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辰大海
avatar-avatar
零星辰
發佈於巾幗列傳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src


南明風雨如晦,江山搖搖欲墜之際,歷史在波瀾壯闊的抗清大業中,雕刻下無數英名。

若說這亂世中最動人的英魂之一,當屬那位被後人簡稱為「阮姑娘」的女將。

她的真名,已湮沒於史冊風塵,唯有「姑娘」一稱,成了千古對她堅貞與忠義的記憶。

她既非詩家筆下的佳人,也非深閨柔媚的嬌女,而是一位劍鋒淬血、身披鐵甲的參將,率水軍衝鋒陷陣,驍勇無雙,終以一腔熱血,殉國於金陵。


一、亂世之女,閩地英魂


阮姑娘,福建人,生於明末亂世,幼年便目睹家國傾頹、山河破碎的悲哀。她並未如多數女子般屈居閨閣,而是懷抱鋼鐵意志,投身軍旅。

她之所以能正式擔任「參將」一職,實為奇女子中之鳳毛麟角。當時女性從軍本已罕見,而她不僅入營,更領兵御敵,足見其才能與膽略俱為上乘。

她所擅長者,乃為水戰。水軍向來艱險難訓,需兼具體能與水性。然阮姑娘治軍嚴明,訓兵有方,能令艦隊如臂使指。

她親自披甲登舟,於桅斗之上獨宿防刺客,夜半不眠,耳聽風聲,足見其警覺與堅毅。其部下軍士皆曾以桐油熬腳、磨練足掌,以備水戰搏殺之需,無不敬其如神。

清軍記載其性「最凶殘」,實乃敵軍膽寒之語 —— 在沙場之上,她如夜鷹掠影,疾若風雷。每逢水戰,她必自請為前鋒,箭雨刀風中,一騎當先,斬敵首級如割草。其威名遠播,清軍聞之色變。


二、定西帳下,女將風華


阮姑娘一生的轉折,與南明抗清名將張名振密不可分。張名振,封號定西侯,曾與鄭成功合兵北上,意圖奪回長江流域戰略要地。

阮姑娘即在其帳下效命,並於義軍聯軍中擔任參將之職。參將非虛銜,其下可領兵數百至千人。足見張名振對她的信任與器重。

而她最為人傳頌的一段事蹟,就是奉張名振之命,前往護衛柳如是。這位名動江南的才女,既是詩壇巨擘錢謙益之妻,更在國仇家恨中挺身而出,捐資助軍,為復明之業提供莫大支援。

柳如是之所以需要護衛,正是因為她的資助早已引起清廷警覺,暗殺、綁架之風時有耳聞。張名振深知柳氏之重要,遂遣信任猛將「抱刀侍衛」,此任非阮姑娘莫屬。

她聞命而喜,未曾因身為女兒身便怯於此行。舟行江南,阮姑娘守護在柳如是左右,劍不離身,警覺如狐。

這段日子裡,兩位女子 —— 一文一武,一詩一劍,共同編織出一段亂世奇緣。雖無詳史可考,但後世詩人想見此景,無不動容。


三、血灑金陵,英雄殞落


1654年(順治十一年,南明永曆八年),清軍自江北再度入侵,張名振調集朱成功舊部,意圖奪回京口(今鎮江),截斷長江水道,以固南明根基。

阮姑娘隨軍北上,赴觀音門、儀真一帶阻敵。此役為明軍北伐要津,然兵力懸殊、兵源匱乏,終致鏖戰失利。

阮姑娘奮勇當先,親率水師接戰。據《罪惟錄》記載,「甲午正月,張名振兵至京口,參將阮姑娘殁於陣。」

她最終被清軍俘擒,拒不投降,慷慨赴義,頭顱落地,年約三十餘。她的死訊傳出,南明震悼。敵軍亦記載:「舉步如飛,水戰辄為前鋒。」足證其勇悍絕倫。


錢謙益有詩記之,《後秋興之三》云:


