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速寫體驗講座分享
方格精選

旅行速寫體驗講座分享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raw-image

最近,LOG-ON邀請我作Traveler’s Notebook旅行使用心得分享。這次分享會正好是一個機會,讓我回顧過去幾年的畫作,讓我思考我是如何開始、如何練習、如何有所進展。一個人如何去掌握一件他本來不懂甚至覺得難的事情,如何在時間不多的情況下有多次練習的機會?是否等到一定的條件才可以做一件事?我們能夠創造對自己有利的條件?沒條件的話,是否有其他的出路?

raw-image

於是在提及為何用Traveler’s Notebook作為旅行的畫冊工具,並介紹其特色時,我也分享一些有關進步的方法。當然,這些方法都是過去數年偶然下發現,也不一定適合所有人,所以只供參考。這篇文章我會就這次分享會再作進一步的統整和補充。

接納是接受自己一步一步來,表現不平均屬正常

為別人來說,畫畫可能跟天份有關,也可能是需要接受培訓的專業。的確畫畫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會的事情,草間彌生10歲的一幅公開作品,不會是她人生第一張畫。沒天份,還可以找適合自己的方法去進步。

raw-image

學習過程中的表現有時會進也會退,但長遠來說會進步,所以要接納自己表現不平均。

完美主義往往構成進步的阻礙,100分滿分當然最好,但也會遙不可及、知難而退,結果連起步都放棄。也許根本不可能100分,但有可能至少拿到1分或2分。我們需要有這種觀察,並時刻提醒自己,而這一兩分的關鍵在於開始,而不是因為沒100分不做。

所以我們首先要做的,是先開始再算。永遠不開始,就永遠0分,更不會有進步的可能。

減低阻力、不浪費無謂的精力才有進步空間

難以做到的原因往往是猶豫、擔憂、害怕失敗,這些想法其實正常,但長期都這樣想,其實都蠻浪費時間、也蠻累人,如此疲勞愈是積累,拖延愈是出現,起步愈是吃力。我們需要覺察這種情緒長久是否解決問題,並需要自己開始減少精力時間上的浪費,盡可能留給最應該解決的事情上。

「化悲憤為行動」就是這意思,也是能量管理的其中一環。如果怕在畫簿畫得不好或畫錯,可以試試先在sticky notes、草稿紙上畫畫看,畫不好你可以選擇扔,或是貼在筆記本加上文字附註作為學習記錄;畫得好當然也可以貼進去!一方面沒壓抑自己的擔憂,另一方面也找到方法去練習,而非索性因難而不做。

raw-image

同樣,精準、仔細、大場景太難畫了,所以先畫身邊的小物件開始,也不須完全精確,畫在小sticky notes,這樣即使生活太繁忙,還是可以找個幾分鐘下一下筆,這樣「降低要求」令起步有了可能,總好過一直都沒開始。

raw-image

只要令自己容易開始,其他如進度、表現、產量自然隨之而來。這次容易開始也容易做到,做的過程中也會觀察到自己可以下一步怎樣做,甚至慢慢喜歡這過程,覺得可以更常做、每次可以做多點。正如跑步都是由一兩公里開始,常跑了就準備好每次跑更多,如三公里以上。這情況有如用手機,手機輕薄易於攜帶和拿出起來看,即使關上螢幕,要再打開也不麻煩。所以用手機已經成了習慣。

raw-image
同樣在日常生活裡,是否可以為自己設計一個像手機容易進行的流程,如把筆記本放在身旁,並附上一枝筆?現在所想到的要求是否唯一的可能性?現在畫的效果一定不好看?也別把過程變太複雜,這會變成阻力,也會令自己累更沒精力開始。

這次分享,是繼上年分享旅遊書後,再次向大眾分享,但題目已經有所不同,不過就更輕鬆的預備,回顧去年寫的《演說的意義》:

