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嚴選
我與Paul Smith的三次碰面

2020/09/11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Paul Smith曾是我最喜歡的時裝設計師──我不是說我現在不喜歡他,只是我後來發現,我喜歡他從來不是因為他的設計才華,或他任何一件作品,而是他作為一個人、一位長輩。
他首家時裝專門店在1970年成立於英格蘭Nottingham,至今剛好半個世紀,他早於80年代打進日本和美國市場,2000年獲英女皇封爵,大家都叫他Sir Paul。作為成名多年的設計師,關於他的生平事迹和設計風格,網上有許多資料,我不在此贅。此文紀錄一下,過去十多年間,我有緣跟他碰面三次的事情。
Image from Instagram @paulsmithdesign

2006年 北京

當年Paul Smith在798藝術區舉行時裝騷,我以某雜誌的編輯身分出席。開騷前一晚,北京的天氣比我預計的冷得多,公關帶了一眾香港編輯前往一個小型派對,跟Sir Paul握手時,我雙手凍過冰,他很有紳士風度地噓寒問暖,教初入行連小薯都不如的我受寵若驚。
翌日,公關安排Sir Paul跟一眾港台傳媒午飯,原本大家有點拘謹,不止因為大家要跟Sir Paul同枱吃飯,也因為一枱人裡面有大半枱人互不相識,但他本人來到之後,氣氛反而輕鬆下來,因為充滿魅力的他一個人就hold住全場,大談近況和趣事。
同日傍晚,時裝騷開始前大半小時,我和幾個行家在場內等開騷等得累了(主要是站得累了),於是到會場旁邊的小店買咖啡(順便坐坐),比我們晚一步走進店裡的Sir Paul見到我們後,主動過來併桌聊天(也許他也累了⋯⋯)。他的平易近人,是他當年給我最深刻的印象。沒錯,我是先入為主地假設了他可能高高在上不太友善,因為在跟紅頂白的時尚圈,我確實遇過好些沒名氣又沒實力的人,不知禮貌為何物。

2013年 香港

那年,Sir Paul因為出版其著作《Hello My Name is Paul Smith》而來港辦簽書會,作為小粉絲,我貨真價實地排了45分鐘隊等他為新書簽名(那天有不少名人出席,他們都不用排隊的)。要強調這點,是想說明我真心喜歡他,我是那種連排隊等位食飯都嫌浪費生命的人,而這是我人生中唯一一次排隊等名人簽名。
老實說,到場的粉絲不算很多(以BTS見面會作標準),排隊需時的原因之一,是Sir Paul對每位粉絲都有求必應,又簽名又合照又寒暄的。那天簽名會的dress code是藍色和紫色,我穿了全身黑衣,配了一雙藍色拼紫色的Dr. Martens長靴,然後Sir Paul一見我便讚我的鞋,這當中必然包含英式客套以及fan service粉絲福利成分,但橋唔怕舊,最緊要受。
我又抓緊時間跟他提到我有去過他的北京騷(對,我在裝熟和「搲水吹」),他的回答大概是:「噢!我記得,在那個名字有三個數字的舊工廠區!」正因為他跟名人或路人都這樣互動一番,所以當日的簽名會嚴重超時,不過我相信每位粉絲都等得心甘情願兼心滿意足。

2016年 巴黎

2017年春夏倫敦時裝周後不久,品牌在巴黎showroom展示最新時裝系列,而我代表當時任職的雜誌跟Sir Paul做訪問。訪問期間,他的幽默並不教我感到意外(甚至是意料之內了),例如他提到他只穿自己品牌的服裝,原因不為甚麼,而是「因為免費啊」;那陣子時裝界流行「see now, buy now」的辦騷方式,他則戲言更想大家「buy now, see later」。
訪問完畢後,他忽然興起,說想去街口的Paul Smith專門店巡視業務,然後便一手拉著我和另一位行家走出去,五分鐘步程期間,他就像帶著兩個朋友去shopping一樣。坦白說,開始有點年紀的我,不免有一丁點犬儒心態,不排除當中或者包含公關手段和編輯福利成分,但誰不喜歡別人待己親切?走進店裡,無論是店員還是客人,都對Sir Paul本人突然來訪驚喜不已,我覺得自己像目擊了一次電視台整人節目的拍攝,而他則當然樂意跟大家合照閒聊一番才翩然離去。

2020年 後話

以上三次碰面經歷,我曾在2016年訪問Sir Paul後在雜誌文章中提過,但沒有本文這麼詳盡,一來那次版位有限,只有圖多字少的兩版,二來是有些太真實的個人感想實在不宜發表。
比起十多年前那位沒見過世面的小女生,我如今也算老油條了,不過即使用英式客套/公關手段/粉絲或編輯福利之類的理由,為Sir Paul的言行舉止打個折,我仍然十分喜愛他。就連他本人也曾在一個訪問中說過,他能在時裝界取得成功,其中一個原因是人們都喜歡他。不能否認,其個人魅力和交際能力,令他的時裝事業更上層樓。
更多相關文章 SesameBeans.
梁懿leungyi
梁懿leungyi
自由寫作|過氣編輯|業餘公關|正職生活|www.SesameBeans.com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