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祥昀
荷蘭萊頓大學【媒體:電影與攝影研究】碩士。 作品嘗試將哲學的養份轉化成詩、影像、行為藝術。2018年任職於空總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現為自由工作者,投入於攝影教學、實驗片編導與藝評書寫。榮獲國藝會現象書寫-視覺藝術補助「雲的藝評」:https://medium.com/@cloudartcritic
黃祥昀
荷蘭萊頓大學【媒體:電影與攝影研究】碩士。 作品嘗試將哲學的養份轉化成詩、影像、行為藝術。2018年任職於空總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現為自由工作者,投入於攝影教學、實驗片編導與藝評書寫。榮獲國藝會現象書寫-視覺藝術補助「雲的藝評」:https://medium.com/@cloudartcritic
4
篇文章
0
專題
6
追蹤者
0
勳章
0
NFT
追蹤
贊助作者
文章
出版專題
NFT
勳章
熱門
・
全部
排序
釀影論|蔡明亮的《你那邊幾點?》──反抗資本主義時間的可能性(下)
使《你那邊幾點?》是一部社會寫實的電影,小康不太可能有閒暇時間,抑或開始走遍台北將時鐘轉成巴黎的時鐘,小康的動作比較像是一個「想像的」行動,或者是行為表演。時鐘象徵資本主義的標準化時間,但在這部影片中時鐘又矛盾地同時代表小康想念湘琪內在的心理時間。
發佈於
釀電影:專為影癡而生的媒體
2019-07-18
1
釀影論|蔡明亮的《你那邊幾點?》──反抗資本主義時間的可能性(上)
透過這部電影,我想探討電影的時間在什麼程度上反應出社會現實中的時間概念,以及電影如何反抗資本化與異化的社會時間。選擇《你那邊幾點?》的原因是這部片既討論社會時間,像是異地的時差,也透過敘事的設計,使得兩位主角的生活狀態對社會時間具有某種反身性。
發佈於
釀電影:專為影癡而生的媒體
2019-07-16
4
釀影論|後設電影作為一種歷史方法 - 以展覽《影像的謀反》與許家維的作品為例(下)
我受懷特的啟發,認為歷史學者根據各種事實編寫出的故事並沒有比藝術作品更加真確,兩者在知識論的標準上是同等的虛構。不論是藝術家或者歷史學家對於歷史的觀點都是一種「敘事化的過程」,這個過程因為敘事結構與意識型態的預設,而產生不同意義和角度的史觀。
發佈於
釀電影:專為影癡而生的媒體
2019-06-11
1
釀影論|後設電影作為一種歷史方法 - 以展覽《影像的謀反》與許家維的作品為例(上)
2018年由黃香凝所策劃的《影像的謀反》於臺北當代藝術館展出,挑選許多具有後設電影手法以及多線式敘述的錄像作品,討論影像的力量如何介入政治,反抗既有的權力架構,並重新想像過去與創造未來。本文試圖由思考錄像藝術的敘事結構以及展覽的呈現方式,是如何創造一種「另類的歷史方法論」
發佈於
釀電影:專為影癡而生的媒體
2019-06-08
2
此作者尚未建立專題
看看更多精彩內容
VAF - vocus and friends
此會員尚無此系列 NFTs
看看更多 NFTs
了解
如何蒐集勳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