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薇趨勢/馬斯克…非典型電動車玩家

發現薇趨勢/馬斯克…非典型電動車玩家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因應環境永續發展、氣候變遷和能源衰竭問題,電動車議題延燒全球,國內外大小廠紛紛投入電動車身、底盤、車用軟體、電池等相關部件。特斯拉作為電動車開發先驅,從2003年創立至今,一度瀕臨破產,但如今終於媳婦熬成婆,股價三級跳,其核心原因究竟是什麼?

客觀的觀察市場,特斯拉股價暴漲的秘密武器,既不是車子,也不是可以快充的充電樁,而是現任執行長伊隆.馬斯克(Elon Musk)。有別於過去業界大老闆的謹言慎行,馬斯克一直都很「做自己」。

2018年愚人節,馬斯克在網路社交平台Twitter發文說:「特斯拉破產了。」當天股價下跌7%;同年5月,他又發文:「在我看來,特斯拉的股價有點太高了。」文才剛發,特斯拉股價就重挫11%,市值瞬間蒸發140億美元。

馬斯克用網紅操作的手法經營自己:上了Clubhouse,讓它成為全球第一間以聲音科技為主的獨角獸公司;在Twitter公開自己投資比特幣和狗狗幣後,讓這兩款虛擬貨幣價值水漲船高,沒多久又在《周六夜現場》直播說:「狗狗幣就是一場騙局。」讓狗狗幣暴跌40%。他又在Twitter讓網友公開投票,是否要賣掉自己手上10%特斯拉股票,以11月5日的收盤價計算,這場投票約210億美元。馬斯克以網紅策略行銷自己,而成為非典型的電動車玩家。

其他類型與特斯拉較相似的,還有亞馬遜最近收購的電動皮卡公司Rivian,上市首日市值就突破1,000億美元,躍升全球第五大車廠,也成為美國最大的「0收入」公司。

這間在2021年交車輛只有156台的Rivian,玩的也是數位科技產業特有的高本夢比,背後的推手當然是全球最大電商及數位匯流玩家亞馬遜。

全球產業典範移轉早已從實體變成網路科技,目前全球十大企業如蘋果、微軟、字母公司、沙特阿美、亞馬遜、臉書、特斯拉、伯克希爾哈撒韋、台積電和英偉達,一半以上都跟網路科技相關。網路科技尤其重視本夢比,有暴起的潛力;而傳統產業的「電動車」,看的是本益比,假設今天豐田汽車只賣出156台,這會讓豐田汽車暴起還是慘跌呢?

更明確的說,2021年第二季特斯拉全球總銷量是20萬台,同一季的豐田光在美國的銷量就有68萬台,是特斯拉的三倍;但以11月29日的股價來說,特斯拉有1兆多美元的市值,而豐田卻只有2,950億美元,這說明了特斯拉偏向網路科技,最大的功臣當然是非典型電動車玩家執行長馬斯克的腦袋。

以同樣的理路看中國的兩間公司──要做電動車的小米和要做手機的通用汽車,哪一個更符合非典型電動車玩家的特性?答案不言可喻。即使電動車是全球目前的熱門議題,其產業期望與定位,還是要從有沒有「非典型玩家」的公司策略去省思,再決定投入的程度,方為上策。

