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的二三事

寫作的二三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以前我寫文章的平台大部分是fb,後來慢慢轉到方格子。我發現只要在fb會受歡迎的文章,貼到別的平台也不會太差。可能是因為大家的視覺極限已經被tune到跟fb主視覺框差不多了,因此如果一篇文章在fb上呈現的排版是舒適的,應該就會符合大部份的閱讀需求。

不過,寫作重要的還是內容,我一直相信內容要好,首先得要感動自己。我大部份的文章都在寫職場和生活,這類的文章通常都有我自己的觀察,再加上一點自己解讀,通常共鳴度會高一點。有一部分的主題會寫學生,畢竟我一整天都在跟學生混,難免會有很多故事可以講。

最近想寫的另一類文章是關於自我和解和諮商的相關主題,這類的文章我就會放方格子,因為有很多的自我揭露和對話,格友通常都不是認識的人,比較不會尷尬。這類的主題可能不討喜,我寫的時候也沒有期待,但是寫得時候就是療程,自己覺得身心舒暢就好。

關於自己是怎樣的創作者,我目前沒有想法。寫作對我來說,是生命的整理和記錄,如果剛好有給人一點點安慰和啟發,那真的是運氣很好。

最後謝謝幫我按愛心的格友❤ 每個都是很大的鼓勵。


avatar-img
陳踢娜的沙龍
21會員
107內容數
教育界像是個粉筆堆成的象牙塔,圈子裡的我還在適應,希望能在完全融入前,留下一點自己的看法和教學觀察紀錄,怕自己以後忘記。有可能一直都是心靈上的圈外人,不過也沒關係啦!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陳踢娜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貴也是一個很多人不陌生的人生角色:「倒數第二個男/女朋友」。我們通常會譴責那個隱瞞不想結婚的人,浪費人家青春,害別人花了這麼多時間在自己身上。但是,話說回來,如果一早就老實交代了,真的有比較好嗎?
疫情進入下半場,有的人結束遠端工作,有的人還在繼續,不知道經歷了諸多挑戰的遠端工作者們還好嗎?遠端工作期間,我參加了許多線上講座及小團體活動,發現很多名稱都有「伴侶關係」、「如何溝通」、「關係焦慮」等關鍵字,各媒介平台和社群上,也常有疫情分手潮、離婚潮等文章或討論出現,可見因為遠端工作產生的伴侶關係
冷氣吹出來的涼風,彷彿也像是全家人的期待。在貧困的環境裡,任何有限的資源,都不該被浪費,只能被精準地、一絲不苟地投注在看起來還有希望的下一代身上。
一位好友最近請打來求助,說她最近要去一間公司求職,錄了一段自我介紹,請我幫她聽聽看有沒有需要改善的地方。這位朋友剛面臨失業,聲音聽起來狀態不太好,於是我立刻請她把檔案寄過來,並把下午的事情排開,希望可以幫上她一點忙。我認真地聽完錄音檔後,在紙上寫下建議與調整方向,最後再打電話過去跟她討論我的想法。
最近幾天在疫情新聞很活躍的林靜儀醫生,被某個網紅攻擊「年紀大、離過婚、姊弟戀…」等等,林醫師的反擊讓這件事浮上檯面,說真的如果她沒出來反擊,可能有一堆人跟我一樣,根本沒聽過這個網紅。
居家工作邁入一個月,本來以為最大的挑戰是工作,結果卻是生活。
貴也是一個很多人不陌生的人生角色:「倒數第二個男/女朋友」。我們通常會譴責那個隱瞞不想結婚的人,浪費人家青春,害別人花了這麼多時間在自己身上。但是,話說回來,如果一早就老實交代了,真的有比較好嗎?
疫情進入下半場,有的人結束遠端工作,有的人還在繼續,不知道經歷了諸多挑戰的遠端工作者們還好嗎?遠端工作期間,我參加了許多線上講座及小團體活動,發現很多名稱都有「伴侶關係」、「如何溝通」、「關係焦慮」等關鍵字,各媒介平台和社群上,也常有疫情分手潮、離婚潮等文章或討論出現,可見因為遠端工作產生的伴侶關係
冷氣吹出來的涼風,彷彿也像是全家人的期待。在貧困的環境裡,任何有限的資源,都不該被浪費,只能被精準地、一絲不苟地投注在看起來還有希望的下一代身上。
一位好友最近請打來求助,說她最近要去一間公司求職,錄了一段自我介紹,請我幫她聽聽看有沒有需要改善的地方。這位朋友剛面臨失業,聲音聽起來狀態不太好,於是我立刻請她把檔案寄過來,並把下午的事情排開,希望可以幫上她一點忙。我認真地聽完錄音檔後,在紙上寫下建議與調整方向,最後再打電話過去跟她討論我的想法。
最近幾天在疫情新聞很活躍的林靜儀醫生,被某個網紅攻擊「年紀大、離過婚、姊弟戀…」等等,林醫師的反擊讓這件事浮上檯面,說真的如果她沒出來反擊,可能有一堆人跟我一樣,根本沒聽過這個網紅。
居家工作邁入一個月,本來以為最大的挑戰是工作,結果卻是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