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你直到最後#2】:離開時以我喜歡的樣子

【陪你直到最後#2】:離開時以我喜歡的樣子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媽媽,我能為妳做甚麼?」之後的我很常說這句話。

陪伴一個乳癌末期的病人,家屬究竟能做甚麼,我想就是一起面對死亡,並且提前做好準備。討論後事、討論死亡是至關重要的一件事,很多家庭(包含我家)都避諱討論死亡的議題,當下覺得不必要或不吉利,然而死亡往往是無預警的。因此提前做好準備,了解病人的想法,在死亡發生或需要做重大決定的時候才不會發生後悔的事,甚至是讓病人痛苦的事。


媽媽是個重視尊嚴和生活品質的人,所以做化療、手術和服用標靶藥大多採取消極治療,她想要美麗的離開。她和我說,她想要在大家的祝福下靜靜的離開,然後將我撒在陽明山的花葬樹葬區。


她知道自己往後癌細胞會轉移全身,身體虛弱最終器官衰竭而過世。為了走前不要插一堆管子在身上,完全失能不能自理,所以她打算簽〈放棄急救同意書〉(也稱DNR)

  • 基於對於病人生命權的保障「醫師法」、「醫療法」與「護理人員法」均提到對於病況危急的病人,應施予適當急救措施,故病人/家屬若未事先特別聲明,在病人生命徵象不穩定或消失時,醫護人員均會予以CPR,以求挽回生命。然而,對於存活期有限的末期病人,即便是在臨終、瀕死或無生命徵象時施予CPR等急救,只能短暫維持心肺功能外,已經受損的器官仍會持續惡化,且氣管內插管、呼吸器與電極等人工維生醫療對此類病人通常會帶來更多的身心痛苦折磨,故醫療人員會傾向建議讓病人在生命最後終站到達時,不要施予CPR。而此項醫療不作為,需依照安寧緩和醫療條例規定,徵得病人/家屬的同意,故需有DNR書面簽署,以茲證明。依據:「安寧緩和醫療條例」第一、三、四、七條。「醫療法」第六十條。「醫師法」第二十一條。「護理人員法」法第二十六條。
  • DNR Q&A 高雄榮民總醫院 家庭醫學部 安寧緩和醫學科


我的媽媽:「我很幸運,我還有兩年,夠我跟這世界好好道別了!」

我的媽媽:「我很幸運,我還有兩年,夠我跟這世界好好道別了!」


「我很幸運,我還有兩年,夠我跟這世界好好道別了!」

媽媽甚至成立一個社團裡頭都是關於癌症末期無痛治療、病人自主權的相關資訊,或媽媽如果死在家裡該如何處理。同時堅定表示她想盡可能的不要痛,任何會劇痛的治療都會拒絕。同時,媽媽在家有時間或在急診時她會寫一封封信給她身邊的人,也會寫自己的遺書,內容包括遺產怎麼分配、後事如何舉辦、媽媽過世後要出一本繪本等。

現在起,我要守護媽媽的遺願,並且陪著她走完這個不容易且艱辛的一步。讓她好好的與世界與她愛的人告別,讓她盡可能不要痛,讓她以她喜歡的方式離開,就是愛她的我唯一能做的。