娘子繡旗營壘倒,

將軍鐵矟鼓音違。


並於自注中追憶張名振遣她抱刀護衛柳夫人之事,惜其「中流矢而殞」。雖據後世考據,錢氏所言「舟山之役中矢殞命」為誤傳,實乃另一男將阮駿之死,然詩中對阮姑娘之悼念仍可見真情。

張蒼水亦有記其名,將之列入英義諸將之中。


四、英名永誌,風骨千秋


阮姑娘之死,非止一將殞命,更是南明軍魂破碎的縮影。在清軍鐵蹄下,無數英勇之士、文人志士、閨閣女子,共赴死難,以命抵江山。

她以「未嫁之身」,終生為國為義而戰,誓不苟且偷生。其稱「姑娘」,不僅是俗稱,更成了一種尊稱 —— 對一位終生不嫁、將生死獻給山河的女子,世人只能以此簡稱,以示敬仰與追懷。

她不以紅妝為美,而以刀劍為飾;不求香閨燕語,而願嘶風斷浪。歷史賦予她簡略幾筆,卻足讓後人景仰千載。若說南明血戰之中有女英雄,其光芒不輸男兒者,阮姑娘當居首位。

清廷《寧海將軍功績錄》雖以敵軍口吻記她為「最凶殘」,然其中對其軍事本領的讚許亦難掩於筆端。從敵人筆下見英勇,實為最高評價。

阮姑娘既為女中豪傑,又具軍略膽識,其身影應與秦良玉、梁紅玉等人並列,共耀忠烈史冊。


五、遺緒不滅,青史長流


在歷史的迷霧中,阮姑娘留下的文字記錄寥若晨星,但正因為她默默承載了那個時代女性最無聲的吶喊,才更顯其偉大。

她既非為名,也非為利,而是為信念而戰,因忠義而亡。她是柳如是的劍盾,是張名振的鐵衛,是南明最後的女戰神。

三百多年後,我們撫今追昔,念她如山長風。如她戰死之地京口,觀音門下,或仍殘存斷石與江風,但那片江水中,似仍有她披甲登舟、英姿颯爽的倒影。


李羊-avatar-img
李羊喜歡這篇
avatar-img
加入討論
avatar-avatar
零星辰
發佈於巾幗列傳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src


南明風雨如晦,江山搖搖欲墜之際,歷史在波瀾壯闊的抗清大業中,雕刻下無數英名。

若說這亂世中最動人的英魂之一,當屬那位被後人簡稱為「阮姑娘」的女將。

她的真名,已湮沒於史冊風塵,唯有「姑娘」一稱,成了千古對她堅貞與忠義的記憶。

她既非詩家筆下的佳人,也非深閨柔媚的嬌女,而是一位劍鋒淬血、身披鐵甲的參將,率水軍衝鋒陷陣,驍勇無雙,終以一腔熱血,殉國於金陵。


一、亂世之女,閩地英魂


阮姑娘,福建人,生於明末亂世,幼年便目睹家國傾頹、山河破碎的悲哀。她並未如多數女子般屈居閨閣,而是懷抱鋼鐵意志,投身軍旅。

她之所以能正式擔任「參將」一職,實為奇女子中之鳳毛麟角。當時女性從軍本已罕見,而她不僅入營,更領兵御敵,足見其才能與膽略俱為上乘。

她所擅長者,乃為水戰。水軍向來艱險難訓,需兼具體能與水性。然阮姑娘治軍嚴明,訓兵有方,能令艦隊如臂使指。

她親自披甲登舟,於桅斗之上獨宿防刺客,夜半不眠,耳聽風聲,足見其警覺與堅毅。其部下軍士皆曾以桐油熬腳、磨練足掌,以備水戰搏殺之需,無不敬其如神。

清軍記載其性「最凶殘」,實乃敵軍膽寒之語 —— 在沙場之上,她如夜鷹掠影,疾若風雷。每逢水戰,她必自請為前鋒,箭雨刀風中,一騎當先,斬敵首級如割草。其威名遠播,清軍聞之色變。


