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嚴選
我的選擇我高興(三):努力追求想要的答案,是人類的本能

2020/12/17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曾經有段時間,經濟學等學科會假設每個人都是個「理性主體」(rational agent),可以理性地蒐集資訊,結合自己的喜好,做出符合自己利益的決策。但越來越多心理學研究發現,人類大腦一點也不理性,在推理過程中會努力蒐集自己喜歡的資訊,在偏差的資訊累積下,來達到自己喜歡(desired)的結論。
這些論述裡,最有名、累積許多相關研究的,是「動機性推理」(motivated reasoning)。簡單說就是,我們會按照我們的偏好、期待、渴望,去蒐集資料或忽視資料,在一連串有偏差的「認知微過程」(cognitive microprocesses)裡,接近、打造、評估,形成我們的信念與價值體系。
本圖取自Canva
這類假說,常上網看文章的人應該都看過。不過,這時又會跑出「優於平均效應」(above-average effect),如果詢問「你覺得你的理性程度是否在平均值之上」,絕大多數人都會回答 “YES”!很少人會承認自己的理性程度是低於平均值。大部分人看到這些認知偏誤的假說,會認為「那是出現在別人、別種人、別國人、別的黨派的人」,我(們)才不會犯這種錯誤呢!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1658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陳豐偉編譯社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1.5K會員
388內容數
【陳豐偉編譯社】的內容會幫助你瞭解自己、瞭解你的伴侶、家人、親友、同事,讓你更能分析為什麼某些人就是會有這樣的行為模式。無論是人際關係、職場用人或危機處理,以及給予你的親友好的建議,從這裡得到的知識,或許有一天會派上用場。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