愛著家人的你,陪他走最後一程的你,都是他們眼中的天使。


avatar-img
詩婕的沙龍
7會員
25內容數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詩婕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面對癌症末期#1】:癌症與她的女兒 2017年剛升高一的我得知媽媽是乳癌第四期。 記得那天媽媽去榮總聽檢查結果,回到家一邊脫著鞋子一邊問她結果怎麼樣如何,她沒說甚麼只是苦笑著看著我,手招了招示意我坐過去。當時心想,肯定是壞消息吧。我緩緩一步一步的坐下,在小學時媽媽就已經有乳癌初期的經驗,所以有復發
第一次,從小小的掌心感受著你的存在。當時還不知道你的樣貌,但對你的第一印象便是那是讓我全身興奮的踏實感與自信心。炙熱的心跳聲一聲一聲的傳遞到右手,鉛筆沙沙在紙上作響,作文紙、學習單和週記是你陪伴我的痕跡。每當與你獨處時刻來臨,我十分興奮準備大顯身手,享受來自四面八方的掌聲。 升上國中,你的輪廓漸漸清
finally landing今天終於考完指考了,剛考完後真的很興奮,但更多的其實是感恩。 準備六個月受到身邊許多人的幫助,有人聽我無病呻吟,有人在我崩潰大哭時陪我哭,有人彌賽亞般降臨,告訴我考試並不會改變你的價值,有人陪伴恐慌的我度過每個片段,有人給我很多參考書,有人每天冒著體感溫度46度來我家陪
大家闔家賞月烤肉過中秋。 在高雄姑姑失控發飆,摔筷子,她一邊哭一邊罵,明明她一直攻擊我們,嘴上說見到我們全家她就難受,不斷與我們劃清界線,甚至說未來有任何活動都不必通知她,就算自己死了、病了也不關我們的事,總之說了許多難聽傷人的話。 聽到這裡,我應該要很生氣、很傷心的,但...內心迴盪的是「心疼」
【顛覆所有你對新聞媒體的定義】 自從喜歡上新聞這個行業後,常常閱讀記者經驗談相關的書,書中內容每次都能燃起我對這行業的尊敬與使命感,記者是個非常偉大的行業,但它同時也充滿爭議、需要克服很多難關,對此我有很多提問,包含: 「真相的定義甚麼?它是主觀還是客觀?」 「大家都說報導要保持客觀,但要如
最近再次看到與惡的距離的插曲—別讓我走遠,聽兩次都使我崩潰大哭。 「Don’t  you stay 多看我一眼」這句歌詞聽起來,像是李曉明對妹妹李曉雯的求救信號。 世界上的人都是好人,然而命運都讓它們深陷黑暗無比的陰影。 「Don't you stay?陪在我身邊,無視這世界任何崩裂,看進我所
【面對癌症末期#1】:癌症與她的女兒 2017年剛升高一的我得知媽媽是乳癌第四期。 記得那天媽媽去榮總聽檢查結果,回到家一邊脫著鞋子一邊問她結果怎麼樣如何,她沒說甚麼只是苦笑著看著我,手招了招示意我坐過去。當時心想,肯定是壞消息吧。我緩緩一步一步的坐下,在小學時媽媽就已經有乳癌初期的經驗,所以有復發
第一次,從小小的掌心感受著你的存在。當時還不知道你的樣貌,但對你的第一印象便是那是讓我全身興奮的踏實感與自信心。炙熱的心跳聲一聲一聲的傳遞到右手,鉛筆沙沙在紙上作響,作文紙、學習單和週記是你陪伴我的痕跡。每當與你獨處時刻來臨,我十分興奮準備大顯身手,享受來自四面八方的掌聲。 升上國中,你的輪廓漸漸清
finally landing今天終於考完指考了,剛考完後真的很興奮,但更多的其實是感恩。 準備六個月受到身邊許多人的幫助,有人聽我無病呻吟,有人在我崩潰大哭時陪我哭,有人彌賽亞般降臨,告訴我考試並不會改變你的價值,有人陪伴恐慌的我度過每個片段,有人給我很多參考書,有人每天冒著體感溫度46度來我家陪
大家闔家賞月烤肉過中秋。 在高雄姑姑失控發飆,摔筷子,她一邊哭一邊罵,明明她一直攻擊我們,嘴上說見到我們全家她就難受,不斷與我們劃清界線,甚至說未來有任何活動都不必通知她,就算自己死了、病了也不關我們的事,總之說了許多難聽傷人的話。 聽到這裡,我應該要很生氣、很傷心的,但...內心迴盪的是「心疼」
【顛覆所有你對新聞媒體的定義】 自從喜歡上新聞這個行業後,常常閱讀記者經驗談相關的書,書中內容每次都能燃起我對這行業的尊敬與使命感,記者是個非常偉大的行業,但它同時也充滿爭議、需要克服很多難關,對此我有很多提問,包含: 「真相的定義甚麼?它是主觀還是客觀?」 「大家都說報導要保持客觀,但要如
最近再次看到與惡的距離的插曲—別讓我走遠,聽兩次都使我崩潰大哭。 「Don’t  you stay 多看我一眼」這句歌詞聽起來,像是李曉明對妹妹李曉雯的求救信號。 世界上的人都是好人,然而命運都讓它們深陷黑暗無比的陰影。 「Don't you stay?陪在我身邊,無視這世界任何崩裂,看進我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