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溝通(二): 作為主管, 如何處理下屬對你的衝撞

職場溝通(二): 作為主管, 如何處理下屬對你的衝撞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上一篇文章我分享了自己曾經與主管正面衝突的經驗以及從中的學習, 這篇文章我想換個角度, 來分享自己擔任主管後被下屬衝撞的經驗以及當時的處理方式。

那一年, 我剛到職一份新的工作, 在某外商公司擔任部門主管的職位。一次和某位下屬在我的座位上討論工作的時候, 他提到市場上兩種相似但略有不同的產品。由於這是對於未來開發新產品有參考意義的重要資訊, 我希望能徹底的了解這兩種產品的異同, 但從他的說明中我實在聽不出這兩種產品具體的差異是什麼。我試著從不同角度提問想確認我的理解, 但他始終沒辦法說得更清楚。當時已經是晚上7點多了, 工作一整天的疲累加上沒辦法對我提供具體答案的壓力讓他有了情緒。於是, 他語氣激動的對我說: 『我覺得我已經說得很清楚了!』。當下的氣氛變得很尷尬, 我可以看到坐在我座位週邊的其他下屬已經留意到我們的對話, 並因爲可能要爆發的衝突而緊張的挺直背脊、屏住呼吸。

raw-image

這其實是我擔任主管職後第一次被下屬這麼直接的衝撞, 但當時的我已經有幾年的帶人經驗, 因此能沉住氣透過下面4個步驟來收拾這個場面。

1. 在心裡共情

選擇相信用言語直接衝撞的下屬並沒有惡意, 也沒有針對性, 只是因為某種原因在當下產生了情緒。如同上一篇文章裡分享的, 我自己也有衝撞主管的經驗, 因此明白很多時候下屬的情緒可能來自於很多事情的累積, 而不是刻意針對的惡意。當然, 共情下屬的情緒不代表這件事就算了, 該解決的問題仍然需要解決, 只是共情後更能用客觀的角度來看待這件事。

2. 維持專業冷靜的態度

被莫名的衝撞心裡當然會感到不愉快, 但跟已經有情緒的人針鋒相對只會造成僵局, 不僅無法解決當下的問題, 也會讓自己失去身為主管的專業形象。因此, 我決定用冷靜的態度來處理這件事, 而不是用更高昂的情緒來壓制他。

3. 回應問題, 不回應情緒

當下需要解決的問題是下屬無法準確的把信息傳遞給我, 不管是他表達的問題或是我理解的問題, 他都需要先認同有這個問題的存在, 才能進一步思考該如何調整表達的方式和內容。我不花時間去追究他為什麼用這種態度說話, 而是平靜地點出: 『也許你覺得自己已經表達清楚了, 但如果作為聽眾的我仍然不明白, 就代表這當中還有可以調整的地方…』。

4. 清楚表明下一步的期望

點出問題後需要具體提出針對下一步的期望, 事情才有後續的進展, 而不是各自表述完後不了了之。於是, 我接著說: 『現在時間比較晚了, 我們可以都回去想一想怎麼樣能把這件事說清楚。今天先談到這裡, 麻煩你明天約一個會議, 讓我們能用比較理性的方式繼續往下談。』

說完這些話之後我就下班離開辦公室了, 沒多久我的手機裡收到這位下屬傳來的訊息, 他表示自己一向不是這樣無禮的人, 也許是因為當天已經太累了。他為自己的態度表達歉意, 也表示會為明天的會議做更好的準備。後來在這家公司工作的3-4年間, 這位下屬成了我在團隊中最得力的助手。

很多當主管的人都不能容忍下屬的言語冒犯, 會認為自己失去了尊嚴, 因此在當下往往選擇擺出主管架勢、用更高張的情緒來與之抗衡。但我認為在團隊面前呈現出處變不驚的態度以及能妥善解決問題的能力才是長期維持主管尊嚴的方式。面對下屬的衝撞, 如果能以更成熟的態度來應對, 並引導問題走向正面的解決之道, 會更能和下屬建立長久且良好的合作關係。

Cindy Lu, 美國紐約大學(NYU)研究所畢業, 20年500強外商品牌行銷工作經驗, 熟悉B2C及B2B商業模式, 管理過台灣、香港、中國市場, 目前從事英文履歷及面試諮詢輔導工作。Email聯繫:[email protected]

