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實踐「少物生活」讓日子變得更簡單輕鬆呢?

2020/10/09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對我來說思考著:「還能如何在生活中用更少的物品,過有品質的生活」是件極為有趣的事!每一次打掃,每一次對著家中物品自問自答我都會有所收穫,無論結果是哪樣物品被留下,抑或是被丟棄,那無異都是一場舒暢的身心對話。當我年紀漸長,反而想要抱在身邊的東西越少,物品是如此,交友圈的朋友好像也是如此。
小時候我很喜歡蒐集東西,即便只是一張廣告DM紙我都會收藏起來,然而,日子久了我的收藏品越來越多,甚至是多到已經超過我自己可以管理的範圍,因此,房間變得一團亂。猶記有一次家裡打算要進行翻修,所以,爸爸提前替我整理房間,但是可能因為整個房間像是垃圾的雜物太多導致爸爸發飆了,他開始責怪媽媽沒有打理好家裡,還因此大吵了一架,我看到這番景象內心非常自責,我覺得都是我害爸爸、媽媽吵架( 坦白說到現在我還是有這種感覺 ),不過,當時年紀實在太小,說真的也不知道該怎麼辦!那個時候,沒有人教我該如何整理自己的物品,我自己也不知道從何開始學習。
東西越多,整理起來就會越辛苦。
一直到了小學之後,我搬去阿公家住,因為搬家時所帶的物品很少,所以我反而好像有了從頭開始管理物品的起頭,因為擁有的東西很少,反而讓我對於自己的擁有之物瞭若指掌,也格外珍惜,現在想想這不就是「少物生活」的初衷嗎?只是我小學的那個年代還不流行這個說法,我也沒有特別想些什麼,如今開始想過著極簡生活的我想起當時,還是覺得那是很重要的一課!
我覺得物品存在的目的並非是要讓人煩心,而是要讓人藉由物品感到自我歸屬與認同,因此為了日子過起來更有「清爽感」,我會盡量將擁有東西的數量控制在自己可以掌握的範圍內,例如:衣服的數量假如多到我都不清楚到底有沒有這件衣服時,那麼就代表我的衣服數量過多,需要進行選擇讓什麼留下來(這邊我不想說是「淘汰」,是因為我認為比起「丟掉什麼」,選擇讓什麼「留下」才是營造美好生活的關鍵)。
少物生活意味著專注在生活的本質,而非物品!當我有了這樣的意識之後,我學著開始戒斷「囤積症」的毛病,那是一個有些煩躁但有趣的過渡期,因為當我下定決心不再購買大包裝的商品來營造安全感時,首要目標就是先將過去家裡囤積的諸多物品清空,如此盤點起來,我覺得自己真的好像倉鼠,在廚房的櫥櫃裡我發現了特大包的冰糖,那包冰糖的大小讓我惶恐地不禁遐想到底還要煮多少滷肉或冰糖白木耳才能用完?就在我一邊望著特大包冰糖發楞並回想自己為什麼會買這麼大包冰糖的時候,我下定決心痛改前非,我告訴自己:「之後不要因為大包裝感覺比較便宜而購買,儲存物品的空間也是一種成本,學著掌握小包裝購買的原則,不要在家囤積物品,好比說在購買調味料時,只買品質好的小包裝產品,用完再買,不但不占居家空間也更新鮮」。
生活的加分項並不在於多擁有什麼,而是透過不斷的加減法,去蕪存菁留下真正適合自己的,嘗試用少數物品來打造舒適生活,並非不無可能,只是大多數的人會懶得思考,所以就把全部的東西都留下來。舉我自己的例子來說,以前我們家的居家清潔劑堆積如山,洗廁所有浴廁專用清潔劑,拖地有磁磚清潔劑,掃廚房有油漬清潔劑,甚至是連洗鍋子都還有專用的蛋殼粉,後來有次打掃水槽下方時,我發現無論用什麼方式收納都還是亂的主因就出在清潔用品的數量太多,想了想,其實一個小家庭根本不需要一堆瓶瓶罐罐、各種功能的清潔劑啊(我們家又不是開清潔公司的),因為經常打掃,所以根本不會髒到有什麼頑強污垢很難清理,只要用小蘇打粉和肥皂水其實就可以搞定很多地方的清潔。當我認真反省自己買了這麼多的清潔用品的心理,我才驚覺到過去自己對於整理居家竟是如此沒有自信,因為我不清楚自己的家僅需要用什麼來打理,所以才會沉浸在諸多由廣告號稱「專業」的清潔用品迷思中。
練習簡單生活的這段日子,我體會到少物生活的精神在於先擁有一顆簡單的心,因為當心願意放下不需要的執念,我們才可以回到自己本身真正的需要去思考。少物生活只是純粹心靈的一個外在表現,坦白說,我有時候都會不小心導因為果地去認為是因為減少了物品才擁有純淨的內心,但其實好像是該反過來說,因為心裡本身就覺得不需要擁有多餘之物,所以才有了少物的生活。不過,以我自己來說,其實我並無法一瞬間就達到如此昇華的心靈狀態,因此我嘗試反過來操作,藉由少物儀式來淨化心靈,這好像也無不可,畢竟只要最終的狀態都能回到內心的本質就是好事一樁。
224會員
233內容數
|The Stories of Our Kitchen| 雖然我能懂一個人做料理的優雅,不過,我偏愛為所愛之人洗手作羹湯的感動。 即便我隻身一人也能好好吃飯品茶,然而,我更著迷和所愛之人分享美食與咖啡的濃情。 如果問我,生活是什麼?我會說:「柴米油鹽醬醋茶,像極了最極致的親密」。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