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不缺演說家,而是好的傾聽者

世上不缺演說家,而是好的傾聽者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兩個耳朵勝過一張嘴」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周遭有些朋友非常熱門,原因是他們可能更願意聽別人說話!

當一個侃侃而談的人並不困難,多數人也只想擔任這個角色。如果有個人一直有著熱切的眼神聽你講故事、關心你,會讓我們信心大增,且更願意和他說更多的事情。

把別人說的話聽完,並不是我們標題所述說的「好的傾聽者」。我們舉個例子:

小明是一位上班族。今天他不小心在工作上犯了大錯、得罪老闆而被罵個臭頭,好不容易熬過上班,久違的和老朋友阿翰相約在酒吧訴苦。過程中阿翰不斷分心打岔、回訊息,在說完之後,阿翰也只回了「是哦,沒關係啦日子還是得過,下次小心不要再犯錯了」。

在我看來,小明並不覺得自己有鬆了一口氣,甚至有說等於沒說一樣。如果你是阿翰,要怎麼做一個好的傾聽者呢?


首先,我們先釐清那些容易打斷別人、不顧別人想法、愛說大話的人。

誇誇其談 不等於好口才


原因一:他們可能急於融入環境

在會議上不小心遲到,趕快發表意見彌補缺失;朋友聊得興高采烈,怕被邊緣趕快說些事情。想讓大家認為自己也是一份子或是怕會被疏離,又或者人都是喜愛被關注的,我們想要受到注目、受到尊重,這也是有可能的。

但要小心,一不小心發表太多無關緊要的事情,就容易被大家冷眼看待也有可能話題就因為你而結束了!

我的作法是,可以先慢慢靠近並專心聆聽別人的話題,聊些什麼?思考話題是你能夠插入的情況嗎?等待時機出現再講出自己的想法。如此一來,大家對你突然的出現,也不會感到意外、突兀。

原因二:想趕快發表意見,思維動得比別人快

還沒聽完別人說完話,就急於發表自己的意見。或許他們並非有意,而是想趕快獲得解答、怕問題忘記問、希望能提出一針見血的意見…等情況。但我們都知道會插話的人會被視為沒有禮貌不夠有耐心,還是會不小心就插話了。

不妨先等別人把話說完,如果手邊是可以拿起筆記本的情況,建議你先把問題用「關鍵字」寫下來,等事後再來問,會讓別人更能專心且願意地回答你的問題。


怎麼做一個好的聆聽者

Photo by saeed karimi on Unsplash

Photo by saeed karimi on Unsplash

1. 不隨便打斷

「打斷」是大忌,如果一個人打斷你想說的話,想必你也沒有興致再說下去了,心情也會受到影響。直觀而言,當一位好的聆聽者的第一步,就是讓他先把想說的話先說完,畢竟讓他把話說完,也是最基本的尊重。

2. 關鍵字的延伸

先從對方的聊天中,抓取關鍵字。比如以下方的談話紀錄來說:

「小美,我跟你說,我今天工作受到一些打擊,想要換工作了!」

關鍵字可能是:打擊、換工作

你可以回應,「你在工作上受到什麼打擊,是被同事排擠了嗎?」「什麼事情嚴重到要換工作?」,接著你可以問「那之後你想從事什麼樣的工作?」、「你現在有什麼想法」等等。

事實上,我們的目的是為了讓這段聊天繼續下去,引導出話題的重點。

3. 簡要重點的重述或給予回饋

一定有些朋友,故事很長、想講的話很多。如果你願意聽完,你可以針對他講的話給予正向的回饋和聽完這件事的心得;如果不小心恍神,你也能針對有聽到一部份內容的關鍵重點重述,他也一定會回覆甚至增加更多訊息讓你知道。

聽完這些,是不是有覺得當一個好的傾聽者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為我們都習慣說給別人聽,希望別人贊同我們、認同我們、支持我們的想法。

這也是多數人都樂於當位演說家,而不是台下的傾聽者

做為一名傾聽者,我們需要融入對方的情感,而在完全理解對方感受及事情全貌之前,也要記得先不要急著「安慰」、太快「贊同」他的想法、或跟著痛罵他人來「取悅」對方,重要的還是聽完對方講完,擁有更主觀的看法與回應。






