫傭印象,就誤以為如傳統印象中的依附在家庭裡的長工一樣,什麼都做、什麼都委曲的輕賤。但我實際比較了我在澳洲家庭的工作經驗,與對照觀察外傭在台灣的工作情況,發現有下列的差異,首先Au pair的穩定日常與家庭照顧,其實非常適合需要穩定環境的留學生,因此從事者的學歷程度比想像中的高出很多。再者,這項工作是有明確的組織列出食宿交換、零用金額、從事內容的條件底線,而非如長工般地濫用責任制,而且受雇者也有自主的權利拒絕過多的責任
如果自己只把自己定位成台傭的角色,就先矮人一截,其實要不要委屈自己,自己就可以做決定和主動判別對方是否是好的家庭,畢竟好的家庭決定一切!我自己的應徵經驗只要履歷寫得好,本身能力符合家庭型態的需要(特殊專長是教導中文或是才藝),一天下午光是在公布在媽媽社團裡的徵職資訊,就可以吸引接近二十個潛在雇主的面試洽談。這也顯示出能力越多的Au pair,可以談條件的空間也越多。有踏入生命階段轉換的人就知道,當踏入成立家庭的這段長期抗戰,是最需要幫助的時候。也因為需要幫助的家庭夠多,就有足夠的市場讓被雇者來自由選擇受雇於誰。

「我們或許一時不起眼,

但老實說吧,我們對這些家庭而言,很重要。」

《關於作者》Lin Chiayi(林佳儀)
曾從事行銷與兒童藝術教育產業,天性喜歡孩子,累積與孩子相處的經驗至少十年,喜歡集中力量做聰明懶的事。 因為口誅會與人吵不喜歡的架,所以選擇邏輯性地筆伐。目前為自由專欄作家,固定在《極美人》發表關於【女性自我、情緒覺察與教育】的文章,同時在Medium共同執筆《我在家‧我創業》專欄。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林佳儀 Lin ChiaYi
林佳儀 Lin ChiaYi
擁有行銷通道的純生產者,喜歡集中力量做聰明懶的事。 服務業的經驗起家,累積教育/育幼業10年的經驗,現為自由專欄作者 因為口誅會與人吵不喜歡的架,所以選擇邏輯性地筆伐。 更多文章:https://ladyemotions.com/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