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atar-avatar
江左無名
更新 發佈閱讀 5 分鐘
src

第一部 第二章  文武雅集.初試身手

  【1924年,中國共產黨在上海、廣州、漢口等成立工會,罷工潮數起流血衝突,傷亡未明,廣東、湖南等地發生農民暴動。

    6月,孫中山在廣州正式成立黃埔軍校,準備北伐。】

    江南入夏,氣候炎熱。天武堂後山,萬木青翠,蟬聲密密匝匝。十八歲的李原中身姿挺拔,拳風過處,松葉抖落。他的拳法日益精熟,眼神中亦少了幾分少年意氣,多了幾分沉穩與警覺。

    年來,南京局勢動盪如潮,時局更迭迅速。他雖埋首拳經拳理,心中卻早已不能無視風聲鶴唳的世界。天武堂內弟子來來去去,有人棄武從政,有人一夕音訊全無。李原中每日晨起打拳,夜深練形,似乎一心只繫在那看不見的武學彼岸。

這日清晨,李師山召集堂中弟子,神色莊重。

「南京金陵書院與國術界名家合辦一場『文武雅集』,旨在交流武藝、弘揚國粹。我天武堂也受邀前往演武,兼以切磋。」李師山掃視眾人,挑選了數位年長師兄,眼神停在李原中與羅仲恕身上,吩咐道:「此次比武不為爭名,亦不為論高下,只為令諸位弟子知道,我江南尚有一線武魂,未曾泯滅。」

「此行不僅是比武,更是觀人觀心之機。你們要以心對敵,以道行拳,切記不可輕慢。」李師山嚴肅道。

羅仲恕微微頷首,神情自若;李原中則心中微震,對這場未知的交鋒升起一絲嚮往,也隱隱感到某種召喚。

數日後,一行人啟程赴金陵。

途中,沿途城鎮已然不若往昔太平,街上官兵盤查頻繁,處處張貼告示,或警告暴徒、或緝拿匪類。李原中心知局勢風急浪高,此行恐非單純文武之會。

*****

雅集之日,金陵書院人聲鼎沸,衣冠濟楚。文人提筆揮毫,武者舞槍弄劍,頗有一番中華復興之意象。天武堂作為武術名門,自引人矚目,觀者如潮。

文武雅集係由南京地方軍政機關與地方士紳合辦的春季盛事。主題雖為「文以載道,武以輔德」,實則各方勢力雲集,借此展示門第、結交人脈。

    金陵書院的大講台被臨時搭建為比武臺,場邊懸掛「振興國粹、以武衛國」的紅布條,呼聲四起,猶如小型國術大會。

    眾人抵達金陵南城之文廟廣場。高臺已設,帳幕森然。

    自北地而來的武人穿袍帶刀,神情自負;本地士紳亦不示弱,各家武館皆派門徒前來,場面頗為壯觀。

    天武堂隊伍行至會場,風拂袂起。李原中走在隊伍中段,目光沉靜,步履穩健。十八歲的他,身形初長,氣質已與昔年少年頗異。習武三載,拳風由剛猛漸趨沉穩。

「江南天武堂,李師山率弟子赴會!」

    天武堂報到聲傳出,幾名記名官員一怔,隨即附耳細語,不多時便有人快步迎接,道:「原來是李師山李老先生!失敬失敬,請移步東側觀席,諸位弟子可登台參演,隨後安排比試。」

    李原中環顧四周,只見場中數人已練拳登台,或形意,或八極,拳風剛烈、步伐穩沉。台下觀者中,不乏帶刀軍士與衣冠儒雅之輩,低語聲不斷。

    只見那台上台下來者非凡,不乏江湖名宿與新銳之輩。 一人,一柄青鋒劍步步貼身,僅十招便使對手無力招架,展現「寸尺藏鋒」的劍中極意。

    台下眾人議論紛紛,年輕弟子們看得熱血沸騰,一老前輩則微笑頷首。

    李原中在一旁觀戰。

「原中師哥,你怎麼沒寫記錄?」一旁的孫三郎湊過來,小聲道:「我寫了一頁紙的心得,回去好交給師兄評語。你再發呆,連師兄最愛的烙餅你都吃不到了!」

    李原中失笑搖頭,卻也拿出冊子記錄。他目光不經意掃過人群,在遠處一角,瞧見一抹熟悉的身影——那是一位身著淡青長衫的女子,手持折扇,立於人潮邊緣,清雅脫俗,正是那顧雪霜。

