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疫苗爭議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國產疫苗 #臨床試驗。#緊急授權

§ 編輯部

五月份台灣疫情升溫,蔡英文總統在五月十八日談話中表示聯亞和高端的國產疫苗目前都到第二階段臨床試驗的收尾階段,希望七月底之前可開始提供國人施打。這則新聞引發了許多討論與爭議。


目前爭論焦點集中在於國產疫苗並未進行第三期臨床試驗。台灣政府似乎打算允許國產疫苗廠商只做第二期試驗,以三千多人來做受試者即可,免做第三期試驗就可以申請緊急使用授權(EUA)。然而, 目前國際各大藥廠獲得世界衛生組織、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或歐盟等重要機構緊急授權的疫苗,都有做到第三期,在真實環境當中,去比較實驗組(疫苗)與對照組(安慰劑)兩組受試者當中,後來感染COVID-19人數的差異,得出保護力的數據。即使沒有做到第三期結束,也一定有做到第三期Interim得出保護力和安全性數據後,才會申請授權,其人體試驗受試者人數都在三萬人、甚至六萬人以上。

目前有所謂台灣國產疫苗是將「二期/三期合併來做」的說法,這其實並不正確。高端,聯亞的送審人體試驗計畫書和受試者同意書上面,也是清楚寫著「二期試驗」。而且無論如何,兩家廠商的計畫書都只有在實驗室檢測實驗組與對照組受試者血液中的抗體效價等資料,並不會有真實環境下兩組染疫(或重症)人數比較的保護力數據,跟歐美疫苗的「第三期」或「二期/三期合併試驗」的研究設計差距甚大,受試者人數更是差到十幾到二十幾倍以上。

目前評論者還常提到的一個顧慮是台灣國產疫苗,倘若因為缺乏這些數據而無法取得主要國際監管機構的使用授權,海外市場銷售恐怕會受到影響。日後其他國家的入境若要求疫苗接種證明,也可能會影響到接種國人的出國待遇。

關於國產疫苗還有許多值得討論的科學與監管課題,而不僅限於三期臨床試驗。我們在此先推薦台大醫學院陳建煒教授的文章,該文對一些重要議題有清楚的討論。我們也希望後續能針對疫苗相關主題做更深入的介紹與探討。


avatar-img
後疫情關鍵字:整合筆記的沙龍
49會員
41內容數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停課不停學。#教育不平等 #弱勢與障礙兒童的權益與保護 今天宣佈全國停課延長到6/11,網路上家長一片哀鴻遍野,無法到校的孩子們都還好嗎? 一、解決數位設備落差無法弭平教育不平等         雖然疫情擴散令人怖畏,但改採遠距教學的方式,仍讓許多人憂心必然惡化的教育不平等。對於已經有非常多人注意
5月19日,衛福部同意緊急授權被視為抗疫中藥的「清冠一號」(NRICM 101)製造核可。這個去年由衛福部國家中醫藥研究所和臨床中醫師共同研發的中藥複方,原本是以膳食補充品的形式外銷,近來轉向以藥品內銷。一個處方中藥的核可,在中醫界卻引起不少爭議。
#去污名有助防疫。#萬華  #八大行業。#道德化的防疫障礙 萬華茶室足跡引發台灣西部多個縣市接連爆發疫情,並成為近日全台最熱的政策話題。報載前副總統陳建仁接受BBC受訪時,提到台灣未借鏡日本風俗業群聚感染教訓,導致破口。 不管是日本的自肅與或是台灣的強制歇業,都需要了解這些色情行業聚集地的運作實況,
#台灣防疫漏洞  #檢測 #普篩的幽靈  #彰化血清抗體調查  #疾病監測  #疫情治理 五月份台灣爆發社區感染之後,對於防疫究竟出了甚麼問題出現了反省和檢討。其中一些問題需要等日後的研究與調查才能釐清,然而,從相關討論也可看出一些重要的思考方向。其中,冠狀病毒研究專家、中央研究院院士賴明詔在蘋果日
#科技防疫。#台灣社交距離app #數位接觸者追蹤應用程式 從新冠疫情全球大爆發到現在,不少國家開始採用數位接觸者追蹤工具(digital contact tracing app, DCT app),也積極討論如何使其成為有效且透明的防疫工具。昨天「整合筆記」提到謹慎使用數位科技的原則,才有機會使其
#科技防疫  #隱私保護 #個人資料保護 數據技術與巨量資料之應用在此波COVID-19疫情,被許多國家廣泛用來作為防疫之重要工具,但卻也同時引起是否侵害或限制隱私權與個人資料保護之重要爭議;尤其技術發展往往相對單純,而各國所面臨之真正挑戰往往是在調和技術與權力之衝突。以英國接觸者追蹤程式之發展為例
#停課不停學。#教育不平等 #弱勢與障礙兒童的權益與保護 今天宣佈全國停課延長到6/11,網路上家長一片哀鴻遍野,無法到校的孩子們都還好嗎? 一、解決數位設備落差無法弭平教育不平等         雖然疫情擴散令人怖畏,但改採遠距教學的方式,仍讓許多人憂心必然惡化的教育不平等。對於已經有非常多人注意
5月19日,衛福部同意緊急授權被視為抗疫中藥的「清冠一號」(NRICM 101)製造核可。這個去年由衛福部國家中醫藥研究所和臨床中醫師共同研發的中藥複方,原本是以膳食補充品的形式外銷,近來轉向以藥品內銷。一個處方中藥的核可,在中醫界卻引起不少爭議。
#去污名有助防疫。#萬華  #八大行業。#道德化的防疫障礙 萬華茶室足跡引發台灣西部多個縣市接連爆發疫情,並成為近日全台最熱的政策話題。報載前副總統陳建仁接受BBC受訪時,提到台灣未借鏡日本風俗業群聚感染教訓,導致破口。 不管是日本的自肅與或是台灣的強制歇業,都需要了解這些色情行業聚集地的運作實況,
#台灣防疫漏洞  #檢測 #普篩的幽靈  #彰化血清抗體調查  #疾病監測  #疫情治理 五月份台灣爆發社區感染之後,對於防疫究竟出了甚麼問題出現了反省和檢討。其中一些問題需要等日後的研究與調查才能釐清,然而,從相關討論也可看出一些重要的思考方向。其中,冠狀病毒研究專家、中央研究院院士賴明詔在蘋果日
#科技防疫。#台灣社交距離app #數位接觸者追蹤應用程式 從新冠疫情全球大爆發到現在,不少國家開始採用數位接觸者追蹤工具(digital contact tracing app, DCT app),也積極討論如何使其成為有效且透明的防疫工具。昨天「整合筆記」提到謹慎使用數位科技的原則,才有機會使其
#科技防疫  #隱私保護 #個人資料保護 數據技術與巨量資料之應用在此波COVID-19疫情,被許多國家廣泛用來作為防疫之重要工具,但卻也同時引起是否侵害或限制隱私權與個人資料保護之重要爭議;尤其技術發展往往相對單純,而各國所面臨之真正挑戰往往是在調和技術與權力之衝突。以英國接觸者追蹤程式之發展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