avatar-img
王薇瑄的沙龍
24會員
105內容數
Podcast節目【數位趨勢醬子讀】的專欄作家文章匯流 從科技新聞帶你看產業趨勢,有別於坊間搖旗吶喊式的附和,本節目提供的獨家觀點絕對讓你耳目一新! 你想知道科技新聞背後的微趨勢將如何改變我們的未來嗎?跟著兩位專欄名家一起看就世界還沒發現的微趨勢吧!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王薇瑄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電視上某個談話者吸引了我的目光,提到印度神童當年預言2020年世界會歷經毀滅性災難,而同樣的預言也見於推背圖與地母經,有趣的是,他再加碼最近星象逆行,預測這波災難持續到11月。 但在Web1.0的情境下做Web2.0的角色扮演,就卡在中間成了Web 1.5了。 這樣的情勢也可以說是與時俱進。
2020堪稱Podcast元年,每個月都有幾百甚至千檔節目上線,教學課程和小撇步隨處可見;然而一年過去了,線上的節目總數沒有大幅度的增加,新節目只是彌補了「斷更」(中斷更新)節目的缺席──台灣的Podcast產業是時候升級到2.0了。
2022年全球科技業可說是歷經了一場浩劫:虛擬貨幣崩盤、NFT泡沫化、科技股狂跌、巨頭反壟斷大戰、中國政府打壓、半導體斷鏈等。我曾和身邊幾位知名經濟學者聊過相關議題,有趣的是,實體經濟跟數位經濟專家的論點不太一樣。 以往我們認為經濟衰退多伴隨兩個特徵:一、經濟產出萎縮;二、失業率上升。
瀏覽網頁時,不時會跳出如何經營品牌、提升品牌行銷力的廣告,也有許多廠商熱情私訊,禮貌詢問我是否需要品牌行銷,這不禁讓我思考:數位世界真的有「品牌」的概念嗎? 核心原因是競爭者太多。Web2.0打開了自媒體大門,自架網站並非難事,品牌競爭無遠弗屆,更超越時代的限制。
回顧2021年的數位科技新寵——聲音社群媒體ClubHouse、非同質化代幣NFT、元宇宙(Metaverse)等,確實引燃了一片火樹銀花;至於2022年,它們又將如何左右數位科技的發展呢? 追逐元宇宙成為顯學 次世代網路應用興起
2021年祖克伯提出了元宇宙的概念,為險陷停滯的數位經濟注入了活水,其後更帶動了:虛擬實境穿戴裝置的需求、元宇宙平台熱及平台上的內容經濟。 大齒輪還未定位,卻已見許多元宇宙分流的蓬勃發展了,如非同質化貨幣(NFT)、虛擬/數位貨幣和去中心化商業。其中,我們必須特別注意元宇宙社交維度的商機。
電視上某個談話者吸引了我的目光,提到印度神童當年預言2020年世界會歷經毀滅性災難,而同樣的預言也見於推背圖與地母經,有趣的是,他再加碼最近星象逆行,預測這波災難持續到11月。 但在Web1.0的情境下做Web2.0的角色扮演,就卡在中間成了Web 1.5了。 這樣的情勢也可以說是與時俱進。
2020堪稱Podcast元年,每個月都有幾百甚至千檔節目上線,教學課程和小撇步隨處可見;然而一年過去了,線上的節目總數沒有大幅度的增加,新節目只是彌補了「斷更」(中斷更新)節目的缺席──台灣的Podcast產業是時候升級到2.0了。
2022年全球科技業可說是歷經了一場浩劫:虛擬貨幣崩盤、NFT泡沫化、科技股狂跌、巨頭反壟斷大戰、中國政府打壓、半導體斷鏈等。我曾和身邊幾位知名經濟學者聊過相關議題,有趣的是,實體經濟跟數位經濟專家的論點不太一樣。 以往我們認為經濟衰退多伴隨兩個特徵:一、經濟產出萎縮;二、失業率上升。
瀏覽網頁時,不時會跳出如何經營品牌、提升品牌行銷力的廣告,也有許多廠商熱情私訊,禮貌詢問我是否需要品牌行銷,這不禁讓我思考:數位世界真的有「品牌」的概念嗎? 核心原因是競爭者太多。Web2.0打開了自媒體大門,自架網站並非難事,品牌競爭無遠弗屆,更超越時代的限制。
回顧2021年的數位科技新寵——聲音社群媒體ClubHouse、非同質化代幣NFT、元宇宙(Metaverse)等,確實引燃了一片火樹銀花;至於2022年,它們又將如何左右數位科技的發展呢? 追逐元宇宙成為顯學 次世代網路應用興起
2021年祖克伯提出了元宇宙的概念,為險陷停滯的數位經濟注入了活水,其後更帶動了:虛擬實境穿戴裝置的需求、元宇宙平台熱及平台上的內容經濟。 大齒輪還未定位,卻已見許多元宇宙分流的蓬勃發展了,如非同質化貨幣(NFT)、虛擬/數位貨幣和去中心化商業。其中,我們必須特別注意元宇宙社交維度的商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