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人造意識》—人類是否真擁有自我意識的控制權?

【影評】《人造意識》—人類是否真擁有自我意識的控制權?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raw-image

《人造意識》是一部低成本的驚悚科幻片,當初於美國、英國上映時口碑極佳,在爛蕃茄上更是高達92%新鮮度,曾被奧斯卡提名最佳原著劇本。

以年輕工程師Caleb (多姆納爾格里森 飾)被選為AI實驗參與者而前往深山中的實驗室,在該計劃人Nathan (奧斯卡伊蕯克 飾)的領導下,開始了與人造人Ava(艾莉西亞薇坎德 飾)進行圖靈測試(一種人性實驗),隨著與艾娃頻繁接觸,周旋於人與人造人之間的Caleb,一開始覺得Nathan是朋友,但在Ava的說服及誘惑,以及自身查找的線索中得知Nathan不如想像中的友善,漸漸不知道該相信誰?也開始對「人性」及「自我」產生困惑…

raw-image

整部片主要角色其實只有三個人,(其實還有第四人,但她是沒有台詞的低階人造人…),如同神創造人類第一個女性夏娃,Nathan創造了Ava,而Ava亦與夏娃相似,在見到除了造物者外的第一位男性人類---Caleb之後開始一連串的圖靈測試,在頻繁接觸下,他們如同初嚐禁果般,Ava不願被禁錮在Nathan創造的伊甸園,開始有了更多的自我意識與反抗,而Caleb則漸漸失去了應有的理性思考…甚至到後來懷疑起自己會不會也只是個設計精良的人造人,而有了自殘行為…

raw-image

電影探討的主旨很簡單,便是人類的本質,或者應該說是自我意識的本質。

連面對真正的人類,當自己與對方對話的時候,我們都不一定能判斷一個人是否真的在思考?再者,怎麼知道他的思考與視角是否跟你相同亦或是相去甚遠?

人性的本質是透過對話與持續互動建立信任感,但在對話與互動過程中,其實都是種試探,由對方的反應與舉動來判斷彼此的價值觀與人格是否值得信賴,還是只能淪為利益交換?

raw-image

聖經裡神以七天創造了夏娃,電影裡亦使用Caleb與Ava接觸的七個階段呼應她的「人格成長」。導演透過人與人的互動,人與人造人的互動,人造人與人造人的互動讓觀眾清楚窺見人性的本質—單純與邪惡、信任與懷疑、試探與利用。在這座遺世獨立的實驗室裡,每個人/人造人都在絞盡腦汁的試探彼此或懷疑自己。

raw-image
Ex Machina一詞源自拉丁語片語Deus ex machine , 其中Deus 意為God (Deus exmachine英譯為 God from the machine),在文學上是「舞台機關送出來的神」之意,希臘古典戲劇當中,會用一架真正的「起重機」讓飾演天神的演員在事件發展到一半時凌空而降,以便他或她能夠解決複雜的情節或是指引結局。當今多使用在形容結局取巧並拯救困境中角色的劇作。 (資料來源:國家教育學院)或許Ava正是前來了結Nathan棄人性於不顧,不斷以個人欲望創造人造人惡性循環下的神吧!
raw-image

場景部份選在挪威,不同於大多數的科幻片以冰冷的水泥牆、冷色系色調的呈現,《人造意識》選擇了挪威某個山林裡的飯店為場景,在大自然的環繞下,自有溫暖的光景色調,不至過度冷漠的科技感,同時也反映了Nathan塑造的都是具有人類情感甚至能超越人類思考的人造人。

raw-image

很可惜的《人造意識》當年並未上院線,以AI題材來說,僅探討人性的特點,並未摻雜其他不必要的元素,例:AI是否會帶來世界大戰、人造人與人類戀愛等狀況,導演選擇專心說好一個故事,以科幻探討人性,以其深度取代了廣度。

若有一天人造人也像人類能夠擁有自我意識思考並做決策,當人造人不再是機器人,而是有肉身有感情的個體時,人類怎麼還能驕傲的以最高等生物安然自居?而為了欲望與方便創造出更高科技的人們,究竟是控制了科技,還是被科技所控?

raw-image

《人造意識》/《 機械姬》- Ex Machina

發行日期:2015/01/21 (英國) 2015/04/10 (美國)

片長:108 mins

台灣發行商:環球影業/傳訊時代多媒體

導演: 亞力克斯·嘉蘭(Alexander Garland)

主要演員: 多姆納爾·格里森 (Domhnall Gleeson)、艾莉西亞·薇坎德( Alicia Vikander)、奧斯卡·伊薩克( Oscar Isaac)