謝謝您花了時間觀看我的文章,如果你也對職場生活有興趣,想看更多我在職場經驗的見解!歡迎追蹤我的專題《1/6|職場生活大聲說📣》,或是直接追蹤我的《個人頁面》。非常感謝大家🤞


avatar-img
瑞茜女孩的沙龍
22會員
27內容數
分享不專業職場觀點,生活一定會遇到的根本問題 既然不能躲掉,那就勇敢面對吧!!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瑞茜女孩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我曾經有聽過一個例子,在某公司擔任專案職員的john,某天在上班途中被會計部門的同事請求幫忙算帳,因為年底人手不足。john心想這又沒什麼,於是很樂意的去幫忙。於是大家都知道john是個願意樂意協助不是他分內工作的事情時,大家都變得很愛找他幫忙,比如說:做報表、算帳、分析…樣樣來。
我會說我羨慕特斯拉的執行長伊隆馬斯克(Elon Musk),因為他是全球最年輕的白手起家億萬富豪也是年僅26歲的罕見天才;我也會羨慕擁有百萬年終的那些在職員工。 簡單來說,羨慕是看見別人有某種長處、好處或有利條件而希望自己也有。 簡單來說,忌妒是對才能或境遇比自己好的人心懷不平與怨恨。
「永遠不要浪費一場好危機」,前英國首相邱吉爾曾經說過這句話,我認為非常適合套用在今年(2021)年上。百年一遇的新冠疫情,影響了全球的運轉機制,帶給產業的巨大衝擊,也間接改變人們的生活習慣,竟也是新的轉折點! 這次衝擊,你也有為自己創造機會嗎? 為什麼呢?「因為時代又改變了!」
想像一下,你為了這禮拜的活動要準備上台表演,明明準備了很久,但是上台表演時,太緊張卻什麼都忘了。 「奇怪~我明明都記得卻想不起來?」 其實並不是你練習不夠多、不夠努力,而是你可能把自己看的太重要了! 今天呢,我來告訴你不一樣的方法,雖然沒有實質的步驟,但是卻能很有效的排解緊張的情緒!
「生活」與「工作」常常被人們放在翹翹板的兩端做比較,一不小心就會失去平衡。當生活壓力變重,就會無形施壓在工作身上,讓人不得不向現實屈服;當工作壓力變重,休閒的彈性時間就有可能被壓榨。由上得知,只要在其中一方增加一些重量,就可能導致翹翹板不再平衡。 即使佔用一點時間,你也會覺得這是生活中的一部份!
你也是「內向人」嗎?在職場上被定義成總是默默替別人做事的工作者,沒有嶄露頭角的機會,甚至能力被低估。難道內向的人一定無法出頭天嗎?有些人會告訴你,你就強迫自己變成「外向」的人吧!但本性難移「我就是無法成為外向的人!」然而內向的人並不是一定吃虧,其實是需要一些方法和技巧讓自己"演好"外向的人。
我曾經有聽過一個例子,在某公司擔任專案職員的john,某天在上班途中被會計部門的同事請求幫忙算帳,因為年底人手不足。john心想這又沒什麼,於是很樂意的去幫忙。於是大家都知道john是個願意樂意協助不是他分內工作的事情時,大家都變得很愛找他幫忙,比如說:做報表、算帳、分析…樣樣來。
我會說我羨慕特斯拉的執行長伊隆馬斯克(Elon Musk),因為他是全球最年輕的白手起家億萬富豪也是年僅26歲的罕見天才;我也會羨慕擁有百萬年終的那些在職員工。 簡單來說,羨慕是看見別人有某種長處、好處或有利條件而希望自己也有。 簡單來說,忌妒是對才能或境遇比自己好的人心懷不平與怨恨。
「永遠不要浪費一場好危機」,前英國首相邱吉爾曾經說過這句話,我認為非常適合套用在今年(2021)年上。百年一遇的新冠疫情,影響了全球的運轉機制,帶給產業的巨大衝擊,也間接改變人們的生活習慣,竟也是新的轉折點! 這次衝擊,你也有為自己創造機會嗎? 為什麼呢?「因為時代又改變了!」
想像一下,你為了這禮拜的活動要準備上台表演,明明準備了很久,但是上台表演時,太緊張卻什麼都忘了。 「奇怪~我明明都記得卻想不起來?」 其實並不是你練習不夠多、不夠努力,而是你可能把自己看的太重要了! 今天呢,我來告訴你不一樣的方法,雖然沒有實質的步驟,但是卻能很有效的排解緊張的情緒!
「生活」與「工作」常常被人們放在翹翹板的兩端做比較,一不小心就會失去平衡。當生活壓力變重,就會無形施壓在工作身上,讓人不得不向現實屈服;當工作壓力變重,休閒的彈性時間就有可能被壓榨。由上得知,只要在其中一方增加一些重量,就可能導致翹翹板不再平衡。 即使佔用一點時間,你也會覺得這是生活中的一部份!
你也是「內向人」嗎?在職場上被定義成總是默默替別人做事的工作者,沒有嶄露頭角的機會,甚至能力被低估。難道內向的人一定無法出頭天嗎?有些人會告訴你,你就強迫自己變成「外向」的人吧!但本性難移「我就是無法成為外向的人!」然而內向的人並不是一定吃虧,其實是需要一些方法和技巧讓自己"演好"外向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