    她似未注意到他的目光,正側耳聆聽一位老者解說武學精義,時而點頭,神色專注。陽光灑落她側臉,微微露出一絲淡淡的倦意,也許是時局紛亂,這樣一場「武會」對她而言,已是難得的清明片刻。

    原中心頭微動,想起去年那場音樂會,還有那街口風波,當她跌倒在地、微皺眉頭的模樣,那是一個不會武的少女,如今卻能隱入風雲之間。他不禁想走近一探,卻被師兄羅仲恕自側面攔下,低聲說道:

「此地人多耳雜,不宜輕動。她如今,不再只是書香閨秀而已。」

    李原中怔住,心頭泛起未明的惘然:「六師兄,你認識她?」

    就在此時,臺上又響起比武鐘聲,一位年輕僧人跳上台,神色清冷,雙掌合十:「南嶽常寂寺弟子,慧諦,願與諸方切磋。」。只見他出掌無聲,落點卻正中對手脈門;步法看似緩慢,卻總能先敵一步封招制肘,觀者莫不稱奇:「這是哪門佛門內功?」

    台下議論如潮,卻無人知曉——這慧諦將於未來風雲變幻中,成為另一路江湖名宿。 

    一位川西武人,

完整內容請進入以下網站欣賞:

https://czbooks.net/n/cr37f0

https://www.mirrorfiction.com/book/41087

江左無名-avatar-img
江左無名和其他 1 人喜歡這篇
avatar-img
加入討論
avatar-avatar
江左無名
更新 發佈閱讀 5 分鐘
src

第一部 第二章  文武雅集.初試身手

  【1924年,中國共產黨在上海、廣州、漢口等成立工會,罷工潮數起流血衝突,傷亡未明,廣東、湖南等地發生農民暴動。

    6月,孫中山在廣州正式成立黃埔軍校,準備北伐。】

    江南入夏,氣候炎熱。天武堂後山,萬木青翠,蟬聲密密匝匝。十八歲的李原中身姿挺拔,拳風過處,松葉抖落。他的拳法日益精熟,眼神中亦少了幾分少年意氣,多了幾分沉穩與警覺。

    年來,南京局勢動盪如潮,時局更迭迅速。他雖埋首拳經拳理,心中卻早已不能無視風聲鶴唳的世界。天武堂內弟子來來去去,有人棄武從政,有人一夕音訊全無。李原中每日晨起打拳,夜深練形,似乎一心只繫在那看不見的武學彼岸。

這日清晨,李師山召集堂中弟子,神色莊重。

「南京金陵書院與國術界名家合辦一場『文武雅集』,旨在交流武藝、弘揚國粹。我天武堂也受邀前往演武,兼以切磋。」李師山掃視眾人,挑選了數位年長師兄,眼神停在李原中與羅仲恕身上,吩咐道:「此次比武不為爭名,亦不為論高下,只為令諸位弟子知道,我江南尚有一線武魂,未曾泯滅。」