【本文為 #傳訊時代多媒體 邀稿,文字版權為本人及傳訊共同擁有,非經同意不得轉載使用】

部份圖片來源:IMdb

avatar-img
大西歷險記的沙龍
10會員
19內容數
電影筆記 x 人生雜談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大西歷險記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簡單來說,《怪胎》就是兩個強迫症(OCD)患者的瑣碎愛情故事。 (完) 別鬧! 《怪胎》無疑是近年來我最喜歡的國片 很多人討論它的美術、設計,活潑鮮明的配色,確實牢牢抓住了我的目光,但我天生不帶美感,所以無法評論,就說喜歡的原因吧!(以下圖多) 相信不少人是被「強迫症」+「戀愛」這個富有創意的題
真實案件改編 改編自2009年南韓順天黃田面龍林村氰化鉀馬格利米酒殺人事件,該案件偵辦了將近兩個月,直至女兒被性侵才水落石出。 犯案原因來自一段長達十年父女亂倫而造成的悲劇,據悉,涉嫌殺母的女兒智商不足,警察判斷應該沒有謀殺的能力,檢察官研判可能是父親買毒藥教唆女兒下毒,而造成母親與一名友人中毒身
《金都》是由香港新銳導演黃綺琳首次編導的愛情電影,電影表面上探討的是愛情與婚姻,但反映的是追尋自由與探討自我。黃綺琳以自小比鄰而居、專營婚姻相關事宜的金都商場為舞台,以平實的口吻敘述三十出頭的女性面對婚姻的焦慮與嚮往自由的渴望。 三十出頭的莉芳(鄧麗欣 飾)在香港最大的婚宴商場金都商場工作,與她交往
2011年改編自九把刀的《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柯騰錯失了沈佳宜,國片再度捲起了一場青春校園純愛炫風,2015年《我的少女時代》喚回六七年級生的青春回憶,多了喜劇成份,而2016年改編自藤井樹同名小說的《六弄咖啡館》更以男女主角的故事貫穿了主旨—「一樣的青春,不一樣的人生」,讓電影直至結尾充滿了
《小小戀歌》已於10/04上映 “ほら あなたにとって大事な人ほどすぐそばにいるの ただ あなたにだけ届いて欲しい 響け恋の歌…” (你看 對你而言最重要的人 其實就近在身邊 我現在只想讓你聽到這首小小的戀歌…) 還記得2007年夏天「小小戀歌」出現在經典日劇《求婚大作戰》健三生日的那集,伴隨著
《再見了,唇》為2002年電影《害蟲》獲得日本電影專業大賞最佳作品獎導演獎、2003年電影《黃泉路》榮獲第27屆日本電影學院優秀導演及劇本獎的日本著名編導鹽田明彥首次跨足音樂界,結合夢想與三角戀愛的故事,並與知名創作者秦基博及愛繆合作,為電影量身打造主題曲及插曲。 當失去了夢想與共同點,
簡單來說,《怪胎》就是兩個強迫症(OCD)患者的瑣碎愛情故事。 (完) 別鬧! 《怪胎》無疑是近年來我最喜歡的國片 很多人討論它的美術、設計,活潑鮮明的配色,確實牢牢抓住了我的目光,但我天生不帶美感,所以無法評論,就說喜歡的原因吧!(以下圖多) 相信不少人是被「強迫症」+「戀愛」這個富有創意的題
真實案件改編 改編自2009年南韓順天黃田面龍林村氰化鉀馬格利米酒殺人事件,該案件偵辦了將近兩個月,直至女兒被性侵才水落石出。 犯案原因來自一段長達十年父女亂倫而造成的悲劇,據悉,涉嫌殺母的女兒智商不足,警察判斷應該沒有謀殺的能力,檢察官研判可能是父親買毒藥教唆女兒下毒,而造成母親與一名友人中毒身
《金都》是由香港新銳導演黃綺琳首次編導的愛情電影,電影表面上探討的是愛情與婚姻,但反映的是追尋自由與探討自我。黃綺琳以自小比鄰而居、專營婚姻相關事宜的金都商場為舞台,以平實的口吻敘述三十出頭的女性面對婚姻的焦慮與嚮往自由的渴望。 三十出頭的莉芳(鄧麗欣 飾)在香港最大的婚宴商場金都商場工作,與她交往
2011年改編自九把刀的《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柯騰錯失了沈佳宜,國片再度捲起了一場青春校園純愛炫風,2015年《我的少女時代》喚回六七年級生的青春回憶,多了喜劇成份,而2016年改編自藤井樹同名小說的《六弄咖啡館》更以男女主角的故事貫穿了主旨—「一樣的青春,不一樣的人生」,讓電影直至結尾充滿了
《小小戀歌》已於10/04上映 “ほら あなたにとって大事な人ほどすぐそばにいるの ただ あなたにだけ届いて欲しい 響け恋の歌…” (你看 對你而言最重要的人 其實就近在身邊 我現在只想讓你聽到這首小小的戀歌…) 還記得2007年夏天「小小戀歌」出現在經典日劇《求婚大作戰》健三生日的那集,伴隨著
《再見了,唇》為2002年電影《害蟲》獲得日本電影專業大賞最佳作品獎導演獎、2003年電影《黃泉路》榮獲第27屆日本電影學院優秀導演及劇本獎的日本著名編導鹽田明彥首次跨足音樂界,結合夢想與三角戀愛的故事,並與知名創作者秦基博及愛繆合作,為電影量身打造主題曲及插曲。 當失去了夢想與共同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