FB: https://www.facebook.com/Cindy.Career/

IG: https://www.instagram.com/cindy.career/

avatar-img
CindyCareer+ 職涯會客室
16會員
65內容數
用品牌行銷的概念和部門主管的視角幫助職場工作者明確職場定位、清晰職涯路徑、強化個人優勢、補齊職場技能。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在職涯中曾經有過一次與主管的正面衝突, 事後回想起來, 我覺得非常驚險。當時我很幸運的處在鼓勵開放溝通的外商環境, 且在公司工作多年已經累積了受認可的表現, 因此和主管這樣的衝突能在表達反省之後得到包容。在那些講求上下體制的傳統公司裡, 我可能已經因為這件事而被打入冷宮、列進黑名單裡了....
有求職者問到:『新鮮人應該怎麼做薪資談判?』我認為這個問題應該拆解成兩部份, 一是『新鮮人應該怎麼看待薪資?』; 二是『轉職時應該怎麼談判薪資?』。而在回答這兩個問題前, 應該先從公司決定職缺薪資的邏輯說起~
『xx產業是不是適合發展的產業?』是我常被問到的其中一個問題。但每當我回問為什麼特別關注這個產業時, 往往得到的回答是『看起來發展趨勢好』或是『薪水比其他產業高』。市場發展趨勢以及薪資高低可以看出目前有哪些熱門產業, 但熱門產業不見得是適合自己的產業。以下是我在職涯中用來評估適合產業的幾個角度..
這兩天很開心的收到了3個月前曾經服務過的客戶傳來的信息, 跟我分享他順利錄取了夢想中的工作。這位求職者是以空服員為求職目標, 請我協助的部份是英文自傳。 通常針對一般行業的求職, 我會建議求職者不要太糾結在自傳的撰寫上, 但如果目標求職的產業需要一份好的自傳, 那應該怎麼寫呢?
隨著今年畢業的新鮮人即將進入職場, 最近常常被問到的問題之一是:「該如何進入xx產業並規劃自己的職涯發展?」要進入一個產業並有順遂的職涯發展, 除了產業和職缺相關的能力之外, 還需要對公司有的職涯發展機會做系統性的評估。這篇文章我想針對如何評估一家公司是否對自己的職涯有幫助多分享一些經驗。
『學歷對求職的幫助』是先生家族裡近期的熱門話題。外甥即將從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畢業, 雖然開始了研究所的申請, 但同時表示也考慮先就業。因此家中的長輩們對於應不應該直接唸研究所展開了辯論。雖然我自己是大學後就直接唸了研究所, 但後來的職場經驗告訴我『碩士學歷不一定對求職有幫助』, 為什麼呢?
在職涯中曾經有過一次與主管的正面衝突, 事後回想起來, 我覺得非常驚險。當時我很幸運的處在鼓勵開放溝通的外商環境, 且在公司工作多年已經累積了受認可的表現, 因此和主管這樣的衝突能在表達反省之後得到包容。在那些講求上下體制的傳統公司裡, 我可能已經因為這件事而被打入冷宮、列進黑名單裡了....
有求職者問到:『新鮮人應該怎麼做薪資談判?』我認為這個問題應該拆解成兩部份, 一是『新鮮人應該怎麼看待薪資?』; 二是『轉職時應該怎麼談判薪資?』。而在回答這兩個問題前, 應該先從公司決定職缺薪資的邏輯說起~
『xx產業是不是適合發展的產業?』是我常被問到的其中一個問題。但每當我回問為什麼特別關注這個產業時, 往往得到的回答是『看起來發展趨勢好』或是『薪水比其他產業高』。市場發展趨勢以及薪資高低可以看出目前有哪些熱門產業, 但熱門產業不見得是適合自己的產業。以下是我在職涯中用來評估適合產業的幾個角度..
這兩天很開心的收到了3個月前曾經服務過的客戶傳來的信息, 跟我分享他順利錄取了夢想中的工作。這位求職者是以空服員為求職目標, 請我協助的部份是英文自傳。 通常針對一般行業的求職, 我會建議求職者不要太糾結在自傳的撰寫上, 但如果目標求職的產業需要一份好的自傳, 那應該怎麼寫呢?
隨著今年畢業的新鮮人即將進入職場, 最近常常被問到的問題之一是:「該如何進入xx產業並規劃自己的職涯發展?」要進入一個產業並有順遂的職涯發展, 除了產業和職缺相關的能力之外, 還需要對公司有的職涯發展機會做系統性的評估。這篇文章我想針對如何評估一家公司是否對自己的職涯有幫助多分享一些經驗。
『學歷對求職的幫助』是先生家族裡近期的熱門話題。外甥即將從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畢業, 雖然開始了研究所的申請, 但同時表示也考慮先就業。因此家中的長輩們對於應不應該直接唸研究所展開了辯論。雖然我自己是大學後就直接唸了研究所, 但後來的職場經驗告訴我『碩士學歷不一定對求職有幫助』, 為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