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時報副刊這兩天刊登幾位作家書寫自己的「行李箱」,讓我想起年初從福岡去長崎的當天,臨時帶著行李廂跑了幾個點。
因為搭巴士移動,下車的站點離長崎車站還有點小距離,有點懶得拖行李箱去車站找置物櫃,姑且就帶著行李走了坡道上的一些史跡。原本我是握拉桿拖著箱子上坡道,後來發現把箱子放在前面,推它上坡道比較省力,於是就可以看到一個外國人,徒手推著一卡行李箱,在西坂公園附近的坂道出沒。
上週下指令( 可以說這是「降旨」嗎? ) 給AI,請它把當天推行李上坂道的畫面生成出來,它必須根據 AI 繪圖提示語結構與邏輯,設計一張「一個旅人,背後背包,城市的坡道,推 20 吋的行李箱上坡道,日式漫畫風格圖片」,設定適合的攝影技術參數。
結果生出來的第一張圖,是一個在階梯下面的旅人。 ( 如圖一 )
我在想說到底哪裡沒跟 AI 講清楚?於是又「降旨」修正了指令:「請你修改成『一個旅人,背後背包,城市的坡道,把 20 吋的行李箱往上坡推(不要階梯),日式漫畫風格圖片』」,結果生成出來的圖,變成旅人握著拉桿下階梯。( 如圖二 )
如果是拿箱子上下階梯,行李箱根本不可能用推或拉的,一定是用提的,有在國外旅行過的朋朋應該就知道我講的那種感覺。但 AI 不是真人,它沒有實際的旅行經驗,沒在現實生活中推拖拉過行李,說穿了就是生活白癡。
所以我又「降旨」提醒它:「階梯不能推或拉行李箱,如果是階梯,行李箱一定要用提的,我要的是『沒有階梯的上坡,可以把有輪子的行李箱往上坡推』,最後生出來的圖就比較符合我要的感覺 ( 如圖三 )。當然還是有點差距,但 AI 就是沒有實際的生活歷練,它不可能完全無誤的再現當天推行李的情形,它也不會知道帶著行李移動的時候,哪些動作其實根本窒礙難行。
最近 threads 上面流行發戰爭避難教學文,有些避難攻略一看就知道是讓 AI 洗出來的,因為缺少實際生活的痕跡。
例如今早喵了一則避難攻略提到,如果不得已要居家避難,請遠離窗戶。靠北喔!不好意思我家四面都是窗戶耶,超採光又通風喔!再說了是要離窗戶多遠?現在除了大坪數的豪宅或是老公寓,住宅空間都小不拉基的,就算退到牆角,還是很靠近窗戶,會被爆裂了碎玻璃噴到。
至於有豪宅可以遠離窗戶的人家,早就往國外逃或是投降了,他們是不會在乎居家避難的時候要離窗戶多遠。
但是會發這種文章的帳號也不會在乎避難攻略是否符合現實需要啦!他們要的是大量用 AI 洗出來的文章賺到流量。
自由時報副刊這兩天刊登幾位作家書寫自己的「行李箱」,讓我想起年初從福岡去長崎的當天,臨時帶著行李廂跑了幾個點。
因為搭巴士移動,下車的站點離長崎車站還有點小距離,有點懶得拖行李箱去車站找置物櫃,姑且就帶著行李走了坡道上的一些史跡。原本我是握拉桿拖著箱子上坡道,後來發現把箱子放在前面,推它上坡道比較省力,於是就可以看到一個外國人,徒手推著一卡行李箱,在西坂公園附近的坂道出沒。
上週下指令( 可以說這是「降旨」嗎? ) 給AI,請它把當天推行李上坂道的畫面生成出來,它必須根據 AI 繪圖提示語結構與邏輯,設計一張「一個旅人,背後背包,城市的坡道,推 20 吋的行李箱上坡道,日式漫畫風格圖片」,設定適合的攝影技術參數。
結果生出來的第一張圖,是一個在階梯下面的旅人。 ( 如圖一 )
我在想說到底哪裡沒跟 AI 講清楚?於是又「降旨」修正了指令:「請你修改成『一個旅人,背後背包,城市的坡道,把 20 吋的行李箱往上坡推(不要階梯),日式漫畫風格圖片』」,結果生成出來的圖,變成旅人握著拉桿下階梯。( 如圖二 )
如果是拿箱子上下階梯,行李箱根本不可能用推或拉的,一定是用提的,有在國外旅行過的朋朋應該就知道我講的那種感覺。但 AI 不是真人,它沒有實際的旅行經驗,沒在現實生活中推拖拉過行李,說穿了就是生活白癡。
所以我又「降旨」提醒它:「階梯不能推或拉行李箱,如果是階梯,行李箱一定要用提的,我要的是『沒有階梯的上坡,可以把有輪子的行李箱往上坡推』,最後生出來的圖就比較符合我要的感覺 ( 如圖三 )。當然還是有點差距,但 AI 就是沒有實際的生活歷練,它不可能完全無誤的再現當天推行李的情形,它也不會知道帶著行李移動的時候,哪些動作其實根本窒礙難行。
最近 threads 上面流行發戰爭避難教學文,有些避難攻略一看就知道是讓 AI 洗出來的,因為缺少實際生活的痕跡。
例如今早喵了一則避難攻略提到,如果不得已要居家避難,請遠離窗戶。靠北喔!不好意思我家四面都是窗戶耶,超採光又通風喔!再說了是要離窗戶多遠?現在除了大坪數的豪宅或是老公寓,住宅空間都小不拉基的,就算退到牆角,還是很靠近窗戶,會被爆裂了碎玻璃噴到。
至於有豪宅可以遠離窗戶的人家,早就往國外逃或是投降了,他們是不會在乎居家避難的時候要離窗戶多遠。
但是會發這種文章的帳號也不會在乎避難攻略是否符合現實需要啦!他們要的是大量用 AI 洗出來的文章賺到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