二、定西帳下,女將風華


阮姑娘一生的轉折,與南明抗清名將張名振密不可分。張名振,封號定西侯,曾與鄭成功合兵北上,意圖奪回長江流域戰略要地。

阮姑娘即在其帳下效命,並於義軍聯軍中擔任參將之職。參將非虛銜,其下可領兵數百至千人。足見張名振對她的信任與器重。

而她最為人傳頌的一段事蹟,就是奉張名振之命,前往護衛柳如是。這位名動江南的才女,既是詩壇巨擘錢謙益之妻,更在國仇家恨中挺身而出,捐資助軍,為復明之業提供莫大支援。

柳如是之所以需要護衛,正是因為她的資助早已引起清廷警覺,暗殺、綁架之風時有耳聞。張名振深知柳氏之重要,遂遣信任猛將「抱刀侍衛」,此任非阮姑娘莫屬。

她聞命而喜,未曾因身為女兒身便怯於此行。舟行江南,阮姑娘守護在柳如是左右,劍不離身,警覺如狐。

這段日子裡,兩位女子 —— 一文一武,一詩一劍,共同編織出一段亂世奇緣。雖無詳史可考,但後世詩人想見此景,無不動容。


三、血灑金陵,英雄殞落


1654年(順治十一年,南明永曆八年),清軍自江北再度入侵,張名振調集朱成功舊部,意圖奪回京口(今鎮江),截斷長江水道,以固南明根基。

阮姑娘隨軍北上,赴觀音門、儀真一帶阻敵。此役為明軍北伐要津,然兵力懸殊、兵源匱乏,終致鏖戰失利。

阮姑娘奮勇當先,親率水師接戰。據《罪惟錄》記載,「甲午正月,張名振兵至京口,參將阮姑娘殁於陣。」

她最終被清軍俘擒,拒不投降,慷慨赴義,頭顱落地,年約三十餘。她的死訊傳出,南明震悼。敵軍亦記載:「舉步如飛,水戰辄為前鋒。」足證其勇悍絕倫。


錢謙益有詩記之,《後秋興之三》云:


娘子繡旗營壘倒,

將軍鐵矟鼓音違。


並於自注中追憶張名振遣她抱刀護衛柳夫人之事,惜其「中流矢而殞」。雖據後世考據,錢氏所言「舟山之役中矢殞命」為誤傳,實乃另一男將阮駿之死,然詩中對阮姑娘之悼念仍可見真情。

張蒼水亦有記其名,將之列入英義諸將之中。


四、英名永誌,風骨千秋


阮姑娘之死,非止一將殞命,更是南明軍魂破碎的縮影。在清軍鐵蹄下,無數英勇之士、文人志士、閨閣女子,共赴死難,以命抵江山。

她以「未嫁之身」,終生為國為義而戰,誓不苟且偷生。其稱「姑娘」,不僅是俗稱,更成了一種尊稱 —— 對一位終生不嫁、將生死獻給山河的女子,世人只能以此簡稱,以示敬仰與追懷。

她不以紅妝為美,而以刀劍為飾;不求香閨燕語,而願嘶風斷浪。歷史賦予她簡略幾筆,卻足讓後人景仰千載。若說南明血戰之中有女英雄,其光芒不輸男兒者,阮姑娘當居首位。

清廷《寧海將軍功績錄》雖以敵軍口吻記她為「最凶殘」,然其中對其軍事本領的讚許亦難掩於筆端。從敵人筆下見英勇,實為最高評價。

阮姑娘既為女中豪傑,又具軍略膽識,其身影應與秦良玉、梁紅玉等人並列,共耀忠烈史冊。


五、遺緒不滅,青史長流


在歷史的迷霧中,阮姑娘留下的文字記錄寥若晨星,但正因為她默默承載了那個時代女性最無聲的吶喊,才更顯其偉大。

她既非為名,也非為利,而是為信念而戰,因忠義而亡。她是柳如是的劍盾,是張名振的鐵衛,是南明最後的女戰神。

三百多年後,我們撫今追昔,念她如山長風。如她戰死之地京口,觀音門下,或仍殘存斷石與江風,但那片江水中,似仍有她披甲登舟、英姿颯爽的倒影。


李羊-avatar-img
李羊喜歡這篇
avatar-img
加入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