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夜讀之《絕冷一課》

寒冬夜讀之《絕冷一課》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raw-image

人類可以向寒冷學習的課題很多很多
但我們正逐漸失去機會

告別凜冬!泥濘季節來臨。水尋找出口,但是找不到,因為下水道人孔蓋塞住了。解凍滴水聲不絕於耳,來自樹梢、屋簷和車頂。嚴冬結束可不是隨便什麼事件結束那麼簡單。

被來回踩踏的白雪裡堆積了不知道多少人吐的口水,掩蓋了多少垃圾,還用白色的雪繭將狗糞包覆保護起來,長達數個月之久。現在算總帳的時間到了,這個過程不會太愉快。被冬季頂峰的氣味瞬間釋放,有啤酒喝多後的隨地便溺、引擎機油、萵苣菜葉和貓餅乾。寒冷讓人有一種大地潔淨無瑕的錯覺,但畢竟是錯覺。突然間漢諾瓦鎮整個城鎮中心瀰漫的惡臭,跟剩下時節飄散在曼哈頓的氣味不分軒輊。

──《絕冷一課》 「氣味大解放。回到秋天。」
羅貝托.卡薩提Roberto Casati / 譯者: 倪安宇


義大利哲學家卡薩提一家四口和小狗小黑,在夏季尾聲前往位於美國東北部、新罕布夏州的達特茅斯學院擔任訪問學者。他們租下距離阿帕拉契山徑僅兩百公尺的完美山中木屋,大自然的變化在眼前一覽無遺,森林從秋天一片橘紅,轉眼冰雪覆蓋,整整五個月,他們體驗與嚴寒共處的種種不便與應變。

要時不時沖個馬桶、讓水龍頭「細水常流」、小心森林裡吃到熟透蘋果酒醉倒在你家院子裡的熊、看著風雪在窗戶上作畫、首度體驗到暈雪症和幽居躁鬱症、結冰的路上絕對不能踩煞車⋯⋯
有很多時間可以思考,例如新英格蘭區怎樣在寒冷中孕育出梭羅、愛默生、霍桑等作家、思想家。

跟隨作者風趣的文筆,一同嘗試在凜冬中的各種實驗和反思。

avatar-img
書店與非書店的日常的沙龍
27會員
28內容數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無法找到適切的詞來形容中國新銳小說家陳春成的風格,他自己是這麼說的: 「虛構是我最接近自由與狂歡的樣式。寫作於我即是快馬、長槍、大碗的酒和阻絕兵馬的群山,是內在的狂歡,平息後即歸於日常。」 《夜晚的潛水艇》是他驚艷文壇的首部短篇小說作品。
「在孩子心中,父母果然是無可取代的吧。或者,他們根本從未想像過父母也有錯。雖然不清楚他們真正的想法,但只要看到孩子拚命庇護父母,責備自己,我便覺得這一切真是令人心痛的悲劇。明明能乾脆地怨恨父母、對父母生氣——只要他們願意捨棄父母,就能輕易得救。」
沒有人知道哪一天、哪一刻或是要到哪一年,那個選擇會或大或小的產生什麼影響。大人在網路憑書介買書、甚至在書店翻閱過再買,都可能會踩到雷了,做選擇就是一個嘗試的過程,作為書店勞綁,會好奇選擇背後的原因,絕不會去評論任何人的選擇,對方是個孩子也一樣。
像人們說:「我工作太忙了,沒時間看書哪。」 若是家裡水喉突然爆裂了,需要找二十四小時服務的師傅來維修,你會不會說沒時間處理,然後睡在水浸的家裡呢? 我愈來愈發現,世界上並沒有「沒時間做」的事情,只有「沒放在心上」的事情而已。被我們視為不重要的,沒優先去做好的那些事情,往往是我們的身體和心靈最需要的東
書店存在還有什麼意義呢?最近常在想這個問題。如果這個時代、我所處的這個社會已經不需要實體書店了,也就只能接受了吧。畢竟「沒有什麼會永垂不朽」。 但閱讀的樂趣、「知」的樂趣會一直在的。這世上應該少有像「書本」這樣能帶來不同文化間的交流、傳遞知識、引發不同世代的共鳴、討論、安慰⋯⋯這麼複雜功效的商品。
看喫茶店(咖啡店)的故事也像在看書店的故事,所有零售小店都是依靠著客人們的善意而存活下來的,而我們也時刻珍惜著每一位客人的善意,每天都在思考該如何回應而努力著。
無法找到適切的詞來形容中國新銳小說家陳春成的風格,他自己是這麼說的: 「虛構是我最接近自由與狂歡的樣式。寫作於我即是快馬、長槍、大碗的酒和阻絕兵馬的群山,是內在的狂歡,平息後即歸於日常。」 《夜晚的潛水艇》是他驚艷文壇的首部短篇小說作品。
「在孩子心中,父母果然是無可取代的吧。或者,他們根本從未想像過父母也有錯。雖然不清楚他們真正的想法,但只要看到孩子拚命庇護父母,責備自己,我便覺得這一切真是令人心痛的悲劇。明明能乾脆地怨恨父母、對父母生氣——只要他們願意捨棄父母,就能輕易得救。」
沒有人知道哪一天、哪一刻或是要到哪一年,那個選擇會或大或小的產生什麼影響。大人在網路憑書介買書、甚至在書店翻閱過再買,都可能會踩到雷了,做選擇就是一個嘗試的過程,作為書店勞綁,會好奇選擇背後的原因,絕不會去評論任何人的選擇,對方是個孩子也一樣。
像人們說:「我工作太忙了,沒時間看書哪。」 若是家裡水喉突然爆裂了,需要找二十四小時服務的師傅來維修,你會不會說沒時間處理,然後睡在水浸的家裡呢? 我愈來愈發現,世界上並沒有「沒時間做」的事情,只有「沒放在心上」的事情而已。被我們視為不重要的,沒優先去做好的那些事情,往往是我們的身體和心靈最需要的東
書店存在還有什麼意義呢?最近常在想這個問題。如果這個時代、我所處的這個社會已經不需要實體書店了,也就只能接受了吧。畢竟「沒有什麼會永垂不朽」。 但閱讀的樂趣、「知」的樂趣會一直在的。這世上應該少有像「書本」這樣能帶來不同文化間的交流、傳遞知識、引發不同世代的共鳴、討論、安慰⋯⋯這麼複雜功效的商品。
看喫茶店(咖啡店)的故事也像在看書店的故事,所有零售小店都是依靠著客人們的善意而存活下來的,而我們也時刻珍惜著每一位客人的善意,每天都在思考該如何回應而努力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