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孟珂
廣播人、音樂人、出版人。偶爾講個話或是寫個字來賺錢。方格子這裡,主要是存放我寫過的長文,內容聚焦在影視、劇場、podcast、有聲書當中的語言與聲音表現。
余孟珂
廣播人、音樂人、出版人。偶爾講個話或是寫個字來賺錢。方格子這裡,主要是存放我寫過的長文,內容聚焦在影視、劇場、podcast、有聲書當中的語言與聲音表現。
7
篇文章
0
專題
0
NFT
0
勳章
追蹤者
1
追蹤中
追蹤
贊助作者
文章
出版專題
NFT
勳章
熱門
・
全部
排序
AI語音TTS可以取代有聲書嗎?
對於拼音文字來說「我說即我寫」,但華「文」的方塊字卻不是如此,不僅同音字過多以致難以辨別(最簡單的例子是「他她牠它」),複雜歷史因素之下遺留在現代華「文」當中的文言文法(我寫非我說)也會造成聽覺理解障礙,種種因素都讓華文Text To華語Speech在短中期之內不可能完全取代華語有聲書。
2023-05-31
3
Malcolm Gladwell《Talking to Strangers》聽後感
我聽了這段demo,簡直聲歷其境,嚇死!😱 想說美國是這麼恐怖的地方嗎???(是。其實臺灣也是。)接著又看到Audible的介紹頁面,引用了聽者回饋,說這部有聲書"dramatically raises the bar on audiobooks",看來所言不假。於是就決定下單了。
2023-05-30
3
《子彈是餘生》,以及我無法成為的
我雖然不是天才少年,但要說我完全不能體會天才少年的心境,卻倒也並不精確。我小學唸了五年的智優資源班(大概唸到五年級就撐不太下去了,是硬撐唸完的),國中三年讀得稍微比較接地氣一點(雖然也還是當地的升學名校),高中則是進了一所法西斯主義氣息濃厚的第二志願。
2023-05-29
3
Audible聲音課程《The Art of Storytelling》聽後感
作為產品觀察,這次聽的是Audible的Plus裡面的一門課程《The Art of Storytelling: From Parents to Professionals》。
2023-05-28
1
中國AI語音有聲書《智能交通》聽後感
這種題材在口語上的演繹風格並不需要太過繁複、花俏;沉穩但偶有起伏的說話方式就已經非常適合。我認為在口語表現上,這已經是一部成熟的作品;然而在編排上,這部作品還有很大的精步空間。閱聽者也需要自己用大腦過濾掉中國共產黨的政治宣傳。
2023-05-27
2
關於兒童有聲書裡的兒化韻
當代的臺灣華語,已經是融合了各種語言特色、有別於「普通話」的一種華語了,兒化韻已經弱化到幾乎不見。因此,當我聽到在給兒童的有聲書中,仍然充滿著「等會兒(hu-r)」、「小孩兒(ha-r)」、「這件事兒(sh-r)」這種表演方式,就不免感到不合時宜。
2023-05-26
4
日式精細的《偶然與想像》聲音設計
關於《偶然與想像》,很多人已經針對劇本發表感想與分析了。但《偶然與想像》在聲音的設計上,也是極其日式精細的。我想來記錄一下三個深深鐫印在我心中的聲音時刻。盡量不劇透,但還是難免有一點點透。
2023-05-25
4
此作者尚未建立專題
看看更多精彩內容
VAF - vocus and friends
此會員尚無此系列 NFTs
看看更多 NFTs
了解
如何蒐集勳章
領取見面禮
只要設定追蹤作者,即可享有 48小時
Premium 閱讀權限
先不用,謝謝
前往領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