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燕婷的中東評論
文章數
97
追蹤數
2
已付費
NaN
追蹤專題
贊助作者
文章列表
專題介紹
伊朗
沙烏地
土耳其
中東疫情
伊斯蘭
阿聯酋
以色列
阿拉伯輿論
黎巴嫩
埃及
阿富汗
文章列表
專題介紹
伊朗
沙烏地
土耳其
中東疫情
伊斯蘭
阿聯酋
以色列
阿拉伯輿論
黎巴嫩
埃及
阿富汗
伊斯蘭
道德警察與頭巾,不是伊朗的真實危機
9月以來,伊朗示威持續蔓延,近日似乎有了新發展。
劉燕婷
2022-12-07
6
騎駱駝的聖誕老人-耶路撒冷的基督歷史與文化流失
耶路撒冷身為三教聖地,自古即是戰火不斷。根據歷史統計,其曾二度被毀,並遭圍城23次、攻入52次、淪陷44次,除伊斯蘭勢力外,十字軍東征也改變了此城原有的基督文化地景。如今聖城雖久未離亂,但隱憂仍在,基督徒人口日漸稀疏,傳統過節方式也漸被商業化的「聖誕老人」取代,此城雖有基督盛名,卻羔羊流離。
劉燕婷
2022-05-21
0
穆爾西之死,穆兄會的跌宕權力路-伊斯蘭復興潮為何 屢屢再起?
論及伊斯蘭復興運動,人們總先想到原教旨主義思潮,並認為這是對西方現代性、世俗生活的反動。然而由伊斯蘭自身的發展脈絡觀之,所謂再伊斯蘭化的現象其實屢見不鮮,且歷史悠久,絕非當代才有的現象。
劉燕婷
2022-05-21
0
从中国到阿格拉巴,从舞娘到宫装,谁需要东方情结?
1992年迪士尼推出阿拉丁动画,丰富了许多人的童年回忆;27年后的今日,迪士尼又翻拍了电影版,并对动画片中的政治不正确处多加修正,包括删除暗指阿拉伯人会野蛮割耳的歌词,去掉偷窃会被剁手的画面,坚持找有色人种出演要角等,诚意满满,故影评人称之为迪士尼睽违多年的"道歉之作"。
劉燕婷
2022-05-21
0
被覺醒的傳統-沙烏地的蒙面黑袍裝
黑袍的阿拉伯文為عباءة或عباية(Abaya),原本也可譯為罩袍,但現已逐漸被黑袍的意象寡占;頭巾一般稱為حجاب(Hijab),面紗則多用نِقاب(Niqab)。而中東女性自我遮蔽的習俗既有宗教因素,也受環境氣候影響,但這兩者卻又不完全獨立。
劉燕婷
2022-05-21
0
「第五縱隊」沙烏地阿拉伯什葉派 長年受壓迫,何時見春風?
什葉派約占10-15%的世界穆斯林人口,並以伊朗、伊拉克、亞塞拜然與巴林為主要分佈地。但除了伊朗與亞塞拜然外,各穆斯林國家的什葉派幾乎都有被政治邊緣化的現象;沙烏地的什葉派更長年被視為伊朗的第五縱隊,面臨信仰自由與人身安全的威脅。
劉燕婷
2022-05-21
0
當土耳其與沙特再握手:中東變局何以成形?
4月28日,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Recep Tayyip Erdoğan)到訪沙特阿拉伯,是為2018年異見記者卡舒吉(Jamal Khashoggi)謀殺案後,土沙關係的新回暖,亦是埃爾多安5年來對沙特的首次出訪。
劉燕婷
2022-05-10
0
教宗千年首訪伊拉克,傳遞多少政教密碼
3月5日,天主教教宗方濟各(Pope Francis)飛抵伊拉克首都巴格達(Baghdad),開始為期4天的訪問行程。由於伊拉克疫情防控未穩,又甫於3月3日發生火箭彈襲擊美軍基地的事故,局勢動盪不言可喻,出訪由此蒙上「最高風險」的陰影。
劉燕婷
2021-04-05
0
法國恐襲再起,中東抵制潮何以淪為情緒狂歡
10月16日,遭「辱穆」疑雲纏擾多時的法國教師帕蒂(Samuel Paty)遇襲,成為2012年圖盧茲連環槍擊案以來,第257位命喪極端伊斯蘭恐襲的法國公民。
劉燕婷
2020-11-03
0
當博物館再成清真寺:土耳其對「西方」的叩問
7月10日,土耳其最高行政法院宣布廢除1934年的內閣法令,終結了聖索菲亞(Hagia Sophia)86年的博物館歲月。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Recep Tayyip Erdoğan)隨後也簽發總統令,恢復了聖索菲亞過往長達482年的清真寺地位。
劉燕婷
2020-10-21
0
當疫情入侵聖地:沙特如何與病毒作戰
於沙特而言,近來正是多事之秋,既要應對石油戰,也得防堵新冠疫情擴散。截至4月29日,沙特已有20,077例確診、152例死亡,這在中東乃至世界,都還稱得上可控案例,此般結果自是有賴於沙特的超前部署。然而疫情對沙特的真正衝擊,卻遠在人員傷亡之外。
劉燕婷
2020-10-21
0
從清真寺到治理:疫情中的伊斯蘭世界
伊斯蘭世界曾是人類的醫學殿堂,影響了歐洲近百年的醫療發展;然時移世易,在此波新冠疫情肆虐下,其終究無可避免地淪陷。從西亞、中亞、東南亞到北非,伊斯蘭世界共有超過3萬多人確診,其中伊朗尤其嚴重,已有近3萬起確診案例,並共造成2千多人喪命。
劉燕婷
2020-10-21
0
領取見面禮
只要設定追蹤作者,即可享有 48小時
Premium 閱讀權限
先不用,謝謝
前往領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