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上的一些談判技巧:善用資訊不對稱
avatar-img
鄭書羽

江湖上的一些談判技巧:善用資訊不對稱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觀前須知:所有職場故事來源一律是前公司,與現職無關,下仍以當時視角稱之。

今天陪一個業務出去談判,聽得我都嚇死了,你怎麼把所有我們內部開會的決定跟權衡標準通通講給客戶聽阿,回去後差點沒打爛她的屁股。

有時談判能往自身較順利的地方發展,第一點當然是實力不對稱,話語權就高。然而你不可能永遠都是實力高的那一方,如果不是需要錢,不然誰想當乙方。

下一步則是資訊不對稱

也就是隱藏自己的談判籌碼,資訊不對稱不是欺騙,主動欺騙違反了談判的規則,但不掀底牌則可以,且理所當然。

而為了讓你可以代表我們整體出去談判,又因為我們在這一局利益一致,當然要把我們私下所有的權衡標準都講給你聽,你才能在客戶面前之前權衡雙方條件,更高效率地達成協議,但這不代表你該分享給客戶知道。

那這個度要怎麼抓?畢竟談判也是一種交換資訊,不可能什麼都不講,對方就會覺得找你談判完全沒用,還會覺得你們幹嘛不派一個有決策權的人來,派個只能傳聲不能發言的菜雞浪費他的時間。

資訊不對稱來自於多聽並少說

一指多旁聽前輩怎麼談的,二指當你還是個菜雞但硬著頭皮上場的話,多聽客戶怎麼講。客戶講得出來的資訊,就代表他已經知道了,就沒有保密的問題,順著這個基礎往下延伸。

得到對方越多底牌,就能用越低的價格換取成交,或者用同樣價格取得更好的服務。

新手階段,先試著以多套出對方底牌為何當作目標,招數也可參考我當初解釋《鬼谷子》的那幾篇文,之後有緣再來多寫。

raw-image



avatar-img
鄭書羽
6.9K會員
311內容數
愛情、職場、社會、親情、理財等事中的黑暗面,不能講的現實,有能者看了懷疑自己,無能者看了罵我社會亂源。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鄭書羽 的其他內容
當七殺、破軍、貪狼分別落入命宮、官祿宮、財帛宮的時候,俗稱竹籮三限,會產生什麼解果。為什麼古書都說這很凶,容易動盪,動盪就產生敗局。我不這麼認為,殺破狼格在現代,往往會有不錯的發展,所以要慎選命理師,不要那種從古代穿越來的,死嗑古書不懂思考的,而且找年輕人算命還有個好處,腦袋比較靈活且貼近現代人想法
如何正確地讓女友主動提分手/如何正確地讓男友主動提分手,以及追求者的作法為何你會討厭,如何正確地拒絕,才不會讓他糾纏不清?什麼行為反倒提高吸引力,什麼行為會降低吸引力,異性被吸引的關鍵就是為何?交往前和交往後為什麼差那麼多。
江湖上常常聽人講的,得罪某某集團小心他家法務直接寄存證信函給你,或者得罪律師準備收存證信函,便是唬人而已,存證信函不代表提告。 所以他真的要走法律途徑搞你,應該是直接向法院或檢察署遞狀,等你收到上開機關的傳票就真的代表事情來了,才該面對一下。至於收到存證信函齁,就不要理它了吧。
客戶交辦我的任務很簡單,就是代替他先去跟老闆打我同事的小報告,而且後面還說他會問老闆答覆,也就是說這任務要驗收的,若老闆一問三不知他下一個要客訴的就是我了。 這對我來說就是一個禍事。這一局也太逆風了,且看我如何打法。
對成年人來說已有完整的認知體系,如同一個完整的圓,那不管別人講的話我認同不認同,衝不衝突,都可以進行相應的處理。 而對小朋友來說,他的體系是一片空白,還在形塑階段。 很多人的個性就是這樣形成的。往往我們尋求心理治療的時候,治療師就會挖你的童年,原因也是如此。
今天剛好發這篇真的是太應景,又很有我風格,一如既往地逆風,不能把對長輩好、對父母好就當作「孝順」。那你太看得起這個儒家文化中的最大糟粕了,西洋人也沒有孝順的概念,照樣不會把父母打死然後吃掉;慈烏都還會反哺呢!你說牠是讀過《論語》還是《孝經》?
當七殺、破軍、貪狼分別落入命宮、官祿宮、財帛宮的時候,俗稱竹籮三限,會產生什麼解果。為什麼古書都說這很凶,容易動盪,動盪就產生敗局。我不這麼認為,殺破狼格在現代,往往會有不錯的發展,所以要慎選命理師,不要那種從古代穿越來的,死嗑古書不懂思考的,而且找年輕人算命還有個好處,腦袋比較靈活且貼近現代人想法
如何正確地讓女友主動提分手/如何正確地讓男友主動提分手,以及追求者的作法為何你會討厭,如何正確地拒絕,才不會讓他糾纏不清?什麼行為反倒提高吸引力,什麼行為會降低吸引力,異性被吸引的關鍵就是為何?交往前和交往後為什麼差那麼多。
江湖上常常聽人講的,得罪某某集團小心他家法務直接寄存證信函給你,或者得罪律師準備收存證信函,便是唬人而已,存證信函不代表提告。 所以他真的要走法律途徑搞你,應該是直接向法院或檢察署遞狀,等你收到上開機關的傳票就真的代表事情來了,才該面對一下。至於收到存證信函齁,就不要理它了吧。
客戶交辦我的任務很簡單,就是代替他先去跟老闆打我同事的小報告,而且後面還說他會問老闆答覆,也就是說這任務要驗收的,若老闆一問三不知他下一個要客訴的就是我了。 這對我來說就是一個禍事。這一局也太逆風了,且看我如何打法。
對成年人來說已有完整的認知體系,如同一個完整的圓,那不管別人講的話我認同不認同,衝不衝突,都可以進行相應的處理。 而對小朋友來說,他的體系是一片空白,還在形塑階段。 很多人的個性就是這樣形成的。往往我們尋求心理治療的時候,治療師就會挖你的童年,原因也是如此。
今天剛好發這篇真的是太應景,又很有我風格,一如既往地逆風,不能把對長輩好、對父母好就當作「孝順」。那你太看得起這個儒家文化中的最大糟粕了,西洋人也沒有孝順的概念,照樣不會把父母打死然後吃掉;慈烏都還會反哺呢!你說牠是讀過《論語》還是《孝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