我也明白到自信心的來源。阻礙自己的往往是還未碰到那事情前不停的擔憂,最痛苦也是那個時候,而非進行當中。當給予自己一個機會做做看看,你會發現絕大部分所煩惱的,最終都不會發生,事情跟你想像的有很大的不同,甚至可以更好,尤其是其實你可以做到的時候。不要太拘泥於不同程度的過錯,只有容許不完美的地方,給予耐性,自己才會有前進的空間。演說也是,畫畫也是,語言也是,跑步也是⋯⋯

所以我在分享中最後一張簡報是:

raw-image
raw-image

相片提供:


延伸閱讀



avatar-img
Alvin Cheng的沙龍
134會員
29內容數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lvin Cheng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如果一個人、企業感覺自己到了瓶頸,他需要提醒自己其實可以think outside the box,尤其要想出更好玩的新可能性、嘗試不同的方法,瓶頸只是暫時現象,還未想到前路的狀態而已。
倒不如不要太著眼浪費,而是問我可以如何善用?我希望和預期這方式能帶給我什麼?就如我最終把書、印刷品全扔掉,但不代表我完全不珍惜這些物質的內容,我珍惜的是印刷品裡面的內容甚至智慧、我在閱讀過程把它們轉化為行動和成長的一環,這些個人內在轉變過程,恐怕沒辦法用眼看見,只有自己最清楚。
每當離開旅館,甚至旅程結束,第一件事往往想到的總是「回到現實」,但是有些旅館的住宿、設計理念,是否在自己居住的地方也可以營造?旅行過後,究竟我想過一個怎樣的生活、想有怎樣的住宿?是不是因為「生活太難」就只有埋怨和等運到?能不能先從小事做起?
沒懷著太大期望,只是想一試。我覺得Nine Hours還是能做到他們在網站所說的概念:對於十分短暫的停留,這類旅館十分重要!不只是下塌的住所,還有為翌日的行程做好精神上的準備。
為這次應對超級颱風的經歷做筆記,當下次有同類事件再發生,我可以藉回顧那次經驗,作出更好的抉擇和行動。不做筆記的話,就很容易淡忘甚至記錯那時的經歷,並輕視其嚴重性。
終於把最近京都旅程的繪本完成了!在旅途中完成了43頁,回來後再完成20頁和上圖的封面,但因為在香港有很多事情要辦,所以要在旅程後三個月才能弄好這本。
如果一個人、企業感覺自己到了瓶頸,他需要提醒自己其實可以think outside the box,尤其要想出更好玩的新可能性、嘗試不同的方法,瓶頸只是暫時現象,還未想到前路的狀態而已。
倒不如不要太著眼浪費,而是問我可以如何善用?我希望和預期這方式能帶給我什麼?就如我最終把書、印刷品全扔掉,但不代表我完全不珍惜這些物質的內容,我珍惜的是印刷品裡面的內容甚至智慧、我在閱讀過程把它們轉化為行動和成長的一環,這些個人內在轉變過程,恐怕沒辦法用眼看見,只有自己最清楚。
每當離開旅館,甚至旅程結束,第一件事往往想到的總是「回到現實」,但是有些旅館的住宿、設計理念,是否在自己居住的地方也可以營造?旅行過後,究竟我想過一個怎樣的生活、想有怎樣的住宿?是不是因為「生活太難」就只有埋怨和等運到?能不能先從小事做起?
沒懷著太大期望,只是想一試。我覺得Nine Hours還是能做到他們在網站所說的概念:對於十分短暫的停留,這類旅館十分重要!不只是下塌的住所,還有為翌日的行程做好精神上的準備。
為這次應對超級颱風的經歷做筆記,當下次有同類事件再發生,我可以藉回顧那次經驗,作出更好的抉擇和行動。不做筆記的話,就很容易淡忘甚至記錯那時的經歷,並輕視其嚴重性。
終於把最近京都旅程的繪本完成了!在旅途中完成了43頁,回來後再完成20頁和上圖的封面,但因為在香港有很多事情要辦,所以要在旅程後三個月才能弄好這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