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
麵包風味
麵包風味
含有「麵包風味」標籤的內容
全部共 0 篇文章
排序:發佈日期新到舊
世界最偉大的烘焙藝術:酥皮飲食puff pastry(下)
我們可以知道利用Phyllo製作的酥皮,是將薄麵團分批抹油疊放後烘烤,以達到分層酥脆效果的酥皮技巧;但是在現代的西式烘焙,我們能看到另一種、也就是先前介紹運用「桿壓摺疊」來讓麵團包覆油脂的酥皮製法。一般認為,這種製作方式來自法國,也有人說是奧地利,更有另一些說法指出是西班牙,這究竟又是怎麼一回事呢?
Moonrogu
發佈於
【菜鳥談】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2021-08-19
9
世界最偉大的烘焙藝術:酥皮飲食puff pastry(上)
最早的酥皮,是一種名為Phyllo(或稱Filo)的薄麵團。 Phyllo源自古希臘語φύλλο,意指「葉子」,在希臘人使用此詞彙的語意裡Phyllo可能指的是一種「薄如葉子的麵團」。成分有水、麵粉與油。作法是先將所有材料揉合成完整的麵團,之後分切成小圓狀,以桿麵棍壓平、灑粉,桿成薄如紙張的薄麵團─
Moonrogu
發佈於
【菜鳥談】
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2021-08-06
13
維也納麵包竟然不是來自維也納?認識kipferl
它在巴黎的世界博覽會被展示,奧地利人也曾將它帶往法國與丹麥。維也納麵包簡化的製作流程,讓口味香甜濃厚的甜麵包從此流傳於世。以概念而言,要說「維也納麵包」誕生自維也納,不能說是錯的。 那麼為什麼又要說一半是對的呢? 我們接下來要來認識一種十分古老的麵包:kipferl。
Moonrogu
發佈於
【菜鳥談】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2021-07-23
12
酥脆與香甜的麵包交響曲:認識酥皮的製作與維也納麵包
可頌、kouign amann,丹麥麵包(Danish pastry),或者非發酵麵團製作的蝴蝶酥、餡餅派皮,都是利用酥皮技法製成的美食。要製作酥皮,關鍵在於要讓「油脂包覆麵團」,而不是「讓油脂被吃到麵團裡」。 這兩種說法乍聽之下很微妙,但呈現的結果完全是兩回事──
Moonrogu
發佈於
【菜鳥談】
閱讀時間約
13
分鐘
2021-07-16
18
領取見面禮
只要設定追蹤作者,即可享有
48 小時 Premium 閱讀權限
先不用,謝謝
前往領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