「此行不僅是比武,更是觀人觀心之機。你們要以心對敵,以道行拳,切記不可輕慢。」李師山嚴肅道。

羅仲恕微微頷首,神情自若;李原中則心中微震,對這場未知的交鋒升起一絲嚮往,也隱隱感到某種召喚。

數日後,一行人啟程赴金陵。

途中,沿途城鎮已然不若往昔太平,街上官兵盤查頻繁,處處張貼告示,或警告暴徒、或緝拿匪類。李原中心知局勢風急浪高,此行恐非單純文武之會。

*****

雅集之日,金陵書院人聲鼎沸,衣冠濟楚。文人提筆揮毫,武者舞槍弄劍,頗有一番中華復興之意象。天武堂作為武術名門,自引人矚目,觀者如潮。

文武雅集係由南京地方軍政機關與地方士紳合辦的春季盛事。主題雖為「文以載道,武以輔德」,實則各方勢力雲集,借此展示門第、結交人脈。

    金陵書院的大講台被臨時搭建為比武臺,場邊懸掛「振興國粹、以武衛國」的紅布條,呼聲四起,猶如小型國術大會。

    眾人抵達金陵南城之文廟廣場。高臺已設,帳幕森然。

    自北地而來的武人穿袍帶刀,神情自負;本地士紳亦不示弱,各家武館皆派門徒前來,場面頗為壯觀。

    天武堂隊伍行至會場,風拂袂起。李原中走在隊伍中段,目光沉靜,步履穩健。十八歲的他,身形初長,氣質已與昔年少年頗異。習武三載,拳風由剛猛漸趨沉穩。

「江南天武堂,李師山率弟子赴會!」

    天武堂報到聲傳出,幾名記名官員一怔,隨即附耳細語,不多時便有人快步迎接,道:「原來是李師山李老先生!失敬失敬,請移步東側觀席,諸位弟子可登台參演,隨後安排比試。」

    李原中環顧四周,只見場中數人已練拳登台,或形意,或八極,拳風剛烈、步伐穩沉。台下觀者中,不乏帶刀軍士與衣冠儒雅之輩,低語聲不斷。

    只見那台上台下來者非凡,不乏江湖名宿與新銳之輩。 一人,一柄青鋒劍步步貼身,僅十招便使對手無力招架,展現「寸尺藏鋒」的劍中極意。

    台下眾人議論紛紛,年輕弟子們看得熱血沸騰,一老前輩則微笑頷首。

    李原中在一旁觀戰。

「原中師哥,你怎麼沒寫記錄?」一旁的孫三郎湊過來,小聲道:「我寫了一頁紙的心得,回去好交給師兄評語。你再發呆,連師兄最愛的烙餅你都吃不到了!」

    李原中失笑搖頭,卻也拿出冊子記錄。他目光不經意掃過人群,在遠處一角,瞧見一抹熟悉的身影——那是一位身著淡青長衫的女子,手持折扇,立於人潮邊緣,清雅脫俗,正是那顧雪霜。

    她似未注意到他的目光,正側耳聆聽一位老者解說武學精義,時而點頭,神色專注。陽光灑落她側臉,微微露出一絲淡淡的倦意,也許是時局紛亂,這樣一場「武會」對她而言,已是難得的清明片刻。

    原中心頭微動,想起去年那場音樂會,還有那街口風波,當她跌倒在地、微皺眉頭的模樣,那是一個不會武的少女,如今卻能隱入風雲之間。他不禁想走近一探,卻被師兄羅仲恕自側面攔下,低聲說道:

「此地人多耳雜,不宜輕動。她如今,不再只是書香閨秀而已。」

    李原中怔住,心頭泛起未明的惘然:「六師兄,你認識她?」

    就在此時,臺上又響起比武鐘聲,一位年輕僧人跳上台,神色清冷,雙掌合十:「南嶽常寂寺弟子,慧諦,願與諸方切磋。」。只見他出掌無聲,落點卻正中對手脈門;步法看似緩慢,卻總能先敵一步封招制肘,觀者莫不稱奇:「這是哪門佛門內功?」

    台下議論如潮,卻無人知曉——這慧諦將於未來風雲變幻中,成為另一路江湖名宿。 

    一位川西武人,

完整內容請進入以下網站欣賞:

https://czbooks.net/n/cr37f0

https://www.mirrorfiction.com/book/41087

江左無名-avatar-img
江左無名和其他 1 人喜歡這篇
avatar-img
加入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