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雋
退休教師。 退休作家。 但寫作不會停也不用休。
葛雋
退休教師。 退休作家。 但寫作不會停也不用休。
117
篇文章
0
專題
0
NFT
0
勳章
2
追蹤者
0
追蹤中
追蹤
贊助作者
文章
出版專題
NFT
勳章
熱門
・
全部
排序
那年,我被人舉報
迄今為止,被人舉報過三次。當然這是指已披露的「檢舉」。人生還有好多不為我知的「揭發」,諸如「上課搗蛋」啦,「放學遊蕩」啦,「講人壞話」啦,等等。之所以不為「案例」,純屬雞毛蒜皮。 第一次被舉報,是以知青身份從鄉下返回上海。母親提前退休,騰出空缺讓我「頂替」。當時政策是返城頂替者必須屬務農的知青,而已
2023-03-26
2
調戲機器人
調戲機器人 最近AI機器人大行其道,風頭一時無兩,不期然想起六十年前「調戲機器人」的故事。 小時候,母親買了很多圖書,有一本叫《科學家談21世紀》,內容深深吸引了我,令人憧憬嚮往無限美好的未來。書裏講到機器人會如何的聰明,插圖畫的方方正正木頭木腦的robot 形象也植入腦海。 讀初一的某日下午,學校
2023-03-19
3
人事科
以前聽相聲,有句話印象特別深刻:「人事科不幹人事。」為何會有如此評論?因為自己曾受過人事科的迫害。 65年考入華東師大一附中,學校大樓有校長室,黨支部,緊挨著的就是人事科。人事科的負責人叫林保瑞,個頭高大,卻老是陰沉著一張國字臉,彷彿別人借他錢未還似的。後來我參加工作,發現幾乎所有的人事科幹部都是一
2023-03-17
4
蓄鬚
蓄鬚 口罩令宣佈解除,第一時間想到蓄鬚。 我這個人頭髮稀疏,鬍鬚卻生得飛快。一個禮拜不刮鬍,長得似被通緝的逃犯。 為何想蓄鬚?原因有三: 一是上帝賜予本人濃密的鬍鬚,自有其道理,剃之實在可惜; 二是戴了三年口罩,面孔重見天日,鬍鬚也應該分享快樂; 三是喜歡變幻,討厭「五十年不變」的容貌。 小時候,住
2023-03-13
2
朝鮮人
朝鮮人 網上看到這樣一段圖文:「朝鮮這個國家很有意思,她既是中國人的過去,也是中國人的未來。」 千分感慨,萬分唏噓。 想起五十年前在中國東北延邊自治州插隊落戶的往事。 我們所在的鄉下,絕大多數都是「朝鮮族」人。說來好笑:「朝鮮族」人在北韓就是北韓人,然而定居中國這一邊的,就被稱為「朝鮮族」,也即「五
2023-03-12
1
問路收費
香港油麻地某路口一家商舖,玻璃大門貼著一張白紙,上面寫道:「問路收費,一次10元」。 此照片在網絡流傳,褒貶不一,好壞參半。有人說不應該如此對待大陸同胞,問路收費,匪夷所思;也有人說遊客應該自備Google 地圖,不應該打攪人家正常營業。 據該舖的店員說,自通關以後,每日都有一百多人次入舖問路,煩不
2023-03-10
3
巨嬰
巨嬰 兒子住港島西營盤,第一次去他家,赫然發現西區社區中心——前贊育醫院舊址就在附近。 位於西邊街的贊育醫院以紅磚和麻石築砌,是典型的愛德華時期建築物。然而正門卻富中國傳統特色,入口兩旁刻鑿了前清遺老賴際熙所書的對聯:「好生之謂德,保赤以為懷」。戰後嬰兒潮爆發,贊育醫院不勝負荷,一九五五年才遷往醫院
2023-03-08
3
潔癖清癡
潔癖和清癡 香港政府宣佈取消實施三年之久的「口罩令」,大街小巷巴士地鐵仍有九成以上的市民佩戴口罩。很多外出已除下口罩的人一看形勢不妙,又紛紛戴上,皆因感覺自己在眾人面前成為「異類」。 市面明明「復常」了,可好多人仍手持紙巾,用以推拉門把手,或撳動電梯按鈕。有必要嗎?只會覺得好笑。 三年的瘟疫肆虐,已
2023-03-05
2
報復性開戶
報復性開戶 母親定居深圳二十多年了。為方便每星期北上,本人決定開個內地銀行戶口。 自中港全面通關,港人「報復性旅遊」,首個目標就是深圳,爾後「報復性購物」,「報復性按摩」,「報復性食嘢」……我呢,選擇「報復性開戶」——開電話戶口,開銀行戶口。 深圳手機開戶,有個環節非常搞笑:申請人須舉起一塊寫有自己
2023-02-28
0
飢餓感
近日重讀阿城的中篇「棋王」,其中有關飢餓的篇章,入木三分的刻畫,再度引起共鳴。 我們都生於那個不幸的年代。正當身體發育需要營養的階段,偏偏遇上了「三年自然災害」。那種刻骨銘心的飢餓感,一生一世也記得。 那個時代,人的又餓又饞的程度,說起來難以置信:外婆去世,大人在火葬場和職員商討何時爐子有空,我卻以
2023-02-24
3
此作者尚未建立專題
看看更多精彩內容
VAF - vocus and friends
此會員尚無此系列 NFTs
看看更多 NFTs
了解
如何蒐集勳章
想閱讀更多
葛雋
的內容?
立即追蹤
領取見面禮
只要設定追蹤作者,即可享有 48小時
Premium 閱讀權限
先不用,謝謝
前往領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