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慧在音樂分析與創作的應用—2018臺北數位藝術節紀實

2018/11/30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臺北數位藝術節 數位國際研討會側記|講者:蘇黎
「人工智慧(AI)」發展至今早已逐漸擴及到各個層面,Pepper機器人、統一超商的無人便利商店、萬芳醫院的醫療機器人、無人小巴士、自動駕駛、華碩的Zenbo…等等,我們的工作、生活已逐漸佈滿這項科技的蹤跡。
「人工智慧」從識別圖像、語音,再來與圍棋手進行比賽,近年Google也讓AI踏入藝術領域,開始作畫、寫詩、譜曲。關於AI的討論越來越多,我們也常在報章雜誌上看到相關報導,但往往因為太過片段的內容,讓人誤以為它是憑空出現的技術,不少人也因為不瞭解而產生過度的想像,甚至帶來焦慮,認為AI即將取代人類。11/24這天,由來自中研院資訊科學研究所,專長為訊號處理、機器學習與音樂資訊檢索的蘇黎博士,聚焦音樂層面,與我們分享關於AI的研究成果,以及他對於AI的觀點。
蘇黎博士

人工智慧與創造力

AI不是一夕之間,源頭也是人工的。
其實AI並不是最近幾年才出現,早在2001年就開始應用在音樂上,當時主要運用於模擬及創造音樂,即讓AI作為音樂聆聽者的「自動採譜」技術及演唱者的「自動跟譜」技術。
「自動採譜」是讓電腦在聽到音樂家的現場演奏後,能夠用樂譜重現;「自動跟譜」技術則是讓電腦在理解樂譜之後,能夠與人互動。而第三階段則是讓電腦作為教育者的「評論修正」技術,像是調整初學者演奏的錯音,或是預測歌唱比賽的優勝者,甚至與大數據一同運用,分析受眾喜好、讓行銷更精準。而近幾年最讓人津津樂道的,則是不少科技龍頭開始讓AI作為創作者,進行編曲和作曲。
到底人工智慧怎麼突然間就擁有了創作的能力?其實這一切都是來自於「機器學習」。
「簡單來說就是不斷地餵給電腦很多跟音樂有關的資料X及樂譜Y,再透過一連串的數學運算去做出對應的模型。」蘇黎博士接著說。
「創作對機器來說,就類似從Y到X的過程。」他開玩笑說,「人工智慧聽起來很玄,但其實源頭還是來自於人工,某種程度上來說,其實只是一個很重複性的工作。」

音樂上應用AI的三個面向-自動採譜?自動對譜?評論修正?

同樣是透過電腦理解後轉化的過程,「自動採譜」與手機語音辨識類似,卻因為音樂的組成複雜,在加入AI技術時也相對困難。蘇黎博士說:「音樂的情緒、曲風等等都會因為時間的長短而有影響。」目前的技術能將聲音訊號轉為Midi讓機器學習,但因為機器還沒辦法理解人類的「音樂語言」,也因此無法呈現音樂的情緒變化。
現階段「自動採譜」最常被運用的地方是在於文化的保存,像是布農族的八部合音,這些口耳相傳的民族音樂,經由AI紀錄下來,與民族音樂學家人工採譜的相似度極高,可省下學者的時間,讓音樂研究能有更多的可能。
而「自動對譜」技術則是人機互動演奏音樂的基礎。目前的運用是AI能即時呈現演奏家的演奏進度,以及細微的速度變化,讓演奏會的演出形式有更多可能。另一個運用則是作為走音救星,透過將不專業的人聲與專業人聲交叉,自動調整速度及音高。
第三個面向「評論修正」最有趣的地方,就是可以透過AI將伴奏轉換,使原本的音樂風格轉變為另一種曲風。但若是要轉換為爵士曲風,對AI來說就不容易,因為爵士的核心是隨性,缺乏規則,這也是人工智慧的盲點:「長時間的相關性」。現階段的AI在音樂上可以理解片段的音樂,判斷下一小節的情況,但無法理解音樂的章法,進而做出全面性的預測。其次則是可以改變音色,直接套用素材庫的樂器音色,在做鋼琴轉換為吉他時,還能夠呈現吉他撥弦時音高出現的時間差。

AI能生成音樂樣板,卻不及人類原生的創作

人工智慧雖然能夠做出我們以往無法想像的事情,但在創作這方面,是無法透過訓練就學會的。呼應蘇黎博士開頭提到,人工智慧始終還是「人工」,機器需要透過人類的訓練,像人類一樣經過學習才能夠進行反饋。但它與人不同的地方則是不會疲憊、可以不斷的進行學習,這也進而加快了應用的時間。而牽涉到聯想及整合的時候,它依舊無法取代人類;人類在聽音樂時產生的觀點,也是人工智慧無法想到的。
人工智慧在音樂上後續的發展重點為何?是否真的會取代人類?蘇黎博士以工業革命做為比喻:「當時機器的出現讓手工轉為自動,現在的AI就好比機器,是用來節省人類在製造音樂上所花費的時間。」AI始終是個工具,而懂得使用工具的人就不會被取代。
「未來最低階的勞工可能會變成替機器做教材的標記員吧!」蘇黎博士打趣地提出關於未來世界的預測。

臺北數位藝術節參展資訊

時間:2018 / 11 / 22 ~ 12 / 01
地點:松菸文創園區5號倉庫、北向製菸工廠(免費入場)
  • 即日在方格子發表臺北數位藝術節的相關文章,就有機會參加抽獎哦!
    詳情請見:點我
阿紫 Purple
阿紫 Purple
現職音樂與科技交叉的產業,過去在百貨業擔任行銷,喜愛社會人文科學領域。在更久之前是音樂展演空間、音樂媒體、平台和音樂節穿梭的小工人。音樂雜食但聽來聽去還是回到龐克樂,直接和簡單。用這裡將工作之餘散落在各處的文字整理起來,偶爾撿起散落的筆,寫寫自己有感覺的事情。留下一些存在的紀錄,也透過文字認識自己。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