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大的成果總姍姍來遲,所以等到的人始終不多-好書推薦《衝破慣性》

強大的成果總姍姍來遲,所以等到的人始終不多-好書推薦《衝破慣性》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raw-image

同樣身為運動產業中的教育工作者,閱讀這本洪聰敏教授的《衝破慣性》,許多章節讓我頻頻點頭,書中有許多隨學即用的好方法,可以幫助你建立新的大腦迴路,像鳴槍後起跑一樣,一開始氣喘吁吁,很不適應,但漸漸你就會腳底生雲,越跑越順,這就是透過養成心理技能,衝破慣性帶來的感受。

我個人在協助運動員思考生涯規劃時,其實最害怕遇到一種人,他羨慕你的生活,可當你告訴他方法時,他就突然往後一個大撤步,回你說:「老師,我好羨慕你可以做好教學演講,又兼顧每個月寫專欄文章,我也想寫點東西,但每天工作完就累翻了,根本就沒有時間,也不像你這麼有紀律。」

你發現了嗎?這就是多數人的盲點,以為自己難以改變,甚至認為改變習慣要靠的是意志力或不死心的堅持,真是大錯特錯。

洪聰敏教授透過科學化的方法跟我們談,為何我們總是三分鐘熱度,虎頭蛇尾,無法堅持?其實,要想做出改變,建立新的心理技能肌肉,跟運動員鍛鍊肌肉的步驟一樣,不能突然就高強度大重量,你應該要在達標的 A 計畫跟舊習慣間,寫下 B 計畫,客觀檢討目標與舊習慣間的落差,並肯定自己每次的小進步、小改變。只要這個過程反覆越多次,新行為也就會愈來愈自動化,最後成為習慣,不費心力。

衝破慣性》書中詳細介紹了 10 項通用心理技能模組,最後一章還彙整不同情境下的應用法,讓你隨看即學,遇到狀況即可翻閱提醒,透過反覆微小調整,強化你的神經連結,形成正向循環,讓技能彼此相互增強。這本書就像是武林秘笈中的九陽神功,學起來內力提升,對你修練任何其他武功都大有好處,畢竟每個人的境遇、環境、心理狀態各不相同,但當你有了九陽神功護體,將能在必要時排列組合你的心理技能,用更正向的方法轉念回應問題,很可能過去視為危機的情境,將成為轉機。

人生很複雜,不是百分百樂觀的人就會成功,也不是永遠在逆境中咬牙不放棄就能度過,訓練自己正向的心理技能習慣,目的不是要讓我們成為做事高效,戰無不勝的工作機器人,而是要提升我們的適應性,就像跑步一樣,擁有正向的心理技能習慣,讓你無論面對順風或逆風,大腦像是為你裝上了手扶梯,讓你的人生可以扶搖直上。

強大的成果總姍姍來遲,所以等到的人始終不多,該怎麼辦?我們都知道要考上醫科需要讀一讀班上學霸的共筆,要想改變習慣重建心理技能可不能只靠自己,你需要專家指路,這本《衝破慣性》將幫助你最大化與環境互動的效益,衝破習慣的枷鎖,開始迎接更豐盛的人生。

誠摯推薦

推薦人:曾荃鈺 (運動員生涯規劃發展協會理事長,中區50嵐集團企業關係部副執行長,《場外人生》作者,廣播節目主持人)

avatar-img
曾荃鈺的閱讀學習沙龍
99會員
64內容數
羅斯福每天早餐前都會看一本書。卡特進了白宮後開始學速讀,兩次訓練後,閱讀速度提升了四倍。鈴木治雄勸商務人士多看一些古典名著,正因為處於這物質豐富的享樂時代,才更應該深入地探討人類活著的價值。關於生命,很多答案無法親身經歷,但閱讀,可以累積力量,甚至改變你我的人生。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老師要從一個給予者變成引導者,從告知者變成提問者,也只有對世界仍就充滿好奇的老師,才有可能為學生創造學習經驗,感覺自己在過程中的直覺情緒,理性分析自己是如何思考走到這一步,學生也才能從老師的提問引導中開啟真實的探究歷程,最終成為能自主啟動學習的人。
要認識自我,我們需要給自己一段專屬時間(Me Time),從自己能力所及的事情開始,找回自己的專屬時間,與其再多學些什麼,不如清除一些存在腦中的東西,開始「反學習」,並且懂得休息、反覆、愉悅跟處境分離,才能不過分在意他人的評價和期待,讓我們更專注於自我成長,在平凡的日子裡找到生活的喜悅和幸福
《療心圖書館》真的是讀起來溫暖幸福的好書,經營圖書館其實就像在泡茶,泡茶很簡單,但用心泡出來的茶,品質也會隨之提升。館長小編的文字簡單易品,卻讓我重新思考自己如何看待工作跟生活的樣子,工作從來就不僅是為了個人的滿足跟成長而以,工作是社會分工下的進化,是為了分享更長遠的善意,也是為了活得閃閃發亮。
當我能夠在閱讀時,是為了自身的思考和理解,而非僅止於找到答案;能學會質疑和分析閱讀來源的可靠性,對網路資訊保持警惕和擁有審慎的態度;會主動利用ChatGPT生成閱讀測驗,滿足自己從紙本或數位閱讀資料中的好奇心,這時候,我將能自信的說,是閱讀讓我們成為一個「立體的人」,我也願意努力朝優讀者的目標前進。
我自己寫下10個對這些問題的簡要回答,在回頭對照,其中關於新舊工作的銜接、收入跟時機這三的問題(第5、7、8三題),真的讓我思考與計算良久,但我覺得,這10個問題,在轉職前看似是父親對兒子的刁難,現在來看,卻像是一把解剖刀,將華麗的夢想剖開,看見最內心現實的問題。
如何健康的看待財務數字而非心生恐懼,這本大田出版的《和你的錢對話》,真是一本適合在過年跟連假時閱讀、思考自己的書,整本書不跟你談K線跟報股市明牌,而是希望你可以從自己的特質、消費習慣、家庭財務教育中,進一步瞭解自己,瞭解你的錢,探索自己和錢的關係,是本零財務基礎也可以閱讀的財商書。
老師要從一個給予者變成引導者,從告知者變成提問者,也只有對世界仍就充滿好奇的老師,才有可能為學生創造學習經驗,感覺自己在過程中的直覺情緒,理性分析自己是如何思考走到這一步,學生也才能從老師的提問引導中開啟真實的探究歷程,最終成為能自主啟動學習的人。
要認識自我,我們需要給自己一段專屬時間(Me Time),從自己能力所及的事情開始,找回自己的專屬時間,與其再多學些什麼,不如清除一些存在腦中的東西,開始「反學習」,並且懂得休息、反覆、愉悅跟處境分離,才能不過分在意他人的評價和期待,讓我們更專注於自我成長,在平凡的日子裡找到生活的喜悅和幸福
《療心圖書館》真的是讀起來溫暖幸福的好書,經營圖書館其實就像在泡茶,泡茶很簡單,但用心泡出來的茶,品質也會隨之提升。館長小編的文字簡單易品,卻讓我重新思考自己如何看待工作跟生活的樣子,工作從來就不僅是為了個人的滿足跟成長而以,工作是社會分工下的進化,是為了分享更長遠的善意,也是為了活得閃閃發亮。
當我能夠在閱讀時,是為了自身的思考和理解,而非僅止於找到答案;能學會質疑和分析閱讀來源的可靠性,對網路資訊保持警惕和擁有審慎的態度;會主動利用ChatGPT生成閱讀測驗,滿足自己從紙本或數位閱讀資料中的好奇心,這時候,我將能自信的說,是閱讀讓我們成為一個「立體的人」,我也願意努力朝優讀者的目標前進。
我自己寫下10個對這些問題的簡要回答,在回頭對照,其中關於新舊工作的銜接、收入跟時機這三的問題(第5、7、8三題),真的讓我思考與計算良久,但我覺得,這10個問題,在轉職前看似是父親對兒子的刁難,現在來看,卻像是一把解剖刀,將華麗的夢想剖開,看見最內心現實的問題。
如何健康的看待財務數字而非心生恐懼,這本大田出版的《和你的錢對話》,真是一本適合在過年跟連假時閱讀、思考自己的書,整本書不跟你談K線跟報股市明牌,而是希望你可以從自己的特質、消費習慣、家庭財務教育中,進一步瞭解自己,瞭解你的錢,探索自己和錢的關係,是本零財務基礎也可以閱